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的重要作用
2022-02-08陈国凤
陈国凤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徐市镇党群服务中心,福建 南平 354216)
国有资产指的是国家实际拥有的资产,包括经营型、非经营型以及资源型,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应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力度,引入会计监督模式,减少无效流失。笔者分析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国有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更多借鉴依据。
1 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的会计监督力度,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快社会经济前进的步伐。①可以确保国有资产的规范使用,避免资产不正当流失问题,在系统化处理国有资产配置的前提下,约束资源浪费现象,适应经济改革要求。②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识别风险,搜集分析各个运营数据,为管理层人员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实行会计监督,可以更为及时准确地记录、反馈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③可以保持行业内活力,国有资产主要由政府部门控制,并未由市场全部控制,强化会计监督力度,可以保证资产利用的灵活度,促进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
2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均未认识到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缺乏保护与利用意识,很容易出现浪费行为,甚至部分干部人员利用职权,在国有资产利用过程中徇私舞弊,作出危害企业与社会发展的行为,加大了国有资产监管难度,也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2.2 工作机制不完善
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的重要职能,会计监督工作需要完善的运行制度为支撑,但当前国有企业并未针对国有资产情况,建立可行的会计管理机制,比如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岗位责任混乱,违背了基本的财务原则,加大了国有资产的保护难度。会计监督期间甚至出现出纳与会计职能的混乱问题,增大了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概率,为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管理工作带来漏洞[1]。
2.3 监督行为不规范
当前国有企业并未针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行为并不规范。比如在国有资产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人为参与、干涉行为,尤其是领导层分工不明确,本由几个部门与领导同时审计的资产使用活动,往往会由一个或某几个领导决定,导致会计监督工作形同虚设。
2.4 会计人员水平较低
专业财会人员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督工作中具备重要作用,但当前国有资产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依然较低,工作中大多采用陈旧的管理方式,以账簿为主,利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此种会计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无法全面合理展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同时,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看重自身利益,甚至不惜做假账,损害企业效益。
3 会计监督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的应用对策
3.1 强化重视会计监督
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国企领导与基层员工均应树立保护与保值增值意识,强化会计监督力度。①员工应充分了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途径与管理策略,在日常工作中渗入保值增值理念,强化监督意识。②应加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会计监管工作的宣传力度,保证全体员工认识到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实现各部门的协调合作,降低监督难度。③应发挥领导作用,通过上行下效的榜样力量,在整个国企内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增强相关人员的监督认同感,形成常态化机制。
3.2 保证会计监督独立性
当前国有企业主要在事后开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行为,且参考历史数据,监督效果有限。国有资产会计监督主要由财务或内控部门负责,受从业人员与领导班子的影响较大,监督结果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外部监督工作侧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分析是否被侵占,忽视了资产利用率,效果并不明显。对此,国有企业应设立专门内部会计监督部门,抽调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组成监督小组,根据岗位不相容原则划分职责范围,相互制约,结合内外多种因素,动态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确保会计监督的独立性。除此之外,还应根据规定及时准确披露会计信息,公开国有资产的使用与监管情况,保证外部监督机构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政府监督等外部监管部门还应重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结合资产税负、成本情况,客观全面分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2]。
3.3 健全会计监督机制
一方面,应引入多元化的会计监督方法,当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手段较为单一,过多依赖会计人员,效果有限。为了进一步提升监督效率,可以引入云计算、云监管等方法,建立信息系统优化监督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国有企业应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各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并及时在平台中进行信息披露,保证各监督主体均可以获得真实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还应实现信息录入、原始票据审核的信息化,由不相容岗位人员负责,避免编造篡改数据,为会计监督工作提供完善的支撑数据。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在资产保值增值监督中引入全面监督理念,划分资产类型,分层级开展监督工作,在宏观角度分析国有资产的利用与管理情况。另一方面,应完善会计监督机制,设定行之有效的约束制度,保证政府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单位内部监督人员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杜绝出现各自为政、相互干扰的问题。在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督规范时,应由全局战略角度出发,明确监督目标与范围,确保会计监督的客观性与可行性。
3.4 规范会计监督行为
为了保证合理高效使用国有资产,国有企业应强化监督工作的执行力,规范监督行为,制定可有效执行的会计监督方案与措施,通过内部控制等约束各项活动的开展,由内到外的贯彻执行监督行为。同时,还应根据国有资产现状优化会计监督工作流程,设立备查账,以便监督人员随时查阅。除此之外,还应精简单位组织机构,根据监督需求合理调整岗位,重新划定工作与职责范围,通过追责问效机制的实行,提高会计监督的开展效果。必要时还应撰写监督报告,总结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确保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增强权威性。
3.5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工作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此,国有企业应重视财务监督人员的培育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与守法意识,规范监督行为。同时,还应强化会计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使其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流程,熟悉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变化,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督效率[3]。
4 结束语
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中引入会计监督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应充分重视此项工作,构建可行的内控与审计机制,保证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全面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社会经济的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