APP下载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
——基于对万荣县汉薛镇桃果产业的调查分析

2022-02-08马榕璠周臣政

山西农经 2022年24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

□马榕璠,周臣政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山西 运城 04400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其目的是丰富农民的“钱袋子”,让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习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基于此,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研究就是要立足实际、在具体的村庄实践中探寻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更多有益参考。

1 文献综述

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国内学者研究乡村产业振兴,获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搜索乡村产业振兴从2017—2021 年发表的相关期刊论文数分别为65 篇、1 097 篇、1 612 篇、1 535 篇、2 285 篇,总体来看为每年增加的趋势,研究集中在产业兴旺、产业融合、产业发展等主题。

邢中先(2022)[1]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新时代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市场环境,协同组织乡村产业主体共同发展。

王欣星和王新利(2022)[2]认为,打造优质农业区域品牌可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

赵培和郭俊华(2022)[3]认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协同发挥市场优势和政府力量,共同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姜长云(2022)[4]认为,注意推进乡村产业适地适度发展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王艺明(2022)[5]认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根植于县域,形成鲜明区域特色。

经过分析国内研究成果发现,当前对乡村产业振兴研究还是比较全面和深入。但总体来讲针对分析一个特定区域、一个特定产业,以点扩面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理论文章不多,特别是桃果产业发展相关文章更是少之又少。

2 调查区桃果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北部,黄河东岸,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52″~110°59′40″、北纬35°13′45″~35°31′40″,下辖6 个镇、8 个乡,行政村207 个,人口36.2 万人。全县国土总面积1 081.5 km2,耕地面积6.8 万h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9 ℃,1 月最冷,平均气温为3.8 ℃,7 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5 ℃,年降水量500 mm,霜冻期在10 月下旬至次年4 月中旬,无霜期190 d 左右。全县6.8 万hm2耕地中有5.3 万hm2水浇地,以苹果、桃、梨为代表的果树种植面积达到3.3 万hm2。

汉薛镇位于县域东南隅,全镇南北长约13 km,东南宽约11 km,镇域国土面积为93.4 km2,耕地面积为6 221 hm2,人均耕地0.22 hm2。2014 年7 月被住建部评为“全国重点镇”,现辖汉薛、南景、杨李、薛村沟、东景、西景、四望、南坡、东坡、东文、西文、南文、北坡、柳林14 个行政村,64 个自然村,142 个居民组。2021 年末,全镇总户数7 180 户,总人口24 087 人。

2.1.1 自然条件

汉薛镇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年均气温10.6 ℃,1 月均温-2.2 ℃,7 月均温27.4 ℃,日照时长2 039.5 h,霜冻期为10 月下旬至次年4 月上旬,无霜期190 d。位于稷王山,地势东高西低,辖区内有山坡地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和小气候条件优越,适合苹果、桃、柿子种植生产,甜度大、品质优良。

2.1.2 水利条件

汉薛镇农业产业发展以使用地下水为主,北赵引黄灌溉为辅。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汉薛镇不断完善农村水利设施配套,新打深井、铺设输水管道、新建蓄水池。截止目前,全镇深井67 眼,输水管道达135 km。实施北赵引黄灌溉项目以来,新建干渠7.6 km,支渠12 km,输水泵站1 个,全镇水利设施覆盖率75%,水浇地面积达4 666.7 hm2。

2.1.3 交通条件

两条省道纵横交错,运城至稷山一级路从此镇经过;万荣西闻合高速口距离此镇北坡村仅有500 m,形成了东西南北纵横交通网。镇域内已形成“井”字形交通网络,高三线、皇三线东西贯穿。五坡路、运稷一级路南北横跨,全镇14 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户户达,街巷道硬化,道路总里程达179 km。镇域外已形成向南、向北直达交通网,向北可到闻合高速,向南可达运三高速,运稷一级路横穿全镇,交通十分便利。

2.2 调查区域桃果产业概况

汉薛镇是万荣县桃种植的主产区,如表1 所示,全镇桃种植1 333.3 hm2,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2%,年产量0.6 亿kg,产业总产值超5.04 亿元。每年出口桃果1 750 万kg,出口数量占山西省同类产品出口数量的20%。近年来,汉薛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原有红不软、超越等传统品种桃基础上,逐步引进了中油蟠7 号、中蟠21 号、中桃金甜、中油金甘等新品种桃,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桃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已发展桃树1 333.3 hm2。2015 年已有86.67 hm2桃树通过有机认证;2017 年建成了汉薛镇桃果主题公园,连续举办六届桃花节;2018 年打造了桃文化展厅和科技展厅;2019 年与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建立了汉薛镇新品种桃示范基地,并成立果园大学桃果学院,打造了6.67 hm2新品种桃示范基地;2021 年发展新品种蟠桃6.67 hm2。与此同时,整合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商服务点,拓宽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保障了群众增收,产业链逐渐成熟。山西宏祥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出口龙头企业,年出口桃果产品2 万t,销售额突破1.5 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国家。

表1 调查区桃果产业生产现状

3 调查区产业振兴的具体做法

3.1 强化政策体系支撑

汉薛镇为发展桃果产业及其他农业产业专门成立了推动产业振兴指导小组领导组,对汉薛镇强镇建设实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确定汉薛镇建设规模,统一建设标准、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制定优惠政策和管理制度,实现资源整合、政策共享,包括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承包政策、奖励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等。产业强镇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投入、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在资金的投向上,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产业发展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给予贴息扶持,鼓励以土地使用权、技术入股或赋予技术持有人一定的产权收益,同时加强与银行、龙头企业合作,拓宽投资渠道,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经济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产业强镇建设中。通过规划、生产建设标准、优惠政策和管理制度,引导汉薛镇区域内生产向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服务汉薛镇区域内生产者的经营,使其能顺利在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政府引导下生产和经营。

3.2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汉薛镇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持续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技术在桃果产业领域的融合应用。

在桃果品种引进上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与郑州果树研究所长期对接合作,近年来组织镇村干部、农民代表前往郑州果树研究所学习10 余次,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最新桃果品种的产品种类、种植特点、市场行情、食用口感等信息,及时引进最优的桃果品种,将科研院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汉薛镇落地生根。2018—2022 年主要引进栽植成熟期为6—7 月的中蟠十一、中蟠十四、中蟠十七、中油蟠七号、中油金铭、中桃金美、白如玉、风味天后等新桃果品种,第一时间将新研究的桃果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在农业智慧管理上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在南景村等地开展建设智慧农场试点,建立农业生产“耕、种、管”数据体系,安装智能监控设施实时监控,栽植模式为南区主干型,北区为丫字形宽行密植栽培模式。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上持续强化科技支撑,组建专业无人机喷洒农药团队,全面推行大三元施肥法、高光效树型修剪、果园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有机肥代替化肥,大面积推广使用粘虫板、迷向丝、性诱剂、太阳能杀虫灯,通过持续加强科技支撑,在果农中树立了“绿色植保、公共植保、增效节支”的新理念。

在农业大棚建设上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传统的桃树种植都是露天种植,汉薛镇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为桃果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筹措资金,在汉薛镇南景村征收土地3.33 hm2,新建9 座先进设施大棚,共计13 000 m2,安装可升降后窗,为桃树生长提供更好的通风条件。

3.3 强化龙头企业支撑

汉薛镇充分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支持政策,重点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研发,创新生产管理和商业模式。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在订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试点合作制、“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折股量化以及股份制等模式。培育有一定资金实力和市场意识的合作社成立股份制公司或者入股龙头企业,农户以土地等要素入股合作社,让农户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推广农业生产经营环节服务外包、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综合服务模式,建设一批集收储、烘干、加工、配送、销售于一体的新品种桃果示范基地。

建立健全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长效稳定机制,目前发展了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如表2 所示,有效发挥了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金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可以采用“园区+龙头企业+基地+农民”或“产业群+基地+农民”的产业经营模式,将产前的技术服务,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加工增值以及产品的统一销售等多个环节,联结成技工农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机制。

表2 调查区龙头企业一览表

3.4 强化桃果文化支撑

我国是桃的发源地。几千年来,从野生山桃到人工种植,先后形成了种桃术、插桃术、藏桃术,涵盖了产管加销各个环节,汉薛镇充分挖掘桃文化,建设了桃果主题公园和桃果文化博览馆,围绕“农旅结合”发展理念。从2015 年起,汉薛镇每年4 月都会举办“印象南景、十里桃花”桃花节,吸引众多农副产品商家对接洽谈,通过桃文化的宣传,结合汉薛镇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农文旅融合发展,引进“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题农庄、研学教育”等专题项目,进一步扩大汉薛镇的“桃香花海”影响力,以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实现“文化+旅游+农业”的经济价值,以文旅为农业赋能。

3.5 强化市场需求支撑

汉薛镇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切实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参与建设汉薛镇农业产业发展强镇中不同性质的企业、农户、农民联合体,要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进行运营和管理。逐步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在平等竞争中优势互补,协作共赢,共同发展。汉薛镇推动产业振兴,需要经营、管理按照市场机制企业化运行,实行法人管理机制。

3.6 强化品牌形象支撑

通过全域宣传、文化宣传、全民宣传、公关宣传、影视宣传、网络宣传、联动宣传、体验宣传、节庆宣传、圈层宣传、展会宣传、直播宣传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汉薛镇桃果。制订广告公关策略。积极打通高端卖场供货渠道。进入大型连锁超市和高端卖场,不断提升档次、扩大知名度。借势新兴电商拓展市场空间。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产品走向全国打通了道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可以拓宽销路,而且可以借助平台客户可见的评分信息,形成有效的口碑营销。汉薛镇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专门的本地特产网上门店,加快“走出去”进程。组织农户学习电商知识,鼓励个人运用电商平台出售农副产品及采购生产生活资料。在桃果销售旺季让乡镇干部通过网络平台以及直播助农的方式宣传汉薛桃果品牌,为农民增收。

4 总结与思考

4.1 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是万荣县汉薛镇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也是万荣县汉薛镇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经营结构、区域结构、品质结构,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能够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拉动新动能。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提升汉薛镇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科技创新、规模经营、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研发、文旅、休闲、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创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能够以点带面、梯次推进万荣县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推动产业振兴是汉薛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推进果品深加工产业提档升级的需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推动产业振兴,将推动汉薛镇农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产业发展由单一生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单一生产到果品加工、原料供给向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到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转变,农业效益由只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转变。

推动产业振兴,是汉薛镇全面推进“四化”联动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加快培育产业集群,集聚科技、人才、资金和设备设施等要素,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另一方面,探索创新适宜汉薛镇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一整套适合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新制度、新运行机制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4.2 调查思考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汉薛镇以桃果为主导产业,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用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生态化理念保护农业,通过强化基础条件、培育主导产业、优化布局结构、推广先进技术、创新经营机制等手段,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一批特色鲜明、规模适度、装备精良、设施配套、技术先进、机制完善、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典型和示范样板,为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现路径。

一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府搭台,规划引领,明确主攻方向,划定农业开发边界,并在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方面给予适度支持,协调解决用地、用水、用电等政策,鼓励能人领办新型经营主体。在政策鼓励、规划约束条件下,由企业自主决策其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产品营销等,让企业的聪明才智和巨大潜力充分得到挖掘。

二是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围绕做大做强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把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作为发展基础,以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集群发展为重要依托,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汉薛镇农业发展综合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三是改革创新,增强动力。依靠科技、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破解阻碍科技、人才、资金、管理、资源等现代生产要素集聚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经营体系及财政资金、金融资金支持建设体系,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是以人为本,成果共享。农民是产业强镇建设的主体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吸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人、主体,发挥主要作用,确保镇域内为农、贴农、惠农,防止异化,让各方分享区域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