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研究
2022-02-08李慧杰
李慧杰
(齐齐哈尔市网络安全和舆情监控应急指挥中心 黑龙江 161006)
一、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关于它的内涵众说纷纭。从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出发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梳理发现,早在一九六七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第一次提出“New Media”(新媒体)概念。[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则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相关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主观的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的集合。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传播速度瞬间化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完全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热点推向全民。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网民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使得网络舆情爆发。在网络舆情爆发后,有大量的公众号和营销号会对该事件进行转载,这导致网络舆情又以极快的速度扩散。
(二)传播范围广泛化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天下互联。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微信和微博作为较大的新媒体平台,拥有大量活跃的用户,这也就导致了网络与新媒体逐渐成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聚集地。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快捷性、大众性、多元性等特征。这也就导致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在新媒体平台上,以多种形式进行爆发式扩散。
(三)传播主体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时代。普通用户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突发事件的观点和看法,这使得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从而促使突发事件的全民式传播。因此,新媒体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上,多元主体的观点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促使网络舆情向纵深发展。
(四)传播导向极化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下,意见领袖逐渐从媒介的使用者转变为信息的发布者,他们通过新媒体来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若是在别有用心之人的引导下,可能会导致舆情出现二次发酵等次生灾害。
二、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平台审核及管理有待加强
1.新媒体平台信息审核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网络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平台以及用户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实名制没有有效推广。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相关组织和机构的把关意识薄弱,对新媒体平台的审核严谨度不够高,审核机制不够健全。这可能导致网络谣言的迅速发酵和扩散开来,甚至对社会的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督管理,及时阻止谣言的传播,引导舆论的良性发展,营造出和谐的网络环境。
2.新媒体平台缺乏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经验
虽然我国新媒体的发展与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猛,获得了大量受众。由于缺乏经验,导致新媒体平台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时,无法作出正确而迅速的反应,从而容易错过最佳引导时间。
(二)网民知识水平及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1.网民整体知识水平有待提升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至二零二零年十二月,我国网民规模达九点八九亿。但我国网民群体的组成复杂,各人受教育水平不同。然而,网络平台对网民并没有知识水平和学历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人人都能进入网络平台。在新媒体时代,大部分网民在发表对突发事件的看法时,易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常作出片面的评论,从而可能导致相关的网络舆情带有偏激色彩。
2.网民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众所周知,网络空间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空间。网民身份具有匿名性,由于部分网民在网络空间上缺乏责任意识,会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更有甚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故意散布谣言。而且不少网民对突发公共事件缺乏全面性了解,自身也缺乏批判性思维,因此很容易受这些观点左右,轻信谣言,导致谣言的二次传播。
(三)政府舆论监控及引导支持力度有待加大
1.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行业的管控
新媒体作为一种传媒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通过新媒体迅速传播讯息,但也会出现经过新媒体平台的发酵而产生网络舆情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因此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2.政府需要加强对网民的科学引导
新媒体时代,网民通过大数据等技术能够更加便捷和快速地了解信息,并表达自身的立场和观点。但也更加容易导致网络舆情的爆发。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网民的科学引导,促进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建议
(一)加强新媒体平台的自我管控
第一,新媒体平台要转变管控思维,优化治理模式。积极学习新媒体的新技术、新知识,能更加有效地把握和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当公共事件突发时,能及时采取准确应对措施。
第二,加强新媒体用户的关系网建设,促进用户与平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平台的管理,能积极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最后,倡导和推行新媒体平台用户实名制,有利于平台对信息的把控,促进网络环境的净化。
(二)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在新媒体时代,要探寻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的契机,通过整合二者优势的方式,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形成新旧媒体互动,构建良好的宣导空间。
(三)注重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第一,网民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全面思考,客观理性地发表言论,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第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民要知法守法,自觉遵守网络秩序。最后,网民要提升自身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能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地抵制网络中的低俗内容和消极信息。
(四)重塑公众的信任
第一,要完善媒体信息公开应急机制。遇到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展现“证据”,信息公开越及时、透明度越高,公众的信任程度也就越高。
第二,健全媒体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报道机制。一方面,需要媒体加强主动性,丰富报道手段;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配合,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关注民意诉求,讲求人文关怀,以此重塑公众信任。
(五)完善政府对新媒体行业的引导
媒介融合背景下,一方面,新闻传播的速度加快,信息之间也具有非常鲜明的交互性。[2]因此,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爆发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蝴蝶效应,有的甚至会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相关部门要与时俱进的出台相关政策,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在法律范围内维护网民权利的行使,维持网络的正常秩序。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要及时发挥政府和媒体的主导作用,将谣言扼杀在摇篮里。[3]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提高公众参与度,凝聚网民的意见和意志,使政府在舆情监管中处于主动地位。
(六)重视“隐藏的舆情”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爆发,往往隐藏着公众对于某些问题的迫切诉求。因此,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控制不能止步于事件结束,更要及时分析出舆情中所隐藏着的、有深刻价值的意见和诉求,为下一次类似的、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解决提供参考,能提早处理好可能引爆舆论的因素。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是信息传播的特点,这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真理也为实践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因此,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客观准确地得出新媒体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带来的影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