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电商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2022-02-08□斯燕
□斯 燕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1 研究背景
2018 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全面对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促进城市和乡村资源的双向流动,使农村电商实现规模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1]。在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日趋完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公布的《2020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1 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较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要快许多,展示了其巨大的潜在发展趋势。2021 年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4 221 亿元,同比增长了14.23%,连续6 年稳步增长。在外部政策和内部强大的内生动力的双重影响下,农村电商如何与农村经济协同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3]。
2 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村电商应用较成熟,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运用文献计量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商的模式和发展策略、智慧农业、供应链管理等。
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有助于反贫困,技术水平和覆盖程度后对当地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性,同时可带动教育发展,提升政府形象和民众参与度。有学者构建了农产品电子智能销售系统,在农产品电商知识管理基础上提出一套全新的发展农产品电商模式。有学者研究农产品物流配送方面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构建融合数据处理、储存和传输于一体的管理系统,该系统能高效地实现农产品配送查询与实时跟踪[4]。
国内有众多研究者探讨农村电商课题,通过中国知网可知,很明显近几年关于农村电商是专家研究的热点,每年保持1 000 篇以上的发文量。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2.1 农村电商的理论研究
对于农村电商的现状、特征、作用、要素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讨论,有学者提出农产品电商可以有效缩短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距离、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控制库存、提高产品销量、增加商贸机会,还能够减少农产品经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 研究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我国国土广袤、物产丰富,农村与农村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这造就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众多,目前,专家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类:以“农户+网络+公司”为核心的沙集模式;小商品、大市场发展格局的温州模式;全域绿色旅游青川模式、沙集模式,现代化产业集群义乌模式;以当地传统产业为依托,重点打造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的县域电子商务平台的遂昌模式;融合本地生活、农村创业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赶街模式;兰田模式、中粮我买网等“电商+农户/ 农企”的模式。
2.3 研究农村电商发展策略
在政策影响和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电商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农产品电商肩负着农村繁荣的重担,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时代发展对其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原有的经验和措施可能无法达到新的要求。因此,对于新的形势和要求,系统研究农产品电商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非常有必要,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5]。
3 农产品电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3.1 政策影响
近年来,国家密切关注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18 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要求有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有了政策面的扶持,农产品电商在国内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2021 年农村网商、网店超过1 632 万家。截至2021 年9 月,淘宝村达7 023 个,淘宝镇达1 598 个,对于其他农村地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农户纷纷加入到农产品电商平台开启创业之路,电商平台也给予其技术上的指导,农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3.2 打造地区农产品特色和品牌
在中央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指导原则下,地方政府可引进各种新理论知识、新技术、新机器,对传统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过程再造进行系统全方位跟踪指导,实现区域特色产品规模化加工和安全标准化生产,增加产品的数量,提高产品的质量,让产品“拿得出手”,吸引全国更多消费者来购买农产品及手工艺品。此外,政府与农民也相应提升了“品牌意识”,并非靠自身能力和农产品本身特点就能吸引消费者,而是要突出地方特色,帮助农产品打造本士化品牌和特色。
3.3 稳步提升农村居民创业积极性
为了减少农户就业压力,稳步提高农户自主创业积极性,农产品电商成为创业首选。以前大多数城镇农村青年选择外出工作,留在村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农业生产发展较为缓慢。
近年来,互联网衍生产业及行业越来越多,“互联网+农业”也逐渐让年轻人有了新的创业思路。在政府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成本低、参与便捷、风险小的创业道路。
农民工回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也减少了青壮年的就业压力。另外,农村地区劳动者初次就业能力水平大幅提高和农村二次劳动创业培训致富带头人的素质整体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显著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加快促进贫困县精准推进连片攻坚脱贫,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稳定发展。
4 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趋势
4.1 数字化发展趋势
当前,乡村振兴以“数字化”为抓手,加快实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由“数字农业”向“数字农产品”转型。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也让数字农产品电商出现爆发式增长,催生出无接触配送、无人便利店、移动/智能菜篮子、直播卖菜等数字化农产品流通模式。
随着2021 年步入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第二个阶段,数字农产品电商获得快速发展,阿里研究院同年发布了《“数商兴农”:从阿里平台看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农业产地端投入力度,持续建设1 000 个数字农业基地,与消费端近场电商等新业态结合,更高效连接农民与消费者,让数据逐渐成为增产增收的“催化剂”。
4.2 品牌化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像五常大米、钱江小龙虾、临安小核桃等都是颇具盛名的农产品,消费者可以追溯到产品的发源地,了解产品的生长、加工等全过程,每年能为当地带来非常可观的销售额,还可以带动当地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比如乡村旅游等[6]。
4.3 集群化发展趋势
农产品电商要做强、做大,一定会向集群化发展。吸引领军企业,借助当地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当地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的经济主体以及相关服务主体进行资源整合。同时,打造农产品电商产业链,链上的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实现有效合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互相联动、分工明确、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协作。
5 农产品电商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数据来源
淘宝每年农产品交易额占据国内半壁江山(数据来源于淘系生意参谋)。生意参谋是2011 年阿里巴巴推出的用于收集其B2B 市场的数据工具,随着淘宝、天猫日活用户量达到数亿人次,每天产生海量数据,后来生意参谋成为阿里巴巴淘宝商家端统一数据产品平台,集众多功能于一体。比如,数据作战室、市场行情分析、装修分析、数据来源分析、竞争情报收集等。本研究通过生意参谋后台采集各地区2017—2021 年的农产品网络销零售额和农产品网络零售占比数据并进行预测分析。
5.2 研究假设
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针对农产品市场规模进行预测。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系统展开的预测方法。主要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简而言之,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通过关联分析系统因素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7]。
灰色预测模型一般采用等时距观测到的反映预测对象特征的一系列数量值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达到某一特征量的时间。
5.3 模型构建
GM(1,1)模型利用残差序列E 的方差(C)和小概率误差(P)进行精度检验,标准如表1 所示。
表1 模型的预测精度
5.4 研究结果
利用灰色预测模型,根据2017—2021 年的农产品电商市场规模数据,通过matlab 软件运算可得到GM(1,1)预测结果与检验结果,如表2 和图1 所示。
图1 农产品电商市场规模增长曲线
表2 农产品电商市场规模预测值
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农产品相对残差Q检验Q=0.037 9,方差比C=0.179 2,以及最小误差概率P检验P=0.992 3 符合模型检验要求,说明模型结果显著,预测精度为优。反映出研究的农产品电商的市场规模逐年快速增长,能更好地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人们不用远离家乡也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6 建议与展望
6.1 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在当今市场上,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农产品市场上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对农产品本身加强品牌建设。可以采用广告牌或利用自媒体在网上进行宣传等。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提高质量,让更多人熟知并放心购买农产品,可以让广大消费者为农产品品牌进行口碑营销,提升销路,快速打开知名度。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对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非常关键。
6.2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带动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的市场是近年来我国“三农”相关的一大热点问题。政府出台了很多地方政策,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地区市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和机遇。
在加快打造适应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必须充分利用本地可再生能源和劳动力资源,注意发挥好少数民族、地区沿海、沿边资源和地域文化特点,在实现共同富裕总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发展特色和农产品市场流通[8]。
6.3 培养有理论基础、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中国各地区农村全面发展,农村小城镇化工程加速建设。由于国家相关教育培训政策倾斜,为各高校农林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强有力的生源吸引力,一些冷门专业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和喜欢。目前,对于很多农林专业大学生而言,只要是和农产品养殖相关的专业,植物种质保护工程和植物食品与加工专业等专业也变得炙手可热。
国家农业部门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农产品专业生产人才,为整合各类农业资源、发展各类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保证优质农产品食品的安全、发展各类农产品对外贸易等奠定基础。人才作为本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和制胜利器,一定要储备充足,为产业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