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价格未来变化趋势探析
2022-02-08何江涛王宝洁尹彬旭
□何江涛,张 毅,王宝洁,尹彬旭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1 猪周期低点逐步抬高
未来,由于养殖成本和防疫成本增加,生猪养殖的成本重心将会进一步上移,相当一部分小养殖户退出市场,新的猪周期价格低点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逐步抬高。
猪周期循环轨迹一般为:猪肉价格上升—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给增加—猪肉价格下跌—存栏母猪量被动减少—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其主要决定因素是供需,可用AD-AS 曲线表示具体的变化趋势,次要因素可用边际效用论解释。
从图1 来看,我国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一个周期经均价低谷开始反转,触及价格最高点后逐渐回落至最低点,再重新回升为一个完整的猪周期,通常3~4 年为一个周期的波动时长。21 世纪初至2018 年,我国市场累积经历4 个完整的猪周期,各大周期中有若干个小周期,最近一轮的猪周期为2018 年底至2019 年初,市场生猪价格加速下滑至最低点。2019 年初,猪肉价格逐渐回升至价格最高点后回落到最低点,3 月开始加速上涨并创历史新高,11 月达到高点,可以说2019 年是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的起始之年。2020 年,我国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上半年猪价呈“V”型走势,仔猪价格在四季度出现明显提升,且价格高居不下。15 kg 左右的断奶仔猪市场价大约为1 500 元/头,对应2021 年猪价全年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体价格低点逐渐上移,生猪产能在利润的刺激下逐步恢复,但是需求侧常年比较稳定,生猪价格在大方向上颓势已现,但受各方面的影响,猪价下跌速度非常缓慢。
图1 生猪价格变化
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养殖的行业平均成本明显提升。一方面,由于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防疫硬件设施的投入及人力成本加大,使得养殖刚性成本显著增长。另一方面,非洲猪瘟导致二元母猪存栏锐减,猪企面临二元母猪资源稀缺且价格高涨的困境,能繁母猪中三元母猪的比例在非洲猪瘟后由10%逐步增加至45%,且居高不下。近期毒疫苗事件暴发,行业整体PSY 下滑,断奶仔猪成本升高,拉升行业整体成本,进一步抬高了猪周期的价格低点。2021 年猪价下行趋势虽较明确,但下行速度非常缓慢[1]。
2 玉米、豆粕原料成本上升
2.1 国际因素影响
受全球粮食危机的影响,玉米价格呈加速上涨趋势,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间接性影响,全球粮食危机问题较为明显。根据联合国表述,全球有20 多个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危机,7 亿人面临饥荒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限制部分粮食出口,进一步带动了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生猪养殖业主要原料价格变化如图2 所示。
图2 主要原料价格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各国为刺激经济,纷纷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特别是美元的大幅放水,造成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大宗商品以及上游原材料涨价,通过货币传导机制带动农业、工业商品涨价[2]。
2.2 国内因素影响
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我国生猪产能大幅缩小,引发了超级猪周期。随着防控力度加大,生猪产能逐步恢复,饲料需求增加,使得以玉米、豆粕价格上涨,进一步刺激了玉米需求。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呈快速上涨趋势,使得玉米价格较低,种植户缺乏信心,纷纷转产,致使玉米种植面积减小。加之国家实施去库存战略,抛售玉米、酒精等产品需求增加,造成玉米供给紧张。
2020 年以来,南方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草地贪夜蛾虫害,并由南向北传播蔓延,我国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夏玉米受害严重,大大增加了种植成本。台风等天气导致出现玉米倒伏、哑玉米,影响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同时,南方地区的洪水灾害对玉米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3]。
豆粕的主要原料为大豆,2020 年极端天气频发,大豆减产严重。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各地禁止大豆等战略性物资出口,道路运输不畅,物流停滞,造成供给不足,致使农民产生了惜售和观望心理,进一步助推大豆价格上升。
近期由于国外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恶化,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反弹,物流中断。2021 年春节前中储粮的提价收购进一步助推价格上升,大豆加工型企业备货需求和养殖业恢复增加了市场对大豆的需求,2021 年豆粕价格仍维持在高位。
3 母猪数量缓步恢复
3.1 母猪成长时间推算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生猪正常生长周期从二元母猪补栏到其生产的仔猪育肥出栏大约需要10 个月。能繁母猪的数量是决定未来生猪出栏量的关键因素。猪价低迷时,养殖户会迫于经营压力去产能,使供给侧进行出清;养殖利润上升时,养殖户会大量增加能繁母猪,经过一段时间后,供需逐渐达到平衡。
非洲猪瘟使很多繁育能力较强的二元母猪丧生,直至当前仍没能有效恢复。生猪出栏存在长时间的生长周期,使得培育能繁母猪到出栏商品猪存在时滞,而且母猪的性能和结构存在差异,无法确定生猪真实产能,任何机构和个人均无法知晓准确的能繁母猪数量[4]。
3.2 母猪养殖现状
使用回交母猪和育肥猪留种母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属于艰难时刻的不得已举措,此决定对当前市场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当下产能。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8 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11 个月环比增长,累计增长38.4%;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7%,连续7 个月增长,累计增长32.6%。在能繁母猪增加的数量中,三元母猪占比较大,使母猪繁殖性能退化、泌乳性能差、产仔数降低,不利于生猪产能恢复。
3.3 劳动力来源
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由于生猪养殖难度大、风险较高,造成相当一部分农民弃养或减少母猪数量。生猪养殖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价格规律难以把握。散养户缺乏相关知识,容易亏损。
近年来,非洲猪瘟常态化,蓝耳病、口蹄疫等疾病频发,中小养殖户无法科学防治,损失惨重。生猪养殖使用的防疫设备大多价格昂贵,摊销时间较长,间接抬升了养殖成本,致使养殖户无力留存母猪,不利于中小养殖户恢复生猪养殖。
3.4 国内养殖母猪面临的问题
培育能繁母猪需要大量资金和优质种猪,目前我国使用的大多是长白公猪,需要大量进口与长时间培育。历经曾祖代—祖代—父母代才能培育出合格母猪,过程复杂,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二元母猪和三元母猪,二元母猪培育难度较高,数量极其稀少,PSY 能达到22 头,8 胎之后淘汰;三元母猪一般在4 胎之后淘汰,使用时间较短。
由图3 可知,自2018 年暴发非洲猪瘟以来,我国能繁母猪逐步减少,存栏母猪锐减。之后在各项政策支持下,数量有所恢复。
图3 能繁母猪变化图
调查过程中,分析母猪品种结构、数量、窝产仔猪、胎次和淘汰率发现,在复养复产的过程中,养殖户普遍缺乏能繁母猪,特别是生育能力较强的二元母猪。加之非洲猪瘟常态化,无法从外部猪场大量引进。养殖户采用回交母猪、育肥猪转母,虽然可使能繁母猪的整体数量有所恢复,但恢复速度非常缓慢。2021 年母猪数量恢复至2018 年前的60%左右,且三元母猪占较大比重[5]。
4 养殖成本、环保成本上升
4.1 养殖成本上升
从生猪养殖成本角度看,长期以来,饲料成本在我国生猪养殖成本中占比最大,约60%,其次是仔猪成本,约23%。2020 年仔猪成本、饲料成本以及防疫等投入持续限制全年生猪养殖利润空间,2020 年下半年生猪养殖利润整体呈回落态势,养殖利润与成本的剪刀差越来越小。主要养殖成本及生猪利润变化如图4 所示。
图4 主要养殖成本及生猪利润变化图
据监测,2020 年8 月底生猪养殖成本最高,达到年内最高值,为3 330 元/头,8—9 月外购成本均超过3 000 元/头。猪场管理以及生猪防治等综合成本上涨,人工、防疫以及死亡损耗等综合成本从2018 年280~300 元/头升至450~480 元/头;饲料成本快速飙升,从年初620 元/头升至12 月中旬1 030 元/头,2021 年生猪养殖成本仍处于高位,尤其是饲料成本较高。
在饲料成本方面,饲料成本的价格受国际期货市场饲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我国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饲料价格的高低对养殖利润的影响非常大。目前,饲料中玉米和豆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散养户受制于知识水平较低等,无法科学判断。我国养殖户需尽可能降低生猪养殖成本。
生猪养殖成本中有饲养设备、饲料、环保达标、水电、人工、药物等投入,影响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因素有饲料来源、饲喂方式、粪污处理、生猪品种、生猪的免疫接种等。
在人工成本方面,我国人工来源主要有家庭用工和外来雇工。2008 年以来,农林牧渔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持续上涨,生猪养殖企业的人工成本也持续上升。影响人工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劳动者素养、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约为8%。近年来,人工成本逐渐上涨,对规模养殖场和大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也是规模养殖成本迟迟降不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土地成本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由于农牧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在拿地方面并不顺利,导致土地成本逐渐增加,
4.2 环保成本持续上升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列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2017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 号),明确提出到2020 年我国将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在环保问题上,中小养殖户面临较大挑战,仅粪污处理设备就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在正常猪周期中,猪价上涨时间短,养殖户面临微利或亏损现象,进一步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例如,在生猪复产背景下,由于环保成本大幅上升,很多养殖户持有观望态度,很少扩大再生产。
从长期来看,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化程度将会持续集中,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是大势所趋。整个行业的成长性会进一步提高,未来生猪价格走势将更多由头部猪企决定。
5 结论
文章分析了能繁母猪数量、各种成本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等,具体结论如下。第一,我国生猪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下滑,但下滑速度非常缓慢。主要原因是未来非洲猪瘟常态化,养殖密度增加会增加非洲猪瘟的感染风险。加之毒疫苗危害还在持续,直接影响了母猪数量和育肥猪的出栏数量。第二,未来几年养殖成本会居高不下。生猪养殖成本主要是玉米和豆粕,随着生猪出栏量的增加,市场对玉米和豆粕的需求也会增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减少豆粕出口。第三,未来一段时间生猪出栏的规模会越来越向头部养殖企业靠拢。长时间以来,我国生猪出栏机构中,中小养殖户是绝对主力,由于非洲猪瘟和毒疫苗的影响,中小养殖户的防疫成本会越来越高。大型养殖场有资金、技术、人才与防疫经验,可快速跑马圈地,增加生猪供给,获取持续稳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