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的“新心”向荣

2022-02-08练一涵

新闻传播 2022年13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老师

练一涵

(河南大学 开封 475000)

一、新媒体环境下“会说话”:“文”“物”结合

说话是人与生俱来的技能,很多人认为说话是很简单的事情,认为主持人行业的工作十分轻松。可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那么多专业主持人,但董卿、白岩松老师等却更让人印象深刻?主持人拥有了专业的“语”只是其一,但如何会说话则是一门学问:也要有“文”有“物”,让媒体人的语言更能焕发出应有的魅力。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一书章节《牛校牛在哪》中有一段话是关于大学的描述:“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来到星空之下,政治、经济、文化像星星一样在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又为什么在那里。”[1]这个类比吸引人也更让我理解了:大学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是恰恰恢复人类的天真。

还如中国外交官耿爽曾说:“言必信,行必果。”华春莹温柔如水的语言却铿锵有力;他们在面对部分媒体的故意抹黑时,用中华独有的语言魅力和铿锵有力的态度表达了我们坚定的观点,也证明了中国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每每发表讲话都遍布金句:“历史清楚地表明,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人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文”的重要性。

(二)先思后行,言之有“物”

在《朗读美学》中张颂老师提到:“有声语言表达是‘口耳之学’,口耳之学确是一种学问,而且是很大的学问。”[2]究竟是说话比思考快,还是思考比说话快,我认为应该做到先思而后声,让发言具有深度,就像《主持人大赛》中康辉老师所讲,“这个深度不是你能拔得多高,而是你能砸得多实。”如白岩松老师在节目中的言论发人深省。报道一个悲剧的事件后他评论道:看过了太多的不幸,而在不幸的灾难里,死亡没有名字。只有死者的亲人,永远背负着巨大的个体悲痛。世界上很多隐患已经成为了悲剧,但是更多的悲剧还隐藏在社会中未被发现。这也是言之有“物”的体现之一。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演讲:“说好话”、“语”“文”结合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试题是要求写一篇发言稿,既要有文采,又要结合讲演,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光有“文”也不够,“语”也十分重要。在《我是演说家》中,很多选手并不是专业选手,却依然能够打动人。那么在演讲中究竟是播音专业技巧、声音更重要,还是内容、真情实感更加重要?如何能让演讲达到更好的层次?我的观点是,二者缺一不可。声音、技巧既要有专业性,又要求内容不空洞且具有真实情感,让演讲变成一门会说话的艺术。

(一)演讲目的:高效沟通

《高效演讲》一书中提到:“高效沟通就是对有疑义的地方进行厘清,在听众跟不上你的沟通思路时创造关联,最重要的是,激励人们完成他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3]

那如何让演讲不悬在半空中,而是变成“高效沟通”?吉姆柯林斯说:将讲话视为分发礼物的机会。从听众入手,演讲的目的是要真正走进听众的内心,要知道听众的需求。所以需要卸掉面具,将心比心才容易产生打动效果从而达到高效沟通。

(二)演讲结构:避免“五宗罪”

在《魏斯曼演讲圣经》—警惕“五宗罪”篇章中提到的“五宗罪”就是:“要点不清,听众没有受益,条理不清,细节太多,篇幅太长。”[4]

在如今观看短视频只需要15 秒的时代,一个要点不清、长时间并且是输出知识的演讲,如果太过繁冗,就会让观众失去耐心且没有受益。而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体现更多的还有“这人声音真好听”从而吸引住听众的是声音而不是内容,可如果让声音喧宾夺主,反而会让演讲变得华而不实,这就需要我们牢记播音专业艺考中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之一:状态要保持积极,内容要有趣、有价值。

安德森在《演讲的力量》一书中提到:“在公共演讲中,唯一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自信,不是舞台展示,也不是流利的语言,而是有价值的思想。”[5]

总结来说,要避免演讲中出现“五宗罪”,就需要做到演讲内容结构有逻辑、主线,每一条彼此独立、互有区别,却又互相联系,并且演讲内容也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让演讲更有层次和吸引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演讲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篇好的演讲不应该是像背稿念书一样,空有华丽的辞藻是无法打动他人的。这跟播音专业说法中的“假大空”也有一定的关联,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连自己都是感觉在读书念字,又怎么会打动别人?

《我是演说家》中刘媛媛的一篇“寒门贵子”演讲:“刘媛媛,你在这个城市里面真的是依无所依,你有的只是你自己,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单枪匹马在这个社会上杀出一条路来。”在这段演讲中即便她未使用华丽的词藻,不是特别标准的播音腔、普通话,也没有刻意使用重音停连等技巧,但她用真情实感传递正能量的表达,依然对现场的观众产生了打动效果。

柴静老师的演讲《身边的人》中,讲述了拉萨的一名女教师:“如果我回不去的话,帮我保存这个。”身边的一位教导主任:“因为他足够真诚,所以不管他说的有多尖锐,我们都能播。”整篇演讲没有慷慨激昂或者义愤填膺,但平静的语言却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我想这个国家正是有了这些无私奉献并且愿意去记录真实,甚至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国家付出的人,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所以有真实的感情是能产生打动人的演讲的前提之一。

(四)演讲工具:运用辅助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演讲也要合理充分利用道具。除了通过PPT外,还可以运用视频和音乐达到良好的配合,让演讲更富有感染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演讲虽然有“演”的成分在,但毕竟不是表演,妆面不适合过浓;在几分钟的演讲里也应加入肢体语言动作,从而呈现更好的演讲效果。不过应该注意主要且唯一的目的:引导人们到达终点,才是关键。所以演讲要有主题主线,相关的工具只是辅助的作用。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播音员:“新”“心”向荣

新闻类电视节目作为最主要的信息接收渠道之一,在以往的时代具有一定的优点。然而新媒体的到来使新闻类电视节目遭到了挑战,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行业和主流电视媒体工作者必须进行变革创新来适应新背景,因形势而去行动,有所作为。这时就跳出了一些“会说话”的主持人,增强了传统媒体的“三力”,从而使我国的电视新闻不断进步,值得我们学习。

(一)字正腔圆式播报风格

以往时期,主持人不苟言笑、正襟危坐是其特点,严肃认真地讲述,字正腔圆地表达,使观众感受到新闻的严谨正式,例如《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等传统节目。“这些特点导致受众逐渐变少,成为‘长辈专属节目’,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6]但新闻主播表达清晰、播报不急不躁、传达也更加简练,会让受众听得更加清晰明了,让受众更能产生信赖感。

(二)主播风格转变的“新”与“心”

任航在《新时期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基本素质》中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播音员也不再是一成不变,他们逐渐转变为能朝各种不同方向发展、能与时代与国际接轨的主持人。”[7]

这个时期的主持人拥有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增添了许多亲和力,也为新闻广播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注入了新的活力。

1.《共同关注》“新”型新闻主持人:朱广权

他深受观众朋友们喜爱、一度登上热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以特殊又新潮的视角、语言形容事物描述内容,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主持风格,甚至有代名词描述他,称他为“朱广权式新闻”。

如冷空气来临时,他以一段rap 奉劝各位网友穿秋裤:“最近她妈非让她穿秋裤再出门,可穿那玩意还怎么做‘时尚达人’?不穿秋裤不算完,还得露点肉,就那脚脖子不露出来,都觉得难受,听她一说我就笑了,这当代年轻人啊,生活的课还是没上够,拒绝冷空气行程,别光图好看。”

在看到新闻事件时,他以快速又清晰的语速、明了的逻辑、甚至押韵的韵脚来播报新闻,听其主持节目时像在说相声又或是脱口秀,可以说听他的新闻是一种享受,这就是以“新”的视角产生的个人魅力。

2.《焦点访谈》锐与温结合,“心”型新闻主持人:敬一丹

白岩松老师在《痛并快乐着》中曾这样描述敬一丹:“敬大姐的心很软,即使是批评性的报道,她也是商量性的口吻,这使得敬大姐在我们这个经常流露出‘尖酸刻薄’的团队中多少显得与众不同。”[8]

“‘硬焦点,软着陆’是《焦点访谈》的特色,同时也是敬一丹的主持特色。”[9]敬一丹老师曾主持过主题是东莞的节目,拍摄下了女孩们站在那里等待的镜头,而敬老师要求要把女孩们的脸遮挡住。她认为,如果她们的家人看到一定会很心痛。因为仔细想想,她们是事件的结尾,但开始原因不能落在女孩身上。这段采访也让我们看到了敬一丹老师身为媒体人在保持客观的情况下,依然具有温度。

3.《主播说联播》“新”“心”综合型主持人:海霞、康辉

《主播说联播》在行业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大家纷纷评价:这是一种对《新闻联播》的新解读,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创新的模式来观看老节目。如在讲述国家公园的一期视频中,海霞老师在开头拿了红旗来引入,“我来做个导游跟您说。”“我能进去逛逛吗?”等体态语言都十分生动吸引人,和播报新闻时严肃的印象截然不同。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主播说联播》是央视的融媒体做法外,康辉老师还推出了个人vlog并且登上了微博热搜,与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组成了“央视F4”,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与欢迎。还合体一起去直播卖货,让人意想不到。央视还推出了系列节目:《央young 之夏》、《冬日暖央young》也是通过更多的探索解锁更多的形式。

在融媒体环境下媒体、个人都在不断创新、探索更多元化的潮流的方式,以更加青春、积极的内容实现总台在新媒体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也引发出我的思考: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所需的素养、职责与使命是什么?

(三)综合素养

普通人会觉得主持人、播音员,会说话不就行了,但真的是这样吗?金话筒获奖者孙静,在地震时却选择放弃安全的地方去用广播传递消息与温暖;

张国立在一次南极考察时,除了有科研考察组,他们也需要工作,是一个人顶十个人的工作。最可怕的是冰川撞船致使船有了大洞,虽然有惊无险,但是精神也令我们敬佩;

撒贝宁除了是北京大学毕业,他的幽默感和知识储量也不得不提,而汪涵老师就算单看金鹰节给的一盆空气所发表的一段言论,都让人感叹;

董卿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吐字如口吐莲花;她在开学第一课时采访许渊冲老先生时半跪的姿势,我们更能看到一个主持人的优秀品质。

再反看近些天来发生的“薇娅偷逃税被追缴并处罚13.41 亿元”“邓伦逃税”等事件让我们看到:融媒体的环境下只需一秒钟就可以发布一条信息、三秒就可以转发传播一条信息,除了专业素养,道德品质也极其重要。所以主持人、播音员绝不仅仅像我们看到的那样,需要拥有综合的素养与能力。

(四)职业和使命

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是媒体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责任:用毕生去捍卫语言的优雅与魅力。

结语

对于演讲来说:假如把演讲比作一场旅行,那么演讲者就是导游,带领者。让观众跟随着你的讲解、脚步,你既要明确所去的地方,又要确保旅行当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利于他们到达目的地。在新媒体时代,如果你想要让他们看到美丽的风景,必须深入调查:走得远、贴得进、访得深、评得准,让这份传播更有价值;让声音服务于内容,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仅有其一,并且运用适当的专业技巧,引导受众走进一个陌生却又有趣的世界,给受众戴上一个全新的眼镜,用独特且又美丽的视角去观看这个世界。

而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播音员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这种情形下,新闻播音员要明确自身职能,做到与时俱进、创新融合,“新”“心”相结合,来践行自身的新闻播音使命,从而使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持人老师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