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整体医学模式下医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养成路径探讨

2022-02-07刘祯哲国海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同辈医学院校理论课

□刘祯哲 国海玲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1]到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特征的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现代整体医学模式将人置于完整的生态环境中,认为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非常多,不仅包括生物因素,还包括个体因素(生物与心理因素)、人际因素(家庭、朋友、小组)、组织机构因素(组织系统、群组、文化)、社会因素(文化、经济、政策)[2]。在此背景下医生的诊疗行为应该从整体把握患者的症状,要考虑到是否还有其他疾病能够引发同一种病症,这就需要医生加强跟其他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合作,从而更加精准地判断患者所患的具体病症。同时医生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亲属、朋友等社会关系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以辅助对于患者的诊疗。因此,医学类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国家医疗健康事业栋梁的摇篮,应更加注重医学生与其同辈群体之间合作意识的培育,此举不仅可以为医学生今后从事医疗事业提供助力,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整体医学模式下构建医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的必要性

(一)参与国际医疗合作的客观需要。如今,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及人类面临共同的健康问题,国际医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各国医疗卫生团体通过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深对于病毒的认识,从而成功研制出疫苗以应对疫情。我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始国之一,始终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合作。特别是在研制新冠病毒疫苗方面及时向世界分享我国的经验,并不断加强同其他国家在疫情防控、疫苗研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彰显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祖国未来医疗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的医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在疾病治疗与预防、日常保健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传递给其他有需要的国家,同时还要加强同其他医疗强国的学习与合作,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实力。要实现上述美好愿景就需要医学生在求学期间不断养成主动合作的意识,以适应国际医疗合作的现实要求。

(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通过深化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改革;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3]等方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通过培养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目前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医学生今后参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奠定良好基础。

(三)提升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与实效性的现实需求。目前,医学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过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注重科研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加强网络育人与群团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因此,可以把培育医学生与同辈群体之间的合作意识融入到上述工作之中,以便更好地提升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四)促进医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1.满足医学生在校学习的需要。医学生除了要在大学五年内完成一定量的大班理论课程学习外,还有大量需要同辈群体间合作的实验课、实践课、实操课以及长时间的临床实习,因此培养医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医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与同辈群体进行合作学习。

2.满足医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医学生在毕业后绝大部分都会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均会面临不同科室诊室之间的合作、医护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因此培养医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医际关系、医护关系及医社关系。

二、现代整体医学模式下医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养成路径

(一)构建“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来培育医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以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1.构建“合作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关键课程,发挥着塑造大学生正确“三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作用。通过在医学院校构建“合作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育医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

(1)在授课内容上着重讲授合作意识。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突出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等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通过讲授统一战线的形成、团结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如何团结广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开展革命、如何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内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突出如何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如何团结广大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国梦、如何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如何国际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如何通过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内容。通过在上述课程内容中着重讲授有关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内容,使医学生能够从历史与现实中认识到合作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2)在授课形式上注重培养合作精神。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把医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相应学习任务,通过小组集体探究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医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医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合作意识。

2.构建“合作型”专业理论课、实验课授课模式。医学生的专业课本来就极具艰深、晦涩的特点,如果任课教师还是采用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授课,一方面难以培养医学生对于其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能达到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也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构建“合作型”专业理论课、实验课授课模式来增强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对于专业课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得感,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医学专业理论课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明确组内分工。在开学初提前布置本学期需要通过小组研讨学习的内容,并于每节课预留一部分时间让各个小组按照一定的顺序登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汇报该组的研究成果;医学实验课教师更应注重在实验课的教学中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以此激发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进一步巩固理论课的学习成果。

(二)开展“合作型”课外实践活动。医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的培养除了要依托课堂教学,还需要通过“合作型”课外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医学院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医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以医患关系现状、当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当地医疗资源分布现状、全民健康意识普及现状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另外医学院校也应定期组织大一、大二、大三的医学生到当地的医院进行社会实践,亲身感受医院各个科室是如何通过彼此有效的合作为病人解决病痛,保卫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通过上述形式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培育医学生同辈群体的合作意识,还可以让医学生提前了解自己今后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具体现状,为其今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三)营造“合作型”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在医学院校培育医学生同辈群体的合作意识需要通过营造“合作型”校园文化来实现。例如,医学院校的团委、学生处以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可以利用“四史”学习教育的契机,组织诸如“四史”知识竞赛、“我来解读‘四史’”微视频征集活动、还原“四史”的情景剧大赛等活动让医学生通过与同辈群体的相互合作来逐步增强合作意识,同时上述活动的开展也是进一步营造“合作型”校园文化的有效之举。

(四)建设“合作型”网络育人阵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论坛、短视频等新兴的自媒体平台成为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现如今的大学生更是出生于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于上述自媒体手段的运用更是十分娴熟。高校在进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注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医学院校可以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医学生同辈群体的合作意识。例如,医学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易班网、学校官方短视频平台、校园BBS论坛等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不定期刊登或转载有关国际医疗合作史、我国在国际进行的医疗援助、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如何进行医疗合作与医疗援助等方面的文字、影像资料,让医学生运用上述自媒体平台观看这些具有“正能量”的网络资源,以此来逐步培育其合作意识,建设“合作型”网络育人阵地,提升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同辈医学院校理论课
消失吧!同辈
你们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小声点吗?
同伴关系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