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数字化教育势能优化思政育人效果

2022-02-08郑素兰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育人数字化思政

郑素兰,范 芹

(1.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太原 030032;2.太原理工大学,太原 030024)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多次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育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机遇、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合作、降低了成本。理解和把握好数字化教育特点与优势,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路径,向在校大学生呈现多维度、丰富化的教育内容,能够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一、数字化教育的特征与优势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已经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教育领域亦是如此。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已经从过去的“有学上”转变为如今的“上好学”,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已越发明显。而数字化教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优势明显,有助于解决教育领域的新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一)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了课程吸引力

数字化教育的开展必须依托互联网,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青年群体特别是高校在校学生群体,是使用网络的主流群体。依托互联网,数字化教育能够打破单一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数字化教学更加贴近当代学生的交流方式和行为习惯,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教学,打破了教学地点、教学时间等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丰富学生的教育体验,增强了课程吸引力。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与体验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在线授课等形式成为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从平台上看,抖音、知乎、B站、网易公开课等学习平台都为在校青年学生群体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从媒介上看,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网工具快速革新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工具,特别是当下正在快速迭代的VR等技术工具,正在改变一代人的学习方式;从形式上看,分段式、短视频化、互动式等内容呈现形式,也极大地改善学生学习的体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三)数字化教育符合现实需要

我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原有的线下教学秩序与安排受到极大影响,为了不让教育因疫情而按下“暂停键”,依托数字教育搭建“线上课堂”,将“面对面”的线下教学,变成“屏对屏”的线上教学,教师走上网上讲台,学生走进网上课堂,线上直播教学与网上课程学习成为当下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新常态”。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教育也步入“后疫情时代”,持续推动数字化教育发挥作用,是事关高校教学和大学育人关切的重中之重。高校教师结合网络教学特点,编写教学方案、运用网课软件、熟悉网课流程,教师在线上转变角色,更像是“网络主播”,授课听讲、课堂讨论、课程资料分享等都在线上完成。例如,疫情期间,北京大学2800名教师通过直播教学方式,为4万多名学生开设了4000余门课程,选课学生超过20万人次,其中还包括60位外籍教师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克服时差困难,参与线上教学。数字教育不仅打破疫情对高校教学秩序的冲击,还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内容。

(四)数字化教育助力高质量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鸿沟指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各类资源差异形成的教学差距。当前,我国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教育资源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东部和比较发达的城市,乡村和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等与之相比,差距依然存在。而数字化教育立足国家复兴、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上,利用互联网推进教育现代化,将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大有作为。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弥合差距,促进高质量的教育公平。“互联网+”模式下的数字教育平台,有效输送名师、名校教育资源,使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均衡配置,从而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数字化条件下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数字化教育提升思政育人效果分析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持续推进,建设数字中国,推动数字化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乘着数字化的“东风”,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当代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交往方式等领域的转变,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一)协同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提升教学效果

从教育方式看,抖音、B站、快手等短视频内容深入在校大学生群体,符合青年使用网络的习惯,特别是一些涉及思想政治教育题材的优秀视频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效果显著;“北京大学公开课”“网易公开课”“新东方在线”“腾讯课堂”等都在互联网上开通思政微课,微课倡导“深度介入”的学习参与和营造快乐积极的学习氛围〔1〕,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名师在线课堂,都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与单一性。从教育内容看,一是互联网上广泛的时政热点可作为网络热点素材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提高时效性和针对性,加深学生学习体验。二是网上各类历史素材、人物故事等都可通过视频教学的多样形式丰富教学效果,将鲜活的人物事迹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比教师单纯采用语言说教的方式更加生动,更具有感染力,育人效果更好。

(二)精准获取学生学习信息,开展个性化思政教育

大数据分析能够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因材施教。数字化教育依托数据教育平台,通过记录学生网上学习行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调查等,能够提供各类教育数据记录、统计、分析、展示,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目的、行为习惯,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教学评估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真正把握和发现每一个教学对象的特点与问题,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

(三)营造师生平等的学习交流氛围,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在现实中开展,通常采用教师讲解、灌输或引导的方式进行,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客体地位、起从属作用。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由于担心答错题会被同学嘲笑,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讲话,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影响老师对自己的看法等原因,不想甚至不敢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利用数字化教育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借助“钉钉”“腾讯会议”等数字化平台,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弹幕”“连麦”等方式开展互动交流,能够帮助一些“社恐”同学突破课堂思政教学的局限性,不需要面对老师和同学的目光关注,就能够运用文字或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交流。

三、数字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数字时代,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将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要从提升育人主体的数字化教学素养、完善数字化教学实践和打造数字化教育平台三方面着手,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其实现价值塑造。

(一)提升育人主体的数字化教学素养

其一,要不断转变运用数字化思维开展思政教育的认知。有学者认为,育人主体运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育人效果〔2〕,因此要不断提升育人主体的数字化教学素养。一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去中心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主体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像过去一样单单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责任。传统的主体权威中心论〔3〕遭到消解,数字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以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为代表的高校育人主体与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以及以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共互相配合,总而言之,开展数字化思政教育,需要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等育人主体转变思维,承担育人职责,形成全员育人机制。二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究数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将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数字化教学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三是数字化融入思政教育绝不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育理念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方位。

其二,要不断提升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培养方案,学校领导层要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培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二是要加强数字化教育优势的宣传,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对于数字化思政教育的认同感,提高学习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兴趣。三是要完善数字化思政教育的硬件设施。开展数字化思政教育需要依托网络、网站、数字化平台和先进的数字化设备等,要划拨专项经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用于数字化思政教育的运营维护与系统的升级换代。四是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优质资源开展教育培训。可以充分发挥校内优质资源优势,通过校内计算机专业等数字化相关专业教师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的方式,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价三个阶段全流程协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为其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以加强与校外数字化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例如,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高质量的讲座,通过深入班级听课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完善数字化教学实践

其一,运用数字化技术使思政教材“活”起来。每一个城市都具有丰富的思政育人要素:革命时期的战斗遗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记载着先辈们不惧生死、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改革开放时期敢闯敢想的奋斗故事记录着人民群众建设祖国干事创业的热情,新时代涌现出的时代楷模、好人好事诉说着中华儿女千百年来流淌不息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等等,这些蕴含思政元素的人、事、物,是每个城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因此,要利用数字化技术,“盘活”身边的育人素材,使之融入教材中。可以通过二维码嵌入思政课教材的形式,将城市中的育人素材通过音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数字化阅读是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技能〔4〕,因此可以开发有温度、有效果、快捷有趣的思政课电子书,学生可以在电子书上勾画书写、做读书笔记,教师也可以通过终端了解学生读书的习惯和思考方式等,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效果。

其二,运用数字化技术使思政课堂“动”起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种虚拟技术逐渐成熟,将这些独特新颖的数字化技术融入课堂,能够提升思政课堂的活力,营造沉浸式、体验式、可交互的课堂体验。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课堂中可以通过3D技术为学生播放3D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近代国家蒙辱的现实,激发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决心;在讲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VR等虚拟技术将抽象感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较为晦涩的概念:还可以引入AI智能机器人,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解答学生课堂中的疑惑,提升学习兴趣。

其三,运用数字化技术使育人方法“优”起来。当代学生接触的往往是最前沿的数字化技术,而且他们思维活跃极具创新精神,因此,在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将传统的说理引导法与大学生自我教育法相结合。借助各类数字化科技产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组建一支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团队中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生,变传统的单项灌输为双向交流,在共同制定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整理数字化教育资源、评估数字化思政课教育成效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和学生的日常交往中了解当代大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主流价值取向等。通过日常的交流互动发现问题,并从问题出发优化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将“流动的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课外。

(三)打造数字化教育平台

其一,利用数字技术为学生打造在线学习平台。打造丰富立体的生态学习圈,开发微信公众号、APP、学习网站等多种学习载体。在开发学习平台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使用学习平台的困惑与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邀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助力学习平台的开发,在学习平台使用的过程中也要了解学生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要不断完善学习平台的功能,例如可以设置课前预习思考、课上互动答题、课后答疑解惑等环节,同时,借助平台获取学生学习思考等数据,通过云计算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优化教学提供依据。

其二,利用数字技术为教师打造资源共享平台。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利用大数据技术集中教育资源,将教育模式从“专用资源服务”转向“大资源服务”〔5〕。要坚持共建共享,突破大学校园的围墙,使国内顶尖院校的教师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中来,将名校名师所拥有的高质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案例等教育资源纳入资源库中,同时还可以邀请各学科专家和学科所对应的行业企业专家对资源共享平台中的教育资源“把关、拔高”。还要为资源共享平台的共建共享提供技术支撑,如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解决资源库分割和信息孤岛问题。

猜你喜欢

育人数字化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