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图书馆的作为及价值策略探索
2022-02-07黄春花李成舰
□黄春花 李成舰
从党的十九大后,党和国家针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一系列的促进举措,同时为了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教育部门也印发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并明确指出,“为了充分发挥高校的知识和育人优势,需要加强科技引领,为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更好的服务”。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而文化的传播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需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人才培养优势,需要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以及智力等方面的支持,构建乡村精神文化阵地,提升农村文化素质,促进新型农村的发展以及经济的振兴。
一、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国教育部门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章程》,其中对图书馆的工作方法以及职能等进一步明确,要求图书馆需要在保证原有工作和校内服务职能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文化专业服务优势,向社会拓展用户服务。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内容,这些文化信息不仅需要服务于高校内容,同时还需要为社会提供服务,保证图书馆信息服务效能的最大化,这也是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因此需要以此为基础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性服务,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知识服务向乡村拓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充分的人才和智力支持[1]。地方高校图书馆通过乡村振兴工作服务的开展,为高校师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有利于师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高校品牌的宣传。此外,高校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对社会需要的人才以及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对学校专业课程、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优化和完善,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为了保证图书馆服务与高校的发展结合,高校图书馆中涵盖各类图书,不仅包含丰富的纸质文化资源,同时也涵盖海量的电子资源,并形成完整、专业、系统的文献保障系统。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乡村的信息化、科技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高校图书馆同时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以及情报作用,能够对文献信息进行敏锐分析,有利于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同时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人才、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作用,能够为学校各专业与乡村振兴发展工作构建有效的沟通平台,通过人才下乡、智力下乡以及服务下乡等方式为乡村居民提供文化以及专业技能服务,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智慧和科技支持。
二、乡村振兴下高校图书馆价值发挥现状
(一)图书馆中农村馆藏资源比较少。从乡村振兴角度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中虽然馆藏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农村题材的馆藏资源却不充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重的,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高校一直以来被视为神圣的象牙塔,与社会隔离,因此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中习惯于以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资源为主。而且每个学校建设中专业都具有明显的偏向性特点,对社会人员资料服务考虑不周全。
(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设施不够智能化。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调研发现,当前各高校在图书馆建设中都具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管理体系,学生在进入图书馆时需要刷卡,要想借阅资料需要通过自动借阅系统完成借书和还书手续,这种智能化的服务体系对于高校的师生来说比较便捷,而且有利于实现智能化管理。但是对于社会上没有接触过这种智能化系统的人员来说,操作难度则比较大,导致社会部分人员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借阅难度较大。
(三)图书馆服务农村活动少。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中更注重对高校师生的服务,忽视社会,特别是农村群体的服务,忽略自身对农村建设的反哺作用[2]。因此虽然高校图书馆组织的活动比较多,但是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活动却比较少。仅有的少部分关于农村建设的活动内容,也以新农村建设的功绩为主要宣传内容,没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从高校办学角度方面分析,这种图书馆活动组织方式与社会化办学的理念相悖,导致图书馆工作开展与实际需求出现偏差。
(四)图书馆办馆理念西方化。我国国情当前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在振兴农村发展中也尚处于开端,但是为了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当前我国高校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并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通过不断与西方高校合作和交流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在与西方国家的频繁接触和学习过程中,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比较深刻,导致图书馆办馆也过于西方化,不注重基本服务的开展。高校的这种办馆方式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念相悖,不利于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业。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价值策略
(一)图书馆面向乡村的知识转移。高校图书馆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图书馆需要注重向农民知识的转移。一是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使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对农村的全面覆盖,并加强对农村信息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农民查阅信息提供相应的硬件支持,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供参考[3]。而农村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下,需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目标,促进图书馆知识内容向农民的转移。农村信息化设施可以作为高校图书馆知识向农村转移的重要途径,通过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有效解决农村的信息孤岛问题。高校在知识转移中首先需要对农民的知识需求和诉求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农民需要的知识类型,保证农民知识转移效率和针对性,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二是加强对农业知识内容的整合和分类,我国农业知识比较丰富,同时涉及农业研究的知识平台和网站也比较多,但是从知识转移服务的价值来看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农村知识转移中仍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导致高校丰富的知识资源无法与农民对接,影响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掌握。而且农业信息的挖掘不深刻,资源共享程度落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知识资源构建的协调机制不完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各单位在知识资源采取方面的标准不科学,无法实现整合。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涉农知识资源的整合以及分类中,需要保证标准的统一性,通过统一标准做好涉农知识与资源的分类,通过知识资源促进农业生产问题的解决。三是构建知识资源共享机制,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地区的农业特色,从农产品的种植、培养、销售等多方面开展知识转移工作,保证图书馆知识转移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促进乡村阅读工作的推广。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虽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但是由于乡土观念的影响,导致农村大部分人群的文化水平不高,学习能力弱,通过阅读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内驱力不足,因此需要通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活动开展,促进乡村阅读工作的开展,实现对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服务的主要机构,需要加强与地方农村的合作,促进农村阅读工作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图书馆的馆员以及大学生走入乡村,以农村的乡村书屋为基础,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4]。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加强农村文化氛围的营造。在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中,需要发挥村干部以及农村教师的带头作用,同时在高校大学生活跃思维的引导下,加强对农村阅读活动的创新。而且阅读活动内容需要与农村阅读人群特点结合,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提升阅读的吸引力。比如可以通过开展文艺演出、讲故事、知识竞赛、讲座等多元化活动,将阅读推广与农民的生活结合。同时在阅读推广中还需要加强对乡村居民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农民能够通过信息搜索引擎查找数字报刊以及资源库,使乡村群众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三)加强对乡村基层群众的培训服务。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振兴服务中除了为农民群众提供相应的知识外,还需要加强对乡村居民的培训服务,并加强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的创新,将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理念和农业发展技能融入到农村培训工作中,促进农业发展的创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人才振兴是首要任务,需要从培养新型农民方面着手,构建一支有文化、善经营、懂技术和管理的多元化职业农民队伍。高校图书馆需要善于应用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加强对新型农民培训,结合新型农民发展需求,开展种植养殖、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保证农业服务水平。在农民基层群众的培训中首先需要考虑时间方面的问题,农民农忙时节阅读和学习的时间少,因此图书馆在活动开展中需要选择夏季以及冬季农闲的季节开展。同时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对阅读和学习的意识不强,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元化、趣味性的内容使农村民众能够坐得住,听得清,记得牢。另外,在乡村农民的培训过程中需要保证培训内容通俗易懂,而且知识内容的实用性要比较强,考虑到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从基础的农业知识培训着手,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的农业知识。同时,根据当地乡村的发展特点,创建相应的培训活动,比如当地以茶叶种植和生产为主,高校图书馆需要向农民推广茶叶种植、销售等方面的内容,传授农业种植以及销售等方面的经验,鼓励农民积极创业,为乡村振兴工作做好铺垫。此外在农业技术的培训方面,还需要保证技术的容易上手性,使农民容易掌握相应的技术,并应用到当地的乡村建设和发展中。
(四)注重农村书屋的建设。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农村的全面覆盖,但是图书的数量少,阅读环境简陋,未构建新媒体设备,无法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积极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中,为农村书屋开展提供有力的知识资源支持。可以联合政府构建多媒体视听设备和数字化建设,并利用VPN服务实现对高校图书馆数据的共享,同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新媒体传播作用,创建农家书屋的微信公众号,并定期推送农业科技、人文历史以及主流价值观,为村民获取知识提供充分的资源。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下农民对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获取知识的意识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承载体和传播体,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加强农村信息技术设施的建设,针对农民需求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支持,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