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档婚姻纪实观察类节目《再见爱人》分析
2022-02-08王宝莹
王宝莹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近年来,国内情感类观察类综艺节目出现在受众视野中的频率越来越高,尽管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丰富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市场,但这类节目也成为近几年各大网络电视平台所推出的节目中同质化最严重的节目类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面对市场内的各类竞争,卫视平台都追求高收视、高流量,导致卫视平台去效仿那些拥有成功经验、颇受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1]。如腾讯视频于2018年推出的《心动的信号》,这档的节目原型为韩国热门综艺Heart Single。《心动的信号》一经播出引发了较高的关注,而它的成功也引起了其他卫视平台的关注,自此之后,恋爱观察类情感综艺节目开始不断增加,并且都与《心动的信号》节目模式设定大同小异。
在国内情感观察类综艺迅速发展的当下,大量趋同的节目类型容易导致节目本身缺乏新意,素人过度明星化使得本应更加注重内容本身的节目逐渐偏离立意,模式固化更容易使受众出现审美疲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我国情感类综艺节目前进的脚步[2]。任何综艺节目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都不能一味地增加数量,而应该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与质量的把控。
1 《再见爱人》节目概况
《再见爱人》是湖南卫视旗下的芒果TV推出的国内首档婚姻纪实观察类节目,节目于2021年7月28日起每周三中午12:00上线播出。节目聚焦“离婚议题”,邀请三对正在经历婚姻危机、处于不同情感阶段的明星夫妻,他们共同乘坐房车、踏上为期18天的新疆之旅。节目旨在让他们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慢下来,通过场景制造、情节设置、游戏互动等各个环节的体验,三组嘉宾将直面婚姻生活的问题,在为期18天的旅途中,增进他们彼此接触的机会,促使其重新审视婚姻关系,并最终再次做出抉择,而观众则要在与嘉宾共同度过18天的旅程后,才能知道嘉宾最终的选择。可以说,以“是否再次离别”为主题的《再见爱人》这档节目的出现,为同质化的情感观察类综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国内综艺市场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
2 节目传播内容的建构
2.1 大胆进行题材创新,打破审美疲劳
在国内恋爱社交观察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的当下,这档以“离婚”为主题的社交观察真人秀节目可以说是饱和的恋综市场中的一股清流。实际上,邀请离婚或存在婚姻危机的夫妻共同参加节目,通过一段时间的再次共处,彼此决定是否再给对方一次机会,这样的主题设置在如今适龄青年晚婚晚育、女性自主意识愈发增强的社会背景下,既具创新也充满挑战。以真人秀的形式呈现离婚是否可行?已经离婚或存在婚姻危机的夫妻共同参加真人秀是否存在“作秀”的可能?这样的节目模式会不会对嘉宾造成二次伤害?不同的质疑声,使得《再见爱人》这档节目在尚未官宣之前便引起了较大的争议。虽然类似题材的节目在韩国有《我们离婚了》播出在先,《再见爱人》在播出之前也曾陷入抄袭质疑,但在节目播出后,一经观察对比,两档综艺从节目定位到底层逻辑再到情节设置、发展方向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而随着《再见爱人》节目播出时间愈久,节目自身也将前期可能存在的“观众偏见”逐一击破。因此,芒果TV在《再见爱人》节目题材上的大胆创新,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缓解了观众一直以来的审美疲劳。
2.2 嘉宾人物各具特色,奠定成功基石
《再见爱人》是以三对面临感情危机的夫妻为骨架支撑起整个节目的情节设置,因此,作为节目“主角”的三对夫妻的人选是否能够撑起节目立意,是这个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再见爱人》制作方并没有如官宣前的网络评论所言,邀请一些备受争议、流量较高的明星夫妻,也没有如当下火爆的恋综一般,以素人嘉宾的视角带给观众更为直观的感受。《再见爱人》的导演组在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也曾说,节目嘉宾的选取很困难,素人嘉宾可以使节目得到更真实的呈现,但素人有自己的正常生活,一旦上了节目,面临的后果无法预估;而说服公众人物来参与这样一档节目更是难上加难,明星的职业特性要求他们要更加注重公众形象,在没有样本的前提下,明星自身并不愿意冒险,这就需要节目组用更多的“诚意”去打动对方。事实证明,《再见爱人》的嘉宾选取是很成功的,节目里的三对夫妻,类型各异,又独具特色,既有已经离婚一年但心结至深的章贺、郭柯宇夫妇,也有性格互斥正处于离婚冷静期的王秋雨、朱雅琼夫妇,还有表面和谐而实际生活问题埋藏较深、正面临离婚的魏巍、佟晨洁夫妇。三对夫妻处于不同的婚姻阶段,但都渴望寻求一些答案,也正是因为埋藏在婚姻之下大小各异、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一个特定的场景去解决,才促使他们来参与这档节目,而契合节目主题的嘉宾选择也为《再见爱人》的制作成功奠定了基础。
2.3 观察团队覆盖层广,推动价值情感双向输出
除节目中所呈现的三对主人公嘉宾外,作为一档纪实观察类综艺节目,场外观察团的嘉宾设置同样也很重要。《再见爱人》的场外观察团共设置七名嘉宾,他们之中有专职主持的李维嘉,饱受“催婚”困扰的大龄未婚男性胡彦斌,共情能力较强的未婚女性郭采洁,婚龄已有五年的孙怡,未婚男性千喆。除此之外,为挖掘节目的社会学意义,增强观察团的专业性,主创团队也邀请了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教授和享有“辩论之神”之称的黄执中老师作为节目顾问。观察团嘉宾的年龄、身份、专业领域各有不同,这就促使他们能够提供来自不同视角的看法和观点,各抒己见。更重要的是,作为公众人物,观察团的言行举止会对受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受众往往会跟随场外嘉宾团的视角去看待节目,即使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观察团嘉宾的某些观点也会引起受众的争论,但这也正是节目成功的证明。有效的观点输出和共情的交流互动可以增加节目的可看性,感性与理性的碰撞更能够引起受众的观点交锋,通过观察团成员的情绪释放,辅助扩大节目嘉宾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引导受众寻求共鸣,带来多样的节目看点,这也是如今情感类观察节目中设置观察团的重要意义。
2.4 情节设置紧贴主题,抓住受众心理
一档综艺节目要想成功,那必定要抓住受众的心理,这就需要情节设置适时而变,从而吸引受众持续关注。《再见爱人》共设定正片十二期,额外增设一期番外面对面访谈,在节目进行的每个不同时期,节目组都进行了巧妙的情节设置。相较于婚姻关系中的“出轨”“育儿”“婆媳矛盾”等问题,该节目更聚焦于亲密关系的本身,分别围绕“爱情缺失”“理论缺失”“道德缺失”这三类主要问题开展,并不涉及其他道德缺失上的问题,并从自身原生家庭、性格、日常相处进行分析,这也使得节目本身更具有启发意义。例如,在正片第一期,节目仅仅用几个微表情和动作的捕捉,便将章贺与郭柯宇这组嘉宾之间尴尬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具体环节的设置上,节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紧密结合。如第二期的崖壁挑战喊话环节就是根据心理学上的“吊桥效应”进行设置,当一个人在小心翼翼地过吊桥时,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而在这种情境下所引发的心跳加快会促使自身做出反射性行为,也是在这个环节,一向不解风情的王秋雨摘下悬崖上的花送给朱雅琼。恐高的章贺克服心理障碍,眼含泪光在悬崖边的大声喊话不仅成为该节目的名场面之一,而且令无数观众唏嘘不已。除此之外,席间的一些游戏设置、问答环节以及需要双方协作完成的任务设定,也牵扯出大小矛盾,暴露出嘉宾之间的矛盾与内心的想法。节目既没有设置有关嘉宾大量的采访自述环节,也不会刻意干扰三对嘉宾的发展,而是起到搭建桥梁、营造场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追求尽量真实客观的反应,情节发展自然流畅,增强了节目本身的可看性。
三对夫妻都处于犹豫未定的阶段,而这份犹豫也为节目制造了最终的悬念,在起伏的剧情和毫不避讳的情节设置下,让受众有“不看到最后一刻,不知道结局如何”的心理。《再见爱人》在感知、探索观众心理的前提下,适时恰当地设置触动人心的情节,多种情感的交织集中体现在受众的面前,同时在互动机制的反馈下节目自身也在不断进行调整适应[3]。受众自然想要去了解、去知道最终的结局,到底是“再,见爱人”,还是“再见,爱人”。
2.5 节目后期制作精良,视听审美得到满足
一档综艺的后期团队把控着节目的整体走向,影响节目总体效果的呈现。《再见爱人》导演组除了在前期的嘉宾选取与环境踩点考察上绞尽脑汁、花费心力,在后期的团队制作上,也处处彰显诚意与用心。从文案撰写到音乐搭配,再到剪辑制作等,不同工种的后期团队各司其职。首先,《再见爱人》采取的是纪实拍摄,节目总导演徐涵在接受采访时也曾提到,为了不打扰嘉宾之间的交流,摄影镜头尽量采用长焦远调,在拍摄过程中,编导在监视器之后时常会共情于嘉宾之间的情感互动,时而唏嘘、时而流泪,甚至会有想要冲上去开骂的时刻[4]。其次,在剪辑处理上,《再见爱人》最大限度地追求真实与客观,保留细碎的日常情节,记录完整的人物相处,将所有的情感表达完整地呈现在节目中,并且尽量减少引导观众情绪的设置。最后,在音乐特效与画面呈现上,《再见爱人》的同名主题曲由节目嘉宾郭柯宇作词作曲并演唱,真情实感的歌词写作加持独特的唱腔风格,凸显郭柯宇本身的艺术色彩,节目与嘉宾可以说是相互成就。而芒果TV在背景音乐的选取上也较为用心,不少观众称“音乐一响起,眼泪就夺眶而出”。恰到好处的音乐与画面剧情的结合,既烘托了氛围,也为节目增添了一层“戏剧”效果。除此之外,原汁原味的画面也将壮阔秀丽、神秘美好的新疆风光展现在观众面前,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沙漠极具美感,在带给观众视听上双重享受的同时,也营造了偏影视化与散文化的呈现效果,视觉观感与内在感情形成了微妙的配合,让不少观众纷纷被“种草”新疆旅游。
3 节目的传播困境与发展路径
虽然《再见爱人》从开播到现在收获了较好的口碑,豆瓣得分也持续走高,在大结局前达到了8.9的高分,但实际上,《再见爱人》的播放量和热度在同档节目中并不算高,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再见爱人》作为国内首档婚姻纪实类观察节目,本身并不具备一定的粉丝基础,再加上《再见爱人》的三组嘉宾虽然极具代表性但并不是热度较高的明星,相比有流量明星参与的节目,对于并不了解节目的观众来说,节目没有足够的吸精点和爆点。除此之外,还存在宣发不到位的因素,虽然节目组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宣发之上,而是专注内容,但是一档节目要想走得更远,除了要保持初心,有高质量内容的支撑外,也离不开热度的加持。因此,节目组也要合理巧妙地进行媒体宣发,这一点也是在未来节目制作中需要更好地加以平衡的地方,这样有助于打造系列特色品牌栏目[5]。最后,《再见爱人》节目组虽然已经最大限度地还原婚姻生活中的真实图景,但由于嘉宾身份特性,话题多是围绕人物性格展开,很少涉及育儿之疲、经济之苦等问题的讨论,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当下适婚、已婚青年群体不可规避的客观问题。因此,对于未来的类似题材综艺,可以将重点放在话题的多样性与时新性,关注更“接地气”的、能够引发更普遍关注与探讨的议题。
4 结语
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于一份美好、真挚感情的期望与渴求是不变的。《再见爱人》作为一种“剧式慢综艺”,首先,在节目的立意和嘉宾成员的选择上注重覆盖的全面性,在身份的限定上超越了固有阶段性界限,无论是处于已婚状态的受众还是处于未婚阶段的受众,在观看节目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其次,在情感的重塑上,《再见爱人》也跳脱了其他相似类型的节目的框架,节目内容不是刻意的灌输,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微小细节来呈现婚姻里的真实问题,让观众在体会嘉宾婚姻状态的同时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的方向[6]。此外,在不同嘉宾之间的交叉相处之间,观众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嘉宾自身的性格特点,无论是郭柯宇、佟晨洁以女性的视角对朱雅琼提出的不同建议,还是章贺、魏巍和王秋雨作为男性群体间的交流,都是不同类型人格、情感的直接体现。
受众作为节目信息的接收者,他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消费的对象不单只是明星,更有其背后的情感价值,替代性的感情经验也是观看节目能获得的一种重要的满足形式。比起流水线式制作的综艺节目,观众更愿意看到这种诚意满满的良心之作,而这也是对未来电视平台的分手式、离别类情感综艺节目制作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