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2-02-07曹杉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人才

□陈 雪 曹杉杉

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而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应时刻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去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摒弃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利用各大高校的教育资源,依靠政府的扶持以及引导的优惠政策,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式的人才传递平台,这也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进度以及模式,积极地进行日常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课程的改革,进而为新兴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与社会各界实现共同办学,积极培育新型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共同进步和发展,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二)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可以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增强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让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准提升,接近甚至赶超世界一流教学水平。构建现代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产业和高校教学相互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完善大学专业学科的布局体系和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机制,鼓励学校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当下,国家很注重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和鼓励教学设备完备的各大高校积极地组织和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实现从传统型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变。目前严峻恶劣的就业形式在某种程度上需要高校在教学中[1],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地融入校企合作的助力模式。因而,各大高校要积极组织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只重于形式。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企业和学校在合作办学中缺乏有效的交流,不能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使合作不能十分顺利地进行下去;第二,高校对学生所传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企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不能够很好地融合,无法实现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与作用;第三,学校在校企合作的育人过程中,更注重企业最后的接收效果,而忽略教育的过程以及中间出现的问题,急于求成[2],导致最后对学生的教育成果也并不是很理想;第四,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候,只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点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导致校企合作模式的成效不佳,学生们普遍经不起社会各界的推敲和考量。

(二)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高校人才培育问题中还涉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计划不明确的情况。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设定的目标与企业实际的培养计划并不十分相符,甚至二者存在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需要企业、高校、社会三方面增加对彼此的了解程度,清晰明确彼此的发展需求,找到发展的平衡点。另一部分高校现有的部分专业仍然运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授课,没有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守旧的问题极为严重,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太过单一,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无法适应社会文明和经济的发展形势,缺少办学特色。同时虽然有部分高校及时、主动地接受新兴专业,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改革教育发展的理念,却在教育过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最终容易导致在培养人才方面力不从心[3],使得校企合作的成效普遍较低。

(三)忽视实际教学内容。每个高校都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教育使命。学校不论是进行科学研究还是教育教学,都应该努力做到将二者有机融合,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如此,部分高校为了学校的利益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更多的人力、精力和物力投入到科研中,同时部分教师为了国家高额的教育经费,更加地注重科研的开展,这会让学校的教学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能够满足学生们发展的需求,阻碍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限制学生的进步。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和交流。高校应当积极地进行校企合作,探究学校和企业能够完美融合的方法和途径。企业需求和高校办学资源的有机结合,是高校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一是社会上的企业应该和合作的高校实现资源的共享,二者只有相互的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才可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二是企业和高校应沟通并明确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何种品质和技能,经常在社会上展开调研活动,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利用彼此的优势,规范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三是高校需要和企业之间共同确定研究的项目,并筹备专门的基金进行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努力将理论的文化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探索中去,从而可以帮助学校和企业更好地攻克难题[4],促进二者的效益的最大化;四是应该加强企业的员工和高校任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共同的发展优势,取长补短,丰富校企合作的之间的教育资源,并且鼓励二者进行互相的监督,相互促进,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例如,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的参观,让学生们知道学习的方向,从而实时调整教师的教育目标。

(二)学校应该明确培养目标。人才的培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明确培养的目标和计划尤为必要。一是校企合作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紧密跟随市场发展的方向,积极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二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科学、合理,这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仔细研究,反复推磨,不断完善,最终经过实践探索确立适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三是该计划要在实际中融入创新,做到与时俱进,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办学案例,使培养计划和目标趋于多样化,突出校企合作的特色。同时,学校应关注国家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政策,深入了解现代教学的科研成果,主动与其他高校进行学术思想的交流,迎接大环境下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新形势以及新的挑战[5],不断整合和完善现代教育观念、模式、技能,提升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例如,在每个学期结束后,学校和企业应当共同去社会上作调查,观察如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便于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及早制定明确的方针,让学校及时调整培育方向,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同时也增强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共同发展。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科研为学生实践能力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科研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师教学,开展科研应明确方向,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的思想和培育理念是培养应用型高校人才的潜在要求。尤其是在经济稳步发展、科技飞速进步的当下,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模式上需要深度探索,比如,努力突破科研与教学不同步这一尴尬的发展局面,积极地去提倡教学和科研两头抓。一方面要求学校在对学生日常的教学中要积极地帮助学生们建立科研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们乐于钻研、敢于创新、不断奋斗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和教师在开展科研时,将书本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夯实、补充理论知识。

此外,教师在组织学生科研的过程中[6~8],尤其应该注重融入新的方式和方法,重视启发式教育,以求巧妙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难题,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如,可运用生动的案例来培养学生们的应用型技能,不断创新和变化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培养效率[9]。

(四)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首先确定主体方向,其中具备完善的合作模式是首要前提,应不断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打造持续、健全的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应主动与企业沟通,确定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向及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其中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础,强化两者的合作,密切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校外平台,使学生在进入企业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逐步向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人才培育的基本目标。

除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外,也要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运行体系,为校企合作的实践提供必要保障,其中建立健全的运行机制是重中之重,应首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高校应用型人才培育的需求,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范围,提高其技能水平,使得校企合作价值得以进一步彰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大背景下,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必须要明确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广泛深入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对社会市场的有效分析,增加学生的就业优势,不断地进行创新实践,加强学校应用型教师的师资力量[7],创新和改革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升人才培育的水平和质量。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