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2-08李忠浩秦睿玲李继连

中国兽医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心脏知识点微课

王 丽 , 李忠浩 , 秦睿玲 , 李继连

(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 河北 张家口 075131)

动物解剖学是畜牧兽医类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学科迈向临床知识的桥梁课程[1-2]。该课程内容广泛且复杂,概念多且难于理解和记忆[3],课时多且不能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师全程讲,学生被动听,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很大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而且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深入,厌倦的情绪会逐渐产生并放大,从而出现逃课或者课堂上玩手机等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21世纪以来,随着电子产品使用率提高,智能手机的使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育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等多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涌现。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将电子产品变为学习的工具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微课是以一个小知识点为主题,以知识讲解、问题解决、实验演示等为重点,利用拍摄设备、视频制作软件等完成的视频课程。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的好处是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逐个突破,用时短、效率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同时将视频放入课程网站中,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观看学习[4]。利用微课查漏补缺、复习预习等,是一种重要的拓展资源。本课程就是利用制作的微课资源,借助学习通课程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1 课程的总体设计及与实验课的衔接

试验班级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结合教师事先布置好的作业,通过微课资源进行线上学习并完成思考题目。在线下课堂上则以专题讨论、问题解决为主,教师将主要知识设计成几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标本、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解答问题。平时实验室及标本室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随时到标本室观察学习,做好知识的复习和实验预习。实验课上,结合教师示范、学生观摩、学生操作和教师指导等环节,让学生做到边试验、边操作、边观察、边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微课设计及应用

2.1 教学班级选择分组 选择2019级动物医学专业2~4班3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其中2班39人,3班37人,4班38人。选择3班和4班为试验班,利用微课模式进行授课,2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这3个班的学生在入学时都是普通高中生,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入学分班也属于随机分配。

2.2 教学内容微课设计 课程组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提炼重点和难点,充分讨论并设置微课的知识点。利用微课将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将微课知识点和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每个知识点的微课时长在5~6 min,最长不超过10 min,方便学生针对每个知识点反复观看学习。下面以心脏结构为例展示每个知识点微课设计的原则和过程。

2.2.1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以及教学重点 心血管系统是动物体非常重要的系统,对于营养物质以及代谢物质的运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并处于核心位置。通过掌握心脏的4个腔室以及瓣膜构造,能够理解血液如何在身体中定向流动,以及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理。因此本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心脏的内外部结构以及心脏的血管分布。

2.2.2 情境导入 2021年1月13日,在石家庄抗击疫情的紧张时刻,石家庄一社区工作者在核酸采集现场突发晕厥,正在进行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百米冲刺过来抢救病患,经过2次心肺复苏,病人心跳恢复。通过本视频告知学生要学习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首先要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 心脏的位置 视频中结合图片以及动物整体标本展示牛、马、猪等动物体心脏的位置,展示临床听诊位置以及体表定位,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掌握。

2.2.4 心脏的外形 对照牛、猪心脏的实物标本以及心脏的塑胶模型,仔细讲解心耳、心房、心室、出入心脏血管、冠状沟等各部位的结构。结合“一尖、一底、两面、三缘、三沟”,掌握心脏的外形,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2.2.5 心脏的内部结构 这部分是心脏结构的重点内容。可以依据视频动画展示血液在心脏中的定向流动过程,来讲解心脏4个腔室以及瓣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动画形式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地理解心脏泵血以及二尖瓣、三尖瓣、半月瓣的单向开启关闭控制血液的定向流动,并掌握其构造。这可为临床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6 心肌的结构 通过图片展示以及解剖的牛心、猪心标本,观察心房、心室肌肉厚薄程度,心内膜、心外膜、心包的结构特点。

2.2.7 心脏的传导系统 通过动画展示心脏的传导系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窦性心律。

2.2.8 心脏血管 通过彩色图片以及牛、猪心脏标本展示冠状动脉的位置,根据动画展示冠心病以及心脏搭桥手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心脏血管的结构。

2.3 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试验班使用微课教学,在每次课前将教学内容的要求、重难点以及每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通过学习通平台传送给班级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反复观看学习,将不懂或难理解的内容带到课堂上讨论解决。课堂上再将学生反馈的难点详细讲解,结合观看微课视频、标本、挂图等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课后教师布置思考题目,学生总结后通过学习通上交作业。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常规教学,不使用微课,仅使用教学PPT以及标本等进行课堂讲解。

3 结果

3.1 期末测试成绩 如表1所示,与对照班相比,通过微课教学后学生的各项成绩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班的课堂提问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相比对照班分别提高了4.4%、3.7%和4.7%、3.8%,总评成绩比对照班提高了5.3%和4.0%。结果显示,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各项成绩均显著提高。

表1 学生各项成绩比较 分)

3.2 学生对微课教学形式的认可 通过对使用微课教学的试验班的75名同学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回收问卷统计数据。由表2可知,学生都喜欢微课教学形式,认为这种形式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更易接受;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探索新知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掌握和各种技能的提升;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还能够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仅有少数学生认为这种模式增加了学习负担,无法完成布置的任务。总体来看,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认可度较高,并且希望该模式能够推广应用。

表2 学生对微课教学形式认可的问卷调查 (人数/比例)

4 讨论

4.1 微课模式的有利条件及评价 微课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为核心的教学手段,这种微课教学形式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手机成为了人人必备的工具,然而学生们使用手机更多的是以娱乐为主,这种娱乐形式也带进了课堂,而且愈演愈烈。那么把微课、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资源全部实行网络化,让学生们利用手机作为学习平台,不受时间、地点的束缚和限制,随时随地多次重复观看学习。每次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攻克一个个小的知识点,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造成学习负担。

学生在课前可以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有效的预习,课堂上经过讨论,观察标本以及教师对重点内容的充分讲解,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倍增。这一点通过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无论是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技能操作,还是期末考试成绩以及总评成绩均有显著提升,说明这种教学形式有其优势所在。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5],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这种形式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6];再次,学生能够利用课堂时间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使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既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微课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7]。由此可见,微课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升动物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课堂上开小差、娱乐的同学大幅度下降,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课堂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发现,学生对于该形式认可度较高,并且希望这种教学形式能广泛应用。

4.2 微课模式的问题及展望 在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部分问题,比如有个别学生的学习自律性较差,缺乏探索精神,课堂上不积极不主动。教师在教学中也做出了很多改进,首先要关注这些学习不主动,缺乏兴趣的学生,和学生积极沟通,帮助他们排除疑惑,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交流中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其次,在微课的视频录制中要增加趣味性,保持微课的简洁明了,每个知识点的微课时长控制在5~10 min[8],避免学生产生疲劳感;再次,授课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手段上要不断的创新,与时俱进,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9],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心脏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心脏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