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绘本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2022-02-08■文/李蓉
■文/李 蓉
幼儿遇到问题时,也会跟大人一样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正是其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培养问题学习意识,推动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绘本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材料。教师需要结合绘本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推测和联想,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阅读素养。
一、绘本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低年级的幼儿来说,教师要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必须先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关注,使其在不断了解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兴趣,从而喜欢上阅读。绘本是以图画为主、并配有少量文字的一类适合低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籍,不仅阅读起来较为轻松,还蕴涵着一定的知识,对于幼儿而言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生动活泼的图画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但对于低年级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识字量较低,面对篇幅长的文章容易丧失阅读兴趣。由此可见,教师不能选择枯燥的教材内容,单一地向幼儿传授相应的知识,而需要灵活变动,思考如何集中幼儿的阅读注意力,让其在绘本阅读中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体验。加之低年级幼儿年龄较小,自制能力较差,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这也就造成其在阅读书籍时容易走神。而绘本以一个具体的故事为载体,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其全身心投入阅读中。同时,绘本中很少有生僻字,为幼儿的阅读降低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旁边加以引导,幼儿便能够借助绘本中生动形象的文字和深入浅出的道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丰富个人的词汇量,为个人今后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绘本书籍中的绘画能够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也能够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阅读思维。幼儿此时不会带着抵触心理去阅读绘本,反而会主动阅读绘本中的相关文字,结合绘本中的文字理解绘本故事,从而收获不同的阅读体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也能够缓解个人阅读的紧张情绪,投入轻松愉悦的绘本阅读过程中。
二、绘本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介绍绘本阅读封面,借由大胆猜测绘本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需要强调观察对于幼儿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观察相应的绘本阅读封面,并且通过阅读封面上的内容大胆猜测绘本内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其之后的精读打下一定基础。
比如,在《做最勇敢的自己》这一绘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做最勇敢的自己》是一本很有童趣的图画书,故事中的小兔子洛根表情生动、憨态可掬,眼睛里常常散发着梦想的光芒,在一次次鼓足勇气、克服内心的恐惧中,它渐渐认识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最终成为最勇敢的自己,也开始接受新奇的事物,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这一绘本主要以克服困难为主题,较为贴合幼儿的生活,并以小兔子洛根为主要描述对象。首先,教师可以为幼儿出示封面,带领幼儿获取绘本的基本信息。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到“做最勇敢的自己”,并且根据书名提出了“什么是勇敢?”“我是勇敢的人吗?”“我到底有多勇敢?”这三个问题,幼儿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然后教师可带领幼儿进一步解读封面信息,幼儿再次仔细观察封面,把关注点聚焦到了人物上,注意到小兔子洛根的表情、动作和位置。教师可要求幼儿猜测一下小兔子洛根看上去怎么样?它是什么心情?此时,幼儿能够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解答,并且也注意到了封面的小兔子洛根似乎正看着某一个物品。在解读过程中,幼儿能够厘清主要的绘本对象,并且大致猜测相关的剧情。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一步步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的描绘,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故事的趣味性,提高自己的叙事能力。绘本内容引发了幼儿对勇敢的思考,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叙事能力,还能教育他们如何认识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最终成为最勇敢的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
(二)利用绘本阅读问题,推动幼儿代入角色,促进思考分析
优秀的绘本具有一定的猜测空间,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绘本阅读问题,或者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使幼儿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绘本阅读意识,并在问题思考中成长。
比如,在《小气鬼猪猪》这一绘本的教学过程中,幼儿需要用质疑、联系和猜想等方法探究绘本的内容。教师可以先介绍:“猪妈妈给猪猪买了一罐水果糖,晶莹剔透的,看起来好吃极了。猪猪将糖果带到学校去,同学们马上就被五颜六色的糖果吸引住了,团团围住猪猪。”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引起幼儿的注意,如“猪猪将水果糖带到了幼儿园里,你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多数幼儿想的是猪猪会将水果糖分给它在幼儿园里的好朋友。但是故事的发展出人意料,“猪猪,这个糖看起来真好吃,”猴猴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我能吃一颗吗?”“不行不行,这是我的!”猪猪推开了猴猴。“哎呀,你有一罐糖,分一两颗给我们有什么关系嘛!”小白兔为猴猴抱不平,“对呀对呀,猪猪你太小气了。”其他同学也附和道。猪猪气得脸都红了,紧紧抱住糖果罐,说道:“这些都是我的,一颗都不给!”故事讲到这儿,教师可以继续向幼儿提问:“你们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幼儿带着问题也开始了思考。然后,教师讲述故事后续,其他同学见状都离开了,只剩下猪猪一个人和他的糖果罐。第二天,猴猴带来了一大包棒棒糖,给同学们一人分了一个,也分给猪猪。“谢谢。”猪猪为自己之前的小气感到羞愧,连忙将自己的糖罐递过去,“猴猴,你也尝尝我的水果糖吧。”猪猪又给其他同学们分了水果糖,同学们也给猪猪分享了他们带来的食物。猪猪的水果糖虽然变少了,可是他却尝到了更多的美食。接着,教师便可以提问:“从这个故事里你们学会了什么道理?”有的幼儿说道:“小气鬼猪猪因为一罐水果糖失去了朋友,体会到孤独寂寞的滋味。最终,小猪学会了分享,重获友情。学会与他人分享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美德,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交能力,学会分享,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朋友和快乐。”可见,教师需要关注问题的相关设置,进一步推动幼儿深入了解绘本内容。此外,幼儿在绘本阅读问题的回答中,能够强化对于绘本内容的深刻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讨论展开实践,营造绘本阅读气氛,激发幼儿表达欲望
优秀的绘本是作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果,教师需要重视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幼儿营造一种适合绘本阅读的良好气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叶子先生》这一绘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起幼儿的注意:“叶子先生曾住在我家附近,就在一堆叶子里。但昨天,风把叶子先生吹走了。他会去哪儿,你知道吗?”接着,教师可以将枫叶、橡树叶、银杏叶、无花果叶等不同形状、色彩和斑纹的叶子巧妙组合,拼贴成各种动物、植物和秋日风景。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将幼儿带到幼儿园附近的树林,引导他们了解香樟、银杏、海棠、广玉兰等植物的特性及各式叶子的不同属性,如“香樟的叶子闻起来有香味,海棠结的果子像小苹果,银杏树叶又叫‘鸭脚子’……”随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不同形状的树叶,并带回幼儿园,将其拼制成一幅幅秋天美丽的画,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秋天童话。
(四)挖掘绘本阅读主题,创新绘本编造活动,提高幼儿创新思维
一本优秀的阅读绘本中往往隐藏着丰富的主题,教师需要抓住绘本的主题,将其和教育主题相融合,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品质,帮助幼儿在主题的思考过程中增强表达能力。幼儿也能够通过绘本创编活动进一步发展学习思维,深入挖掘绘本中的阅读主题,从而感悟人生的相关哲理。
比如,在《小粽子,小粽子》这一绘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出示主题,先激活幼儿的阅读兴趣,再接着介绍:“一开始大家只是暗自比拼同伴数量的多少,后来被看热闹的鱼儿们起哄,甜咸两队小粽子开始为了各自团队的‘荣誉’争吵起来。到底是甜的好,还是咸的好呢?小朋友们心里有答案吗?正当甜咸两队争得面红耳赤之时,一个神秘的竹筒从河面上漂浮过来……”此时,教师需要借由端午节这一主题,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发挥无限想象力,为他们的想象拓展留下一定的空间。当幼儿能够了解这一主题之后,教师还可让幼儿进一步思考之后的故事。幼儿进行了如下思考:甜、咸粽子为什么会闹矛盾呢,甜粽子和咸粽子因为地理位置和口味上的不同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和对方不是一个队伍的,因此产生了嫌隙,之后又在鱼儿的煽风点火之下激化了矛盾,于是才开始了“谁是小朋友最喜欢的粽子”的争吵,最后又在竹筒粽的开解下知道原来自己都是中华小粽子,是一个队伍的,于是甜、咸粽子重归于好。之后,教师可以围绕“争吵的解决方式”这一主题,让幼儿再次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并且把不同粽子的看法列举出来,进行整体的回顾。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表演,从而进一步扩展幼儿的想象空间。
总而言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重视幼儿个人逻辑思维的发展和阅读思维的激发。教师需要重视绘本阅读教学,引导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个人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有效融合相关故事和实际生活,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