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的价值、定位与实现路径

2022-02-08白俊萍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学科

白俊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高校引进图书馆专业分馆制至今,我国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数量不断增长,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已经全部开设不同形式的专业分馆(中央民族大学称为××学院资料信息中心)。虽然如此,但“大多数专业分馆的业务停留在借阅服务上”[1],与现代大学对专业分馆的要求还相去甚远,这一情况在地方高校中更为普遍。究其原因,除去部分大学本身在物质资源、实力、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专业分馆的价值重视不足、定位不准以及对如何实现其作用把握不准。

1 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分馆的作用和价值

地方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的设立和专业分馆制在世界高校的逐步普及是分不开的。我国地方高校设立专业分馆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但更重要的现实原因是迫于学生数量增加给图书馆在方方面面造成的压力。这样一来,其对专业分馆的价值难免认识不足,必然导致在资源配置、人才队伍、硬件设施等方面重视不足的问题,也必然会造成地方高校专业分馆边缘化、服务水平低等现象的出现。充分意识到专业分馆的价值和意义,加深对专业分馆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功能和角色也在不断转化,不再仅仅是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储藏室,也是知识管理中心、知识分享中心、知识创新中心。专业分馆因其学科特色,更是可以成为给学院师生的科研、教学活动提供专业的、研究性的、深层次的专业服务和以知识管理、信息导航和信息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服务场所和机构。和总馆相比,专业分馆具有更符合学科特点、更贴近服务对象、可以提供针对性的精细型服务和深层次服务等优势和特点。

1.1 依托学科背景,提供符合学科特点的专业知识服务

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不仅仅是借还书、普通阅览和自习,而是期望能够通过图书馆有效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整合资源,需要图书馆提供更深层次服务。现代大学“图书馆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过渡。”[2]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使服务对象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获取其需求的特定知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资源数量呈几何级增长,如何在这些资源中迅速、准确地掌握学科前沿、获取所需要知识,既需要专业的知识判断力,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管理水平和信息导航能力。而专业分馆馆员一般兼具本学科专业背景和一定的信息素养,可以凭借个人知识和专业能力、通过深度介入服务对象知识体系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为服务对象创造价值。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传统的粗放型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而专业分馆则因其深厚的学科背景,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学科专业服务、师生需要的深层次研究型知识服务、及时的信息素养培训服务、必要的一对一服务等精细型服务,更好地满足具体读者群深层次研究型文献等需求。

1.2 更贴近服务对象,易于和服务对象结合成紧密的学术共同体

在物理空间上,专业分馆大多建于院系之中,与服务对象物理空间距离更近,方便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日常互动更为频繁,学术共同体的结合和形成具有感情基础。在学术空间上,有专业背景的分馆工作人员不仅能及时掌握学科学术的特点和动向、了解学术前沿和热点,加之与服务对象共同的学科背景,更有共同语言、树立共同的或相近学术目标、易于形成紧密的学术共同体。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形成关系良好、互动频繁、紧密团结、目标一致的学术共同体,可以更好地各展所长、各取所需,以“1+1大于2”的合力,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1.3 提供本专业深层次的知识服务

总馆因面向全校读者,其服务更具普适性和基础性,而专业分馆服务对象少,则可以更系统、更集中、更专深的资源组织方式来服务本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比如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中,总馆可以只提供面向一般需求的普及型读物,而专业分馆则可以面向具有更高需求的专业学术群体,利用自身条件挖掘、收集、提供本学科更高层次的研究型文献。这样,既节约总馆的空间、人力、物力,也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

2 专业分馆的定位

地方高校图书馆开设专业分馆,不应仅是为了使图书馆在物理空间上更接近相关读者,不能只是为了在总馆有限的空间之外开辟新的场所以解决总馆无法负担的藏书量。专业分馆的定位不能只是总馆的附加,而应该成为总馆服务的必要补充和深化,成为学科服务的核心。

在国内对高校图书馆的研究中,程焕文等提出将未来图书馆建设成为知识的集中中心、分享中心、创新中心的观点[3],刘锦山、吴建中[4](2012)提出将图书馆要转型为“第三空间”的观点;在晏凌等人针对专业分馆的论证中,专业分馆的定位应该是作为学科服务的一线和前沿,并以此“带动资源整合、机构重组和服务设计等一系列运行机制的优化,为高校科研和教学保驾护航,更为学科建设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1]

不论是“知识中心说”“第三空间”说,还是“一线前沿”说,都表明了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而专业分馆更要以其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优势,在服务上既要坚持传统,也要不断创新,既与总馆保持一体,又要有不同侧重,发挥主动作用,针对学科服务,兼向其他读者,提供以深层次研究型服务和信息素养服务为核心的知识服务,成为高校学科服务的核心和教学科研的“发动机”。地方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的这一定位不仅符合当今图书馆发展潮流,而且并不过高,如能理顺机制,赋予专业分馆相应的资源,这一定位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3 实现路径

南开大学柯平教授等认为“后知识服务时代图书馆转型既需要解决内外部的原理问题也需要解决理念、关键要素与路径问题。”[5]杨小利等结合厦门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实践,将分馆建设的主要原则概括为6条:“①定位明确、设施完善;②注重体验、适时营销;③精细管理、追求极致;④提升馆员、嵌入学科;⑤拓展空间、创新服务;⑥促进交流国际合作。”[6]晏凌、孙洋提出了学科馆员 + 教师顾问 + 学生顾问“三位一体”[1]的专业分馆学科服务模式。地方高校虽在资源获取等方面与国际国内一流高校有巨大差距,不可能完全照搬他们的做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诸多思想家所倡导的以人为主体的人本主义精神,为当今世界奠定了现代性的思想基础,这一精神直到现在仍然是我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也不例外,也应遵循这一基本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就要充分挖掘服务对象的需要,密切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开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以知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为基本点的学科知识服务,提供更为良好和有价值的服务。

3.2 创设多样布局的“读者友好型”空间

在服务空间上,目前地方高校专业分馆大都面积不大,布局单一,功能陈旧。但图书馆正从“开展研究、查找资源和阅读的安静场所”转型为“社区中心:借助馆员的帮助和图书馆资源,使之成为供人们学习、创造和分享的场所”[6],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以前图书馆的布局一般都是按照纸质书的流程来设计的,阅览室的主要功能是借阅,现在则要按照业务的功能来设计,需要重新思考空间问题”[7]。

图书馆专业分馆的物理空间应该具有一定规模,除了应有传统的书籍与期刊的存放、阅读空间外,还应增设电子阅览室、学习研讨室等多种功能的独立空间,甚至休闲吧等人性化的区域,以丰富图书分馆的空间功能,不仅满足信息时代读者的多维服务需求,更为读者提供舒适的研学空间。在馆内空间的硬件服务设施上,不但要配置一定数量的电脑供读者查询信息,而且还应该逐步配置打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化、智能化设备设施。现代高校,不应让师生员工成为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苦行僧,在当今经济如此发达物质如此丰盛的时代,高校有义务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宽松、自由、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创建“读者友好型”空间。

3.3 加强馆员人才队伍建设

在服务主体上,地方高校应重视专业分馆的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分馆必须依靠其工作人员才能充分实现和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分馆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图书馆资源,有能力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这些资源,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这就要求分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某一学科系统的、有深度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学科前沿及时且精准的判断能力,还要兼具一定的图书馆、情报学基础知识。在此情形下,人才队伍建设不容忽视。作为地方高校,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更要注重现有工作人员的培养,为他们接受更多更高质量的学习、深造、培训、会议交流等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在人员配置上,也要增加人力,应参考总馆配置并结合自身情况,配备专门的基础服务人员、情报收集人员、信息素养教育馆员及 IT 支持等人员,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院的科研、学科建设及教学活动的推动作用。

专业分馆不只是“一栋建筑、一批藏书或者一组文献资源,而是一种基于知识、利用知识的服务机制”[8]。地方高校只有充分认识专业分馆的重要性,而分馆也只有真正做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人才队伍为支撑,重新规划布局、才可以实现专业分馆的功能升级和服务优化,承担起个性化、深层次、研究型的知识服务功能。地方高校需要重新认识专业分馆的价值和作用,明确定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人才建设,地方高校的专业分馆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成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心脏和发动机。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文化+”视野下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超学科”来啦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