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市结球大白菜四季春菊绿色标准化集成栽培密度试验
2022-02-07董四洪耿其勇章凤崔学开桂婷婷周菊玲董安邦
董四洪,耿其勇,章凤,崔学开,桂婷婷,周菊玲,董安邦
(1.曲靖市沾益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655330;2.曲靖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3.曲靖市沾益区农业农村局产业站;4.曲靖绿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曲靖属全国六大蔬菜优势产区,是全国叶类蔬菜栽培的最适宜区。曲靖是云南外销叶类蔬菜的主要产地[1],结球大白菜(娃娃菜)是外销蔬菜的主导品种[2],为探索研究结球大白菜绿色标准化集成技术,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结球大白菜绿色标准化栽培的试验示范,同时边集成边示范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曲靖高原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现将结球大白菜品种四季春菊绿色标准化集成栽培密度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①试验地点 曲靖市沾益区花山街道施家屯—沾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②栽培方式及设备 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连栋钢架大棚内种植,棚体面积3200 m2;水肥一体化设备为节水喷灌设施;土质砂壤土,肥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3]。
③供试品种 结球大白菜四季春菊,是结球型大白菜变种中的卵圆形生态型,叶球卵圆形,叶球高度为直径的1.5倍,顶部尖或稍圆,叶色绿;云南曲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耐抽薹,对软腐病、黑斑病、病毒病抗性较强;生育期60 d,适宜云南春、夏、秋三季种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4],根据供试大白菜品种的特性以及本区域大田传统常规栽培密度为40 cm×50 cm的实际,选择处理C栽培密度40 cm×50 cm为对照(CK)。试验设计为(每667 m2):处理A栽培密度40 cm×40 cm,4166株;处理B栽培密度40 cm×45 cm,3703株;处理C栽培密度40 cm×50 cm,3333株;处理D栽培密度45cm×45 cm,3292株;处理E栽培密度50 cm×50cm,2666株。
1.3 试验方法
①育苗移栽 2020年8月6日采用潮汐式苗床育苗,苗床管理按育苗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根据苗情适当追肥和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2020年9月1日移栽,苗龄25 d,小区面积13.6 m2,各小区种植54~85株。
②试验地块处理及中耕管理 按结球大白菜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整地、施肥、理墒[5],根据墒情、苗情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浇水、追肥[6]和病虫害绿色防控[7]。
1.4 指标测定
2020年10月5日测定株高、开展度等性状并统计分析[5];2020年10月29日按结球大白菜采收标准,对各小区实测产量。
1.5 指标解释
①苗龄 指蔬菜播种至达到移栽标准的苗床时间,单位为d。
②生育期 指蔬菜移栽至达到上市采收标准的大田生长时间,单位为d。
③株高 指达到采收标准时,结球大白菜植株顶部至地面的高度,单位为cm。
④开展度 指达到采收标准时,结球大白菜叶片展开的距离,十字交叉测定,单位为cm。
⑤667 m2产值 667 m2净菜产量乘以当期结球大白菜产地价,667 m2产值(元)=667 m2产量(kg)×产地价(元/kg)。
⑥投入比 指667 m2产值与投入资金的比例,产值与投入单位为元/667 m2。667 m2投入含:种苗投入,单位为元,计算依据为每667 m2用苗盘数乘以每盘单价;地租投入,占用耕地时间分摊年土地租金的费用;生产物资投入,本季结球大白菜种植投入的有机肥、化肥(底肥、追肥)、农药及地膜费用;机耕投入,整地理墒机械投入费;工时费投入,本季结球大白菜种植投入的移栽、中耕管理、收获的工时费。
⑦净收入 每667 m2产值减去投入的收入,单位为元/667 m2。⑧期望值 指本试验5个处理(种植密度)投入产出比在大田生产中理论认可度排位。
1.6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分析,数据处理软件为DAS。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比较
由表1可知,各处理667 m2产量4265.57~5931.67 kg,处理间最大差距1666.10 kg;其中,处理A(栽培密度40 cm×40 cm)667 m2产量最高为5931.67 kg。与处理C(CK,栽培密度40 cm×50 cm)相比,处理A(栽培密度40 m×40 cm)增产8.78%,667 m2增产478.62 kg;处理B(栽培密度40 cm×45 cm)增产4.38%,667 m2增产239.06 kg;处理D(栽培密度45 cm×45 cm)减产4.74%,667 m2减产258.51 kg;处理E(栽培密度50 cm×50 cm)减产21.78%,667 m2减产1187.48 kg;处理A、B、C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C、D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小区及667 m2产量比较
2.2 株高、开展度及净菜率比较
由表2可知,处理A、B和处理C(CK)株高基本一致;处理D、E比处理C(CK)株高矮一点。植株开展度,处理A、B、D比处理C(CK)小,处理E比处理C(CK)大。各处理的净菜率均在94%以上。
表2 株高、开展度及净菜率比较
2.3 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3可知,根据试验测产数据和生产物资投入、当期田间地头收购价(当期结球大白菜收购价0.7元/kg)等综合统计分析,各处理667 m2产值2985.90~4152.17元,以处理A产值最高;各处理投入产出比在1∶(1.56~1.94),以处理A投入产出比最高;综合分析各处理经济效益期望值(值得采用的栽培密度排名)大小依次为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E、处理D。
表3 667 m2经济效益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观察记载和数据统计分析,各处理667 m2产量差异显著,处理A(栽培密度40 cm×40 cm)的667 m2产量最高达5931.67 kg,生产成本2142元,产值4152.17元,投入产出比1/1.94;处理B(栽培密度40 cm×45 cm)667 m2产量次之,为5692.11 kg,生产成本2075元,产值3984.48元,投入产出比1/1.92;处理C(对照,栽培密度40 cm×50 cm)的667 m2产量第3,为5453.05 kg,生产成本2008元,产值3817.14元,投入产出比1/1.90;处理D(栽培密度45 cm×45 cm)667 m2产量第4,为45194.54 kg,生产成本2003元,产值3636.18元,投入产出比1/1.82;处理E(栽培密度50 cm×50 cm)的667 m2产量最低,为4265.57 kg,生产成本1912元,产值2985.90元,投入产出比1/1.56。在相同地力和同等中耕管理条件下,处理A(栽培密度40 cm×40 cm)和处理B(栽培密度40 cm×45 cm)的每667 m2产量相对较高,投入产出比较高,是比较适宜四季春菊品种的栽培密度,其中又以栽培密度40 cm×40 cm投入产出比较高,可在本区域推广。另外,本次试验为秋季栽培,春、夏、晚秋各种植密度及品种性状等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