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演进、发展历程及前景研究
——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2022-02-08李贵芳
□李贵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依旧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例如农产品价格封顶、生产成本抬升、资源环境恶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基本要求。
1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演进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亦称之为面向农业生产的服务业[1],包含关于农业方面所有的服务业,例如农机、植保、农资供应、农业金融保险、农业科技、农业人力资本、农产品供应安全、农业供应链管理等服务业[2]。全面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自1978 年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经历了5 个发展过程[3]。
1.1 自发阶段(20 世纪70 年代)
198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求各地方通过“技术承包制”,建立科技类公共服务机构,广大农业生产者迫切需要农业生产性服务。
198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扶持各种服务性专业户的发展,并同农技推广站、供销社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联系。随着政策的宽松,公共服务机构和体系恢复建设,经营性农业生产性服务逐渐萌发。
1.2 成长提速阶段(20 世纪80 年代)
1985 年,政府提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全力支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要加大力度对农产品的统派制度进行改革。统派统购已经成为历史,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派统购任务。
1986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大对农业科教等服务组织的建设力度,主要通过无偿或抵偿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从政府主导逐渐推向市场化阶段。在政策的推动下,农业生产性服务开启了体制机制改革,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3 20 世纪末
1991 年,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服务体系,明确了建设的方向、原则以及形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革得到了继续深入,农业社会化发展体系基本确定。
1.4 21 世纪初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02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农技推广体系。
2006 年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促进了合作社大发展。该法律不仅明确了各个部门的任务职责、扶持政策等,还调整了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法律制度。
1.5 2008 年以来
2008 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给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且提出了新型农业社会化这一体系。
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的发布使我国“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以及服务体系得到了培育和发展。
2020 年提出要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大力发展,例如,农业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让小农户也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品种,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随着政策的颁布和落实,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从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转变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总抓手,以及新时代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三次动能。
图6为19世纪的潘趣碗,用来盛一种印度引入的潘趣酒。潘趣酒由多种原料混合而成,主料为烈酒和果汁。自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流行用中国外销瓷盛装酒水或饮料,潘趣碗用鲜艳浓烈的色调表现中国日常生活场景,令西方人着迷,大面积的金色提升了华丽感。
2 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历程
黄淮海区域是华北、华东和华中3 个区域相结合的总区域,跨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共7 个省(直辖市)。自古以来,黄淮海地区都是粮食的主要生产区之一,而且该区域除农业技术水平高之外,其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均高过其他区域,在我国九大农业区中是最有代表性的[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黄淮海区域的农业发展壮大,同样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的困难,比如粮食生产压力增大、土地非农化、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业产业体系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亟须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以黄淮海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 世纪50 年代的集体生产制,生产资料都是由生产队和公社集体安排,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归集体所有,农业生产性服务并没有得到发展。1991 年后,正式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要生产模式。从此集体生产制度土崩瓦解。
小规模经营使农业生产性服务有了需求。从此,农业生产性服务得到了初步发展。1995 年山东潍坊的“一体化经营”的做法是当时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首要出发点。1996 年,河南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发展,“三夏”跨区机收会议在河南省召开。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合法化及市场化的标志是2003 年《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的颁布。
2.1 初步发展阶段(1978—1995 年)
自1991 年以来,正式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但是这个阶段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比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1995 年,我国黄淮海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4 440.304 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有2 000.736 元,相差2 489.568 元,相差1 倍以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大,大量的青年人去城里务工,使得农村老龄化问题严重等。随着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出现,黄淮海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得到了初步发展。
2.2 规模发展阶段(1995—2004 年)
1996 年,在河南召开了“三夏”跨区机收小麦现场会,会议的意图是鼓励农机跨区作业,比如在高速收费处提供优惠,减少跨区作业的成本,提供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政府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此时农业生产性服务还是政府主导。
2.3 市场化发展阶段(2004 年至今)
3 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及趋势
3.1 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农业机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小农户面临的难题,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随着一系列的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不断投入,黄淮海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迅速发展。从黄淮海地区1998 年以来所使用的机械总动力也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的历程。
1998 年,黄淮海区域农业机械总动力共达到了22 415.6 万kW。2020 年每公顷耕地使用机械动力为2 792.8 万kW,为1998 年的2 倍。不仅如此,黄淮海地区的机械化服务组织人数和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机构数也在快速增长,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人数从2011 年的493 506 人增长到2019 年的1 053 614 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也在不断增加。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九大平原中最有代表性的,可见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迅速。
3.2 生产服务业产值增长
黄淮海平原粮食总产量位于四大粮仓之首,所以我国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不仅可以体现黄淮海当地的发展情况,还可以体现出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整体发展水平。
2010 年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分别为200.96 亿元、220.95 亿元、104.85 亿元,2019 年分别增长到557.76 亿元、558.55 亿元、295.25 亿元,增幅均为1 倍以上,相比之下山东省生产服务业产值在10 年中较稳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不断增长可以体现出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如表1 所示。
表1 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4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前景
4.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穿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个过程
“大国小农”是我国农业方面的基本状况。我国1991 年,正式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小农户的家庭为单位的。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一直持续稳定在2.3 亿农户。全国小农户分散经营不具有经济性,而小农户购买并且使用农业生产性服务具有比较优势,为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随着城镇化、兼业化、老龄化的加深,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向更高水平发展。
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
从路径依赖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发现,在人类社会进程中,技术的演进、社会的变迁,一旦进入某一特定的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感。路径依赖的基本机制——各种形式的网络经济等在其形式上都具有强烈的本地依赖。
本地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同样的技术演进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效果。农业生产性服务在一些地区可以成为引擎性产业,而在另一个地区却没有显著的效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路径依赖的特点。
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格局。所以应该探索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各具特色的组织创新路径,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的客观条件,将多元化的服务形式与当地特点相融合。
4.3 明确政策,落实政策
要想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就必须解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待遇、工资、工作环境等问题。政府颁布了很多促进人才引进、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好政策,可是难以落实。经费不足、设施老旧、待遇低等众多问题,导致人才流失。比如,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因为其规模小,又没有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商业银行也没有对应的贷款业务,导致小农融资难、贷款难。再比如重视农业生产而轻视农业服务的问题,政策主要为产中环节提供农业大型机械,节省了劳动力,但是产前的培训以及产后的增值服务并没有相关政策扶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业的竞争力。
4.4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推进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完成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已经融入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3 个环节,使农业发展的要素配置方式更有效、更便捷,更多样。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进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必须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放在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