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及控制策略
2022-02-07吕胜伦孙方花
吕胜伦 孙方花
摘 要:乳制品行业产业链长,环节众多,任一环节发生质量问题,都将影响整个产业的质量安全,进而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要想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必须对原料生产、加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然后介绍了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企业参考。
关键词: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策略
引言:在目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的质量都在不断的提升,所以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的健康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同时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乳制品的最大消费群体就是婴儿,婴儿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因为他和下一代的成长以及发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也对企业的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最近几年以来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使得我国乳制品市场受到了较大的挑战。
1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饮食需求上也出现了全新的需求,这促使生产厂商开始不断创新食品类型。大量食品类型出现后,在给人们带来更多食物选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一味采用低质量原料,导致食品安全质量难以保证。在这样的状况下,食品安全控制成为国内首要关注的内容,而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加强乳制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多方面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势在必行。
2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
2.1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在生产液态奶中,部分企业会以进口廉价奶粉、国产低质奶粉为生产原料,还原加工制成液态奶。而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部分企业还会用到快过期的廉价奶。同时,还原奶品中含有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免疫球蛋白等均不及鲜奶制品,且口感也不及鲜奶。所以,以还原奶充当鲜奶,不仅质量无保障,而且欺骗了广大消费者。奶粉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较严重, 存在大量掺假现象,具体掺假的物质主要是蛋白粉、淀粉、乳清粉,这种掺假产品一般会售价低廉、包装精美、宣传夸张[1]。除此以外,乳酸菌饮品也逐步发展成为各大乳业企业的一个竞争热点。部分生产厂商从产品名上刻意混淆消费者的视听,提出“酸性乳饮料”等的产品名,达到迷惑广大消费者目的。
2.2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不到位
乳制品质量安全方面法律法规不符合我国乳品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国际化,行业标准也未根据行业发展趋势适时更新,在检测方法上投入的科研经费较少,并且检测方法的操作性不强,甚至有些影响乳品质量的物质难以检出,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安全,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就是由于我国原有标准中检测方法的缺陷,导致当时的检测方法不能检测三聚氰胺。另外,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高,质量安全意识不高,也是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之一, 例如,在生产中不注意个人卫生致使乳品受到污染,影响乳品质量。
2.3乳制品企业的社会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责任心
一部分乳制品的企业中存在的管理者,由于过分的注重利益的收取, 导致了一些产品经常会出现伪略的现象,比如说婴幼儿的奶粉事件经常发生,就可以看出乳制品的企业经常会通过价格来对乳制品的质量进行区分, 乳制品的价位越高,那么质量也就越高,然而价位越低的乳制品,它的质量和安全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一部分企业为了能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只是购买农民手中的奶源,却忽视了奶源基地的集体建设。
2.4原料乳当前的质量安全问题
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国内的原料乳质量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一直以来,奶源质量制约了国内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影响乳品质量及档次的大幅提高。现阶段,在乳品市场上存在口味不佳的产品原因主要与原奶品质有关,使用质量低的原奶难以制造出优质的乳品,在涌入国外奶产品的形势下,会大量流失消费者。
3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策略
3.1加强原料乳安全管理
首先,对良种奶牛的购买、饲养及饲料安全进行严格管理,构建完善的奶牛信息档案与育种改良记录。其次,做好奶牛免疫工作,对国务院兽医部门列入的需强制接种的疫苗实行免费接种政策。再次,强化奶牛养殖小区与奶源基地建设,采取企业+农户或企业+农户+基地的组合模式,大力推行机械化操作,比如以机械化挤奶代替不卫生的手工挤奶方式,实现标准化饲养,切实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此外,加强对生鲜牛奶收购环节的管理,相关部门要把好检测关,防范人为掺假问题,从源头上确保乳制品质量。
3.2严格把控食品加工流程,及时召回不安全乳制品
在乳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乳制品造成污染,影响乳制品的食用。因此,生产企业需严格把控食品加工流程,一旦發现问题,需立即停止相关的产品制作,并告知消费者和合作销售商,及时召回不安全产品。对于已经召回的乳制品应迅速开展无害化处理,对危害严重的产品进行销毁,避免再次流入市场。质检部门在检验乳制品质量的过程中如若发现乳制品存在问题,应当迅速责令生产企业进行乳制品召回,并督促其进行整改,情节严重者应吊销执照,并不得从事相关生产内容。
3.3提升乳品企业管理者质量安全以及社会责任的意识
乳制品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质量安全的意识应该进行不断的加强,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他也能够不断的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不断的强化乳品企业的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还能够不断地提高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责任感,使得乳品企业能够真正的为消费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负责[2]。并且他也能够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4积极运用微生物检测技术
考虑到国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可积极吸纳国际食品安全管理经验,通过分析国内外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数据形成系统化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指南,适时开展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管控活动。食物致病菌研究报告显示,合理应用食品保鲜措施能控制食源性致病菌繁殖,基于此,在食品储存、运输等流通环节中应定期考察保鲜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完善对可疑食物的处理条例,严防致病菌流入市场。在此基础上联合生物传感器、免疫学、质谱检测等技术对食品中微生物含量进行综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控制食品流通环节中食源性病原菌对食品安全质量的影响。
3.5建立完善相关的企业管理监督体系
企业必须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监督管理体系,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将具体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企业应及时调整对相关乳制品产品质量的安全风险控制,规范自身行为,改变我国目前乳制品产品竞争现状。乳制品的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影响到我国消费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同时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相关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意识,改变我国目前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3]。
结束语:总之,乳制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政府各相关部门及乳品企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源头抓起,加强对乳制品生产、加工、运输及储存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建立健全乳品安全预警与追溯体系,为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确保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梦茜,谢漫丽,张仁文,等.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大众科技,2018,(4):90-92.
[2]郝晓燕, 蒋晓闪. 内蒙古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J]. 现代食品, 2020,(6):154-156.
[3]苑立莅.基于供应链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 2020,(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