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策略研究
2022-02-07许蕴文
□常 姗 许蕴文
随着国际间的深度交流,近年来,在跨文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也在逐年加快,随之而来的是,选择来华学习的留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共有大约来自200个国家及地区,数量为500,000名左右的外国友人来华留学,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加提升了文化碰撞的激烈程度。除了正常的文化交流,不同国家及地域的教育理念、政治思想和宗教信仰等都有所不同,在深入交流时,难免会产生意识形态领域冲突,从而产生安全风险,影响意识形态的安全度。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意识形态的安全尤为重要,高校在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应将教育背景、法律及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考虑进去,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
一、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
跨文化背景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对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可以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高校系统性、全面性地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将中国文化及思想更好地传递给留学生,使其更好地了解中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认同感。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政策的实施,来自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提升,成为了来华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拿宗教信仰举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大多数都有宗教信仰,其中以穆斯林、基督教、佛教为主,有信仰者所占比重较高。大部分来华留学生都是报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的目的来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少数心怀不轨者,借用留学生的身份,在我国国土开展非法传教活动,这种行为,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使其安全性有所降低。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部分心怀不轨的人员抓住部分在校学生缺乏社会阅历这一缺点,趁机大肆宣扬西方金钱至上的腐朽思想,长期接受这种思想教育,我国的高校学生的价值观难免受到影响。此种意识形态的渗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固有的教学秩序,导致高校日常管理存在隐患。因此,如何多元化、具有针对性地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是我国高校当前需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意识形态教育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所加深,除了文化输出外,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开放的文化思潮也涌入了我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但是也扰乱了我国固有的意识形态。部分西方敌对势力借助自身成熟的传媒手段,夸大我国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忽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用不实报道扭曲事实,误导人们的选择及判断。除此之外,文化因素的影响还体现在资助上,国外资产阶级会针对性地对我国的学术或文化团体进行资助,通过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方式贬低我国固有的意识形态。高校学生和来华留学生在此种环境下学习,难免会养成过于强调自我的性格特点,慢慢的民族意识和政治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西方自由主义浪潮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更应该加强在文化及制度的建设力度,增加意识形态的安全性,使其更具生命力及影响力。
(二)宗教因素。除了文化因素的冲击,宗教因素对我国意识形态也有着严重的影响。少数的不法分子会以留学生的身份作为掩护,在高校内举办非法宗教活动,在学生及教师群体内宣传宗教思想,严重时还会鼓动师生参与违法乱纪的事情,对师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日常管理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及影响。现有的来华留学生中,宗教信仰者所占比重非常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时不时地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对此,高校应当给予支持。但是对于那些开展非法宗教活动的行为高校应当对其加以严谨管控,及时规避风险,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三、来华留学生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一)过分宣传西方政治、文化理念。来华留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良好,或因成绩优秀拥有奖学金,因此来华留学年限较长,且留学态度积极。但因其长期生活、生长在资本主义环境中,其意识形态也受其影响,导致部分来华留学生对我国所存在的意识形态存在偏见,认为我国是一个缺少人权及自由的国家。拿东盟国家举例,其在地理位置上和我国相邻,文化相近,但因政治立场的不同,始终有部分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报以戒备心理。部分留学生在华学习时间较短,受以往的历史文化传统影响较大,报以自负的心态接受我国文化,严重影响及阻碍了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及互通。
(二)传播西式生活方式。通过实际调查可知,虽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但是这一群体参与中国生活的程度并未有所提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汉语发音、注释较为难懂,来华留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汉语,短期内无法实现自由交流。二是西方的生活方式过于自由,导致部分来华留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课堂纪律较差,缺乏自律性。更有甚者,无视作息时间管理,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作息,时常因为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引发争吵和矛盾。
四、加强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措施
来华留学生在日常工作和学习期间,接触最为密切的对象分别为管理者、高校及其他在校师生,处理好来留学生与这三个群体的关系,有助于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优化防控体制机制。高校在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时,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其正确且充分地认识到意识形态渗透的危害性。在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文件中,已经对来华留学生的信仰活动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高校可以依照这些相关法律文件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例如,禁止任何外国势力及个人于高校内部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在《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中也明确指出,高校应尊重并理解来华留学生传统的民族习俗,但不可以为其提供活动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中提出:“任何组织及个人都不可以在校园内开展非中意识传播活动”。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对于初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不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可以理解,因此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无意识地进行意识形态传播,对于此种不自觉的行为,高校应当予以重视,定期组织来华留学生学习法律法规,可有效避免在后期的管理中因意识形态差异发生冲突。
(二)创建协同管理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在华留学生的增多会提升意识形态的渗透性,西方的意识形态往往以思想开放、精神独立为噱头,通过扭曲事实的方法向他人宣传极端主义或恐怖主义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日常管理及稳定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创办专门的管理团队,采取相应的防控机制来降低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除了构建管理团队之外,还应建立对应的督导制度,在各个方面完善固有的管理体系,使其更加正规和完善。人员配备方面,高校应配备来华留学生招生人员,任课教师、内务管理员、安保员等。高校聘请这些工作人员主要是为了关注来华留学生的日常行为,当其出现不法或违规行为时应加以制止并汇报,保持高度警惕。除此以外,各工作人员之间要做到信息共享和行为联动,确保在发现风险时,可及时作出反应,通过正确的处理行为降低风险。举例来讲,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重视度不足等原因,当发现问题时会出现拖延行为,延误时机,这种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纵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因此高校管理层应当着重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渗透的危害性,加强工作人员对渗透行为的警惕度。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也不要矫枉过正,以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及自身个性为判断依据,提升自身分辨非法活动的能力。
(三)完善心理干预机制。高校应当安排相应的政治思想课程,向来华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处事态度。一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用唯物主义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对不法意识形态有着准确的认知和判断。让本国学生和来华留学生都认识到,在高校内进行西方意识形态宣传是非法的,自身不能参与到这种活动当中,当发现他人有这种行为时,要及时加以制止。二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对渗透易感人群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观察,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力,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加以疏导,使其更具抗挫折能力,从根本上减少易渗透人群。三是高校要对来华留学生定期进行心理筛查工作,时刻掌握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变化,从预防、干预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及跟踪,减轻心理压力,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
五、结语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飞速发展的经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国内外思想文化的交流得到了大幅度的促进。带来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会使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敌对势力冲击,存在着不良思想渗透的风险。这种情况会影响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因此高校在这方面要尤为注意。对于严格遵守我国宪法及法律的来华留学生,尊重其信仰,对于不尊重我国民族民俗,妄图进行非法意识形态渗透的行为也应严格制止,通过完善心理干预机制、创建协同管理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多种方式对其加以管控,相关管理人员应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为己任,提升自身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确保我国高校在稳定、健康的情况下开展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