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构建

2022-02-08马艳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采购员供应商书籍

马艳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图书馆,广西 崇左 532200)

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已经切实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很多传统行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改善方向,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传统行业的改革,改革传统的工作模式,引入新的工作思路无疑是很多工作获得持续发展的必要思考。高校对于图书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且考虑到师生在学习、研究中的实际需要,其种类也十分可观,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与研究前沿接轨,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更新换代的效率也需要加以考虑,需要适时的采购一些比较前沿的文献、书籍,而这些工作的妥善开展都对图书采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采购模式很难兼顾如此多的方面,但是借助互联网,无论是采购效率的提升,还是文献更新速度的提升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此加以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1 高校图书馆图书传统采购模式的不足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是一项传统工作,可以说建校之初学校就会着手进行图书馆的建设,尤其是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候,师生均需要在图书馆中进行相关文献的借阅用于进行课题的研究和知识的提升。而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传统的图书采购一直身负重担,为图书馆的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图书采购中存在的不足。

1.1 图书采购周期长

图书采购周期较长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传统采购模式往往需要采购员前往本地的一些图书经销商处进行图书的采购,缺乏快捷信息通道的背景之下,面对面地进行图书需求的汇总和采购无疑增加了其采购周期。且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籍,往往没办法在一般的图书经销商处进行一站式采购,采购员首先需要了解图书的出版信息,进而联系制定的出版商,并进一步的了解经销商情况,完成采购。整个过程主要依托于线下的交流,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时间的浪费。

1.2 图书竞价系统不完善

图书竞价体系不完善同样是传统图书采购的一个弊端。众所周知,采购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竞价体系的建设是控制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是强化供应商管理的必备工作,更有利于提升供方服务质量,更快更好地完成采购工作。但是传统图书采购模式下,由于信息的匮乏,采购员询价比价会占用较多的时间,而且考虑到需要线下交易和采购事宜商讨,采购员往往并不能够引入足够多的供应商进行竞价,进而造成传统采购模式下竞价系统不完善的现状。

1.3 图书更新速度慢

高校图书馆与普通的图书馆有一定的差异,相比于普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图书的专业性要更强一些,且专业涉及较广,需要能够满足校内师生的日常借阅需求。而基于一些研究课题的前沿性,图书馆在进行相关图书的采购过程中需要注意时效性,能够及时地将一些前沿书籍采购回来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师生。但是目前传统采购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更新速度显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通过相关资料查阅,笔者了解到很多图书馆中藏书数量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一些经典著作和基础科学,这些是永不过时的,对于基础的巩固有着积极地意义。但同时,一些较为前沿的科学期刊、杂志或者一些著作的入库率则较低,相关专业师生在借阅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构建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图书采购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图书采购模式的更新无疑能够解决当前传统图书采购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论是缩短采购周期还是完善图书供方竞价体系建设,抑或是提升图书更新速度引入前言科学期刊、杂志等都有着一定程度地改善。

2.1 图书采购周期缩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我们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条件,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更快的搜索到自己所需的内容,同时可以将一些需求信息更直接的发布出去,相比于传统采购模式下线下的采购,这无疑更加便捷且高效。基于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性,采购员往往需要多品类,多科目的书籍,呈现出品类多,单品数量少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依托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整合,可以更方便实现一站式采购,无论是经销商抑或是代理,都可以根据采购需求单进行书籍备货,这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线下所需时间。采购员完成下单之后,静等书籍到货即可,这在效率上产生了巨大的提升。

2.2 竞价体系建设更为方便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前传统采购模式下,采购员因为引入的供方数量不多,很难形成有效的竞价体系,对于成本的把握处于劣势的一方。但是依托互联网则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一情况,通过互联网,询价比价变得更加便捷,采购员将自己所需信息整理之后发布,信息发布完成之后,无论是自己进行供应商联系,还是等待供应商主动联系,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到多家供应商信息,这为之后多家供方的图书比价打下基础。“互联网+”的应用对于竞价体系的构建可产生极强的推动效果。

2.3 图书更新效率提升

基于高校图书馆与普通社会图书馆的差异,提高图书的更新速度和上新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相比于传统采购模式,“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的图书采购可以很好地提升图书的更新效率。传统的采购模式下,高校师生所需书籍需要指定的渠道才能够反馈给图书馆的书籍采购人员,甚至可能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且因为科目的繁多,图书采购员很难及时地掌握学科的前沿资讯,对于相关期刊的采购往往出现滞后的情况,但是“互联网+”背景下,这一局限无疑大大缩小。师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内部的反馈渠道进行所需书籍的报备,图书采购员不仅可以根据师生的反馈进行图书、期刊的采购,而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权,通过互联网可以更快地得知各学科的发展进程,对于所熟知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储备性采购,便于师生查阅。且进行图书资源的检索方面也会相比传统采购模式有所提升。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构建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构建涉及一系列的事情,并非一个简单的任务,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当前传统采购模式的一些不足和短板,同时了解到借助互联网进行图书采购优势的长处。基于此,我们将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的构建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指出当前需要完善的一些内容,旨在能够更好地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更好地提升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师生进行书籍的借阅提供便利。

3.1 完善书籍需求机制建设

鉴于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性,建设“互联网+”图书采购模式的过程中,可以优先完善高校图书馆内部的书籍需求机制建设。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高校图书馆的书籍种类繁多,且专业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依托图书采购员对于各学科的认识,及时的采购书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建设校内图书需求订购计划,主要由各学科的学科负责人和骨干老师牵头,对一些确实有助于学生提升所学,能够强化学科研究实力的书籍进行需求填写。图书采购员在获取相关信息之后可以进行相关书籍的订购。当部分书籍专业性强且流通性较小的时候,校方教师可以提供对应图书、期刊的采购链接,便于图书采购员进行相关资料的采购。

为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校方可以在校内网中建设专门的板块用于进行书籍需求提交,除学科负责人和骨干老师外,对于学生有需求的一些书籍,可以采用审批制度进行信息提交,经相关专业教师认可后的确实有必要的图书可以一并采购。“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对于图书采购体系的完善是十分全面的,将其应用于图书需求,采购到入库的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产生更积极地推进效果。

3.2 强化图书供应商体系建设

高校图书采购具有品类多的特点,基础学科的单品采购量相对较大,但是大部分图书的单品采购量比较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思路的影响下,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人员应当注意强化校方图书的供应商体系开发和建设。

良好的供应商开发可以使图书的采买更加便捷,而无须每次获取到图书采购任务的时候逐次寻找书源。同时,良好的供应商体系建设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地加以考核,去除掉资质较差的供应商,将一些优秀的供应商筛选出来,大大地提升采购质量,能够在图书质量审核方面减轻一些压力。为做好供应商体系建设,图书馆图书采购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重潜在供应商信息搜集,对未合作过的供应商进行考察,主要在图书的品类、价格、质量、供货速度、上新速度等几方面进行客观考量,将一些“致力于”盗版的书贩子剔除在外,将一些资质过关的企业储备起来,在有采购任务的时候进行书籍的采买,通过真正的贸易往来进一步确定供应商的资质和服务水平。需要指出的是,依托互联网进行图书的采购十分便捷,但是筛选优质供应商却也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供应商体系尚未建设起来之前,相关工作的开展可能存在难度,这种情况下更应当迎难而上,积极地拓展,为之后的图书采买工作做好力量储备。

3.3 强化图书供方竞价体系建设

依托互联网的便利性,采购成本的控制变得简单了一些,尤其是当我们构建好完整地供应商体系之后,在进行所需书籍的采购过程中,可以建设更加合理有效的竞价体系。

传统的采购工作开展同样需要货比3家,这其中不仅需要对比产品的质量,同时需要对比产品的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想要建设“互联网+”图书采购机制,竞价体系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图书馆的采购成本。尤其是对一些基础类书籍的批量采购过程中,基于较为可观的采购量,可以以竞标的方式将一些优秀的供应商引入进来进行竞标,进而选择对学校而言的最优选。

竞价体系的建设需要依托于供应商体系的开发,只有供应商的数量增加,校方在采买所需书籍和资料的过程中才会处于优势地位,获得实在的利益。

3.4 搭建图书更新速度考核机制

鉴于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内藏书年份较长,且一些前沿科学的期刊、杂志或书籍等上新速度较缓慢,校方可以建设更加系统化的图书更新考核机制。考核的评分者是需要从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师生,当有所需书籍库存不足,且提交用书申请后迟迟不上新时可以对图书馆图书采购人员进行考核,以此方式来提升图书采购员的图书上新速度,真正地将“互联网+”的高效性发挥出来,更好地去满足师生的学习和研究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的应用不仅要用于提升采购速度,同时应该保证足够的反应速度,将学校师生所需资料以更快的方式储备完成,便于师生进行借阅。

3.5 强化数据分析,调整书籍配比

“互联网+”不仅仅可以实现依托互联网的采购速度提升,供应商筛选更加便利,而且可以将互联网思维、数据思维进行更加深化的应用。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笔者了解到,我国每所高校的校内图书馆馆藏书籍数量都十分庞大,但是真正的流动图书十分有限。诸多学者也对产生的原因进行过相关分析,确实存在当前学习习惯的差异造成很多人习惯网上索引信息,电子资料的阅读占比提升,纸质书籍的阅读量下降,同时也确实存在着馆藏图书过于陈旧,部分资料的借鉴意义和参考意义已经严重缺失。对此,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采购很难有详尽的信息来列举图书的借阅率,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数据思维,对馆藏图书进行电子档案的整理,并与借阅系统相关联,这样可以很方便的产出图书借阅的信息情况表,以此为参考,根据借阅图书的热度,可以酌情调整图书采购的占比情况,针对热门方向和科目进行增量采购,满足更多的借阅,对于较为冷清的科目则可以适度减少采买,单品采购数量降至最低来节省成本。

4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且发展态势良好,正在一步步地改变我们的传统行业,对很多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适应这种态势,在“互联网+”背景下思考工作的转型之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的革新可以更好地提升图书的采购效率,改善目前竞价体系缺失的情况,同时能够对图书上新率加以把控,保证馆藏图书的实用性。注重图书需求机制建设,强化供应商体系建设,完善竞价体系建设,开展图书上新考核机制并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图书配比,这些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推动“互联网+”图书采购工作开展,强化该体系建设,实现该项工作更全面的提升。

猜你喜欢

采购员供应商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Instacart帮你打酱油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浅析出口外贸采购员岗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推荐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