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凉山州县域偏远乡镇为例浅析特色农产品上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02-08张钊张治国
张钊 张治国
摘要: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部分优质特色农产品逐渐步入大众视野,同时随着目前“直播带货”的风靡,优质健康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受电商消费者青睐。就我国部分地区而言,因其独特的地理气象优势所培育出的农产品拥有更高营养价值和独特性,是具有典型代表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本文以凉山州县域部分特色农产品为例分析偏远乡镇特色农产品上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从宏观角度提出相关对策以保障未来偏远乡镇特色农产品顺利完成上行活动。
关键词:电商平台 农产品上行 偏远乡镇 凉山州县域
一、引言
《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展望多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健康稳步发展“农村电商畅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农业数字化加速推进,2020 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是2015年的5.1倍”。其过程在运营及学术研究上被概括为“农产品上行”及“农资消费品下行”两个部分[1-2]。针对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农资消费品下行工作反馈来看政府,企业针对此方面做了大量优惠部署,且因该部分所关注的经济结构需求侧方向发展不断健全,此部分已无突出问题需要解决[3]。结合《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分析,农产品上行定义较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不同,其是通过利于电商平台,依托各级部门推出的“互联网+农业”政策进行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中暴露出的物流效率低、流通成本高等缺点[4],其流通过程如图1所示。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偏远地区的农产品上行发展因地区自身原因及农产品市场宏观因素而略显缓慢[5],进而造成了不同地区农民增收差异明显及部分特色农产品无法有效进入市场。
我国地域辽阔且地貌复杂,沼泽、冻土、高原等分布广泛,四川省几乎囊括了我国全部地貌特点[6],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下文简称“凉山州”)以大小相岭和黄茅梗为界,具有南干北湿、东润西燥、低热高冷的特点[7],全州经济构成以第一产业为主。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少数民族耕种方式使凉山州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金阳白魔芋、马湖莼菜、布拖乌洋芋、甘洛黑苦荞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目前凉山州已全面脱贫,但因地理因素导致部分地区居民收入较其它地区仍有明显差距。本文将结合凉山州县域偏远乡镇环境及部分农产品自身特性,在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及文献检索,对当地特色农产品上行上中下游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求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凉山州县域乡镇特色农产品上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上行上游环节存在的问题
1. 农户小而散不利于农产品收购。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州2020全年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长5.5%,总产值到达698.7亿元。其中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0.44%,总计53.05万公顷,实现总产量246.96万吨,增长0.7%[8]。绝大部分农户及所在耕地分布范围广泛,且种植作物品类复杂,品质差异较大;另外部分偏远乡镇农户间距离过于分散,因而企业下乡收购工作中难以把控农产品质量,同时工作量较大。目前当地相关企业已建立部分农产品收购中心,农户可自行前往中心贩卖农产品,但部分偏远山区因交通及成本等因素影响,农户自发前往收购中心的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优质特色农产品难以进入市场,在产地造成了农产品的浪费;另一外部分因自身特性在农户运输过程中损坏较大,且小而散的生产模式不利于该部分农产品的集中处理。
2. 部分地区商品积极意识低,农产品产量不足。商品经济意识淡薄是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9],部分偏远地区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同时部分珍品野生山货因农民对品类的经济价值不了解鲜少采集,从而导致了多年的贫困问题。另外因基础建设的不发达及当地农民线上交易意识的缺乏,导致部分特色农产品仅在产地流通,无法进入深一级的市场,进而导致农户收入不充分,种植积极性降低。
3.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制约了后续相关服务工作。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影响到流通过程中的加工、储运及品质分类工作,是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难题及重点攻关部分。因凉山州复杂的地理气象环境,农户间耕种方式不同,同一种类农产品所展现出的性状,诸如大小、营养成分、外观等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企业收购过程中因当地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后续包装、定级、销售等环节的工作效率,且在储运过程中,因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做集中统一管理可能导致部分特异性个体变质,导致一定损失,进而造成流通过程成本增加。
4. 供应链上游网络覆盖不足,流通数量低。供应链上游覆盖面积关系到当地农户参与农产品上行活动的户数及特色农产品流入市场的多少,健全当地供应链上游网络是保障整条供应链顺利运行的前提。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网络覆盖面由多个可变与不可变因素造成。就凉山州部分县域农村地区而言,因相对落后的基建及统计准确性的不足作为制约本地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网络覆盖面的搭建;同时因本地农户在整条供应链的参与度不足和下游市场信息反馈不及时的内因造成了上游供應链最终流入产品数量缺乏。
(二)农产品上行中游环节存在的问题
1. 缺乏专业人才,相关劳动力不足。凉山州整体较我国其它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且全州优质师资力量集中在州府西昌市,人才培养工作上与其它地区有一定差距,其中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工作上最为明显。全州农村整体较发达地区综合素质低,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相关技术人员数量少[10],同时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造成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近年来全州各级相关部门大力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帮扶农民脱贫且取得了重大进展,“直播带货”同样在凉山州四处开花,但目前仍存在线上销售人员普遍职业素养不高,无法更清楚的介绍相关特色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销效率;且就全州范围而言,部分偏远乡镇在特色农产品线上营销过程中存在缺乏相关工作人员的情况。充实农业从业人员,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是解决凉山州部分县域农产品上行问题的重要环节。
2. 部分地区交通基建不足,运输工作效率较低。自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以来,凉山州整体焕然一新,全州乡镇均已完成了配套公路建设。但部分地区因地理环境复杂及成本等因素,交通网络仍不发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地区物流网络覆盖不完全,“最先一公里”及“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因交通基建原因可能造成部分特色农产品在上行过程中出现运力浪费,在物流成本控制上也会出现高成本、低效率的情况。解决上述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加大地区交通网络建设工作,既多修路拓宽陆路运输交通网,但因部分地区各方产业不发达、人口分散,结合当地未来战略部署,就长远来看进行大量交通建设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且对当地整体利益无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解决部分偏远地区交通优化问题需跳出传统思维,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3. 硬件平台建设程度低,供应链运行缓慢。目前凉山州政府及有关企业推出了部分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同时联合京东、阿里等国内电商产业巨头开展了大量电商扶贫工作。但从整体看,自建平台建设简单,后续维护工作缺失且在对外宣传上略显不足,不能有效的推广相关特色农产品;同时州内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仍未进行网络建设,上行农产品仅在州域内流通,产生经济效益有限。在全州特色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有效接受到市场下游反馈信息及缺乏与下游渠道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使流通市场模糊,出现了部分农产品在本地滞销,较近一级市场售价略高的情况[11]。在这一问题的改良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相关企业人员管理,让做好的平台活起来。
(三)农产品上行下游环节存在的问题
1. 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力度不足,影响了营销效果。就部分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凉山州采用民族风情与优质产品融合的方式进行推广,部分产品,诸如大凉山苦荞茶、大凉山原根菜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就目前品牌化整体建设上均利用大凉山标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特色农产品营销过程中消费者接受宣传的疲劳;同时在品牌建设上仅做出本土化效果营销,针对当地民族文化、民族食用风俗上对外输出工作效果不明显,使得利用民族特色吸引外地消费者的工作上打了折扣。另外部分初级特色农产品因成本因素无法像名贵产品一样做精美包装,往往运输到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后出现农产品产地意识淡化,消费者无法了解农产品产地信息,仅当作一般农产品购买,可能造成部分初级特色农产品在与销售地本土及其它异地同类一般农产品竞争上,掌握不了市场主动权。
2. 流通成本过高造成高市场定价,使消费者购买欲减弱。部分优质农产品因加工、物流等环节导致产品的成本上升,使得其在异地的售价偏高。在大量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凉山特色农产品在最终市场销售上价格与同类产品相比较高,影响普通消费者购买欲望。经项目调研发现:产地售价仅每斤几元人民币的布托乌洋芋在四川省成都市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经一定包装后最终售价近50元一斤;产地售价同样仅每斤几元人民币的凉山原根菜在成都超市内售价已达20元每斤。另外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搜索相关产品时也出现价格较产地高出不少的情况。高售价一部分原因是由宣传推广及精美包装引起的,但针对凉山州部分偏远地区特色农产品在上行全过程中高昂的流通成本导致了最终售价上涨。部分特色农产品因高昂的售价使得低消费人群选择替代产品,降低成本,减少售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部分人群消费欲。
3. 供应链下游销售渠道匮乏,买方市场有限。就目前来看,凉山州特色农产品线下销售集中在各大超市、专营店等,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广,但诸如超市等存在种类稀缺情况,不利于产品多样化建设。在线上销售中主要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采取散户销售的方式,这类销售方式特色农产品品质差异化明显且销售量有限;同时散户在产品宣传成本上投入较低,难以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另外本土自建电商平台数量匮乏,宣传力度不足,外地消费者对此鲜少了解,且自建平台在后续发货过程中效率低下阻碍了这一销售途径的推进工作。除此之外,因下游销售宣传出现的部分缺位,有意愿购买凉山特色农产品的消费者不清楚全州拥有的特色农产品品类,某些偏远乡镇出产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容易因市场拓展力度不足而被雪藏。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前文所提到的目前凉山州县域偏远乡镇特色农产品上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可分为硬件建设问题和管理维护问题。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圆满完成,基础硬件建设已有显著提高,但仍需有针对性的加强部分。硬件缺位难以满足特色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这部分建设需根据地方未来战略部署有的放矢的进行,以达到最少成本投入、最佳经济回报。就目前短期而言,针对凉山州县域偏远乡镇需重点改善各环节对相关人员及工作的管理方式,可在短期内提高该地区特色农产品上行效果。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大各环节政府扶持力度
农业是立国之本,各环节离不开政府扶持及相关产业推动。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完成,加速农业产业改革有助于地区农民增收及农产品产量扩增。政府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提高农户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相关企业加强补助,间接扶助农业从业人员增收;加大基础调研工作确定地区特色农产品种类并针对其做好政府文案宣传工作,加大对当地农产品电商从业人员“直播带货”培训工作;强化农村供应链金融能力,改善农村合作社协调能力,对缺乏本金的农户及企业做相应贷款工作,避免因成本原因导致特色农产品无法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地区物流业的建设投入,尽可能的降低流通成本,保障下游市場消费者利益。
(二)强化本地农业从业人员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
缺乏专业人才是目前我国农业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凉山县域偏远地区专业农业技术人员更为匮乏。在当地农业从业人员培养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本地农牧院校加强农业相关专业学生下乡实习工作,就基础理论上帮助地区农户解决种植存在的理论难题,同时强化本土农业相关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充实农业人才队伍。农业相关企业应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待遇,有关部门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求吸引外地农业人才加入本地农业工作。针对县域部分偏远乡镇,在研究好当地地理环境后制定出相应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安排,组织专业科研团队定期下乡对农户进行种植培训。加强收购人员培训及强化农户商品经济意识,部分地区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低,在部分地区还存在识字率低的情况,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农民的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本地电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针对低收入人群做好相关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培训工作。
(三)改善供应链前端农产品收购相关服务
因本地农民对当地农产品资源分布、地理人员等方面较外派下乡收购人员熟悉,在农产品前端收购过程中,相关企业可增加当地收购工作兼职岗位,利用当地农民业余时间进行收购工作。另外,企业可与当地农村合作社及乡镇机关合作做好相关统计工作,方便收购时能更准确的了解收购信息;同时可建立收购网站,在部分特色农产品即将收获之际,农民可前往各自村委会上报待收购农产品,各村委会工作人员经统一上报后,相关收购企业做好收购计划。近年来,凉山州部分地区出现农产品滞销的情况,究其原因很大部分程度是因为没有做到合理有效的预先评估引起的,政府及相关企业应准确收集同一时间内其它地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及市场情况,根据现实数据制定收购方案,保障可流通市场的供应链稳定。
(四)加大基础建设减少物流损失
目前因凉山州县域内部分乡镇地理环境恶劣,筑路及进行后续陆路运输难度极大(如悬崖村等),运用传统物流方式以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对此可考虑利用新兴无人机物流技术来进行农产品输送工作,不但有助于解决“最先一公里”的输送问题,而且也为日后实现城市智能配送积累宝贵的数据和经验。此外,加强好对已有基础设施、电商平台等的后期维护及新建设工作,增加相关从业人员保证投入运营的资源不浪费,拓宽本土特色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市场,稳固当地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同时在物流建设上加大冷链设备的投入工作,减少特色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
(五)融入地方特色拓宽销售市场
强化本土民族元素。通过大量社科研究分析凉山州不同县域与州外其它地区存在的文化风俗差异,加强产品在包装、宣传工作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诸如本地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强化高山食品对大众健康的积极作用。就凉山州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建设而言,目前冠以“大凉山”品牌的特色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可通过对特色农产品品类分类方式扩大建设本土农产品品牌,在强化地域产品特色的情况下,加深当地民俗文化引入产品品牌的建设。另外,政府可牵头凉山州农业企业通过进行联合网站建设的方式将各自产品整合到一个大型农产品电商网站中,各自通过平台进行相应的宣传工作以增强本土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在针对部分初级特色农产品时,因加工、包装成本过高而与其它普通农产品就外观而言无太大差异时,应加强对该部分特色农产品的溯源管理,让消费者能够意识到该产地出产的此类农产品可能属于地区特色农产品,以此吸引消费。
四、结语
拥有高质量及多品类的农产品市场是保障我国居民高质量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产地农民实现致富的主要手段。利用高速发展的电商产业及先进的物流方式助力农产品上行在未来将会成为高端农产品“進城”的主流方式。在未来面对不同地区特色农产品上行问题时除本文所列举的几点相关建议外,必须紧密结合地域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改进及建设工作,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当地特色农产品上行过程所遇到的难题,保障整条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的稳定以满足各方不同类型及程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崔冬.《“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发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21):18-19.DOI:10.16079/j.cnki.issn1671-6663.2021.21.004.
[2]姚远.基于B2B2C电商模式的“农产品上行”问题与策略探析[J].农业经济,2018(06):139-140.
[3]李丽,李勇坚.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7(10):52-60.
[4]王伟浩,胡善珍.农产品垂直电商模式发展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9(13):119-121.
[5]王全春,马蓉,周铝.S2B商业模式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4):95-97.
[6]张钊,张治国.重大地震后利用无人机配送动物防疫物资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农村为例[J].物流技术,2020,39(10):78-83.
[7]王緌,吴玲.凉山州国土综合整治分区[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0(03):65-69.
[8]蒋雨东,廖小舒,王德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科技创新与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证——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30(06):62-70.
[9]黄金山.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加强商品经济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44+46.
[10]周燕.精准脱贫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1):55-58+69.
[11]四川省西昌市洋葱严重滞销[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19).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物流学院)
基金项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农产品进城与农资下乡双向流通物流模式研究 ——以凉山州为例(201610621035);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6ZR0259):“互联网+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基地重大项目(SC21EZD007):“互联网+区块链”的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张钊(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通讯作者:张治国(1974),男,副教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为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