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2022-02-07王晓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外语育人思政

□王晓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穿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一方面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兴国必先兴师,要求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如何立足新时代,担负新使命,是当前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新时代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升教师素质是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顺应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要求,许多高校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资源、时间和精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教师的教育早已由以前局限于职前培养转向更多的侧重于教师的在职教育与发展。在高职院校,知识拓展型的专业培训以及程序化教学技能训练备受推崇。“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其目的都是围绕“教师”这一主体以促使其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到专家的逐步成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受训者,是教育内容的接纳者,没有完全形成从外语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满足其本人内在需求和完善自身愿望的培养思路。它所带来的后果是教师的教学一味注重知识技能的灌输,缺乏文化与价值观的引导。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海量的资源、教学技术的普及、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满足了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创新、创业意识。然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网络信息化使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形势: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各种不正确思潮也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带来强烈冲击。面对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为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清晰地阐述了高校教师的角色和职业发展的方向:高校教师是传道者,是社会人,是“大先生”。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都旨在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

二、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傅道春(2001)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学行为的综合体现。它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掌握上,还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环境的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上[1]。Shulman(1987)指出,教师必备的知识包括有关教育环境知识和有关教育目的、价值、哲学及历史背景知识[2]。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核心是一个“变”字。“课程思政”的理念引领了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变革成为必然。高职院校的生源具有多样性特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正确引导和塑造。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超越教育政策层面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外语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旨在培养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3]。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教师的素养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立足“立德树人”新使命,高职外语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自觉性,正己身,正己心,注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外语教学的人文取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国家政策、优良传统、学科前沿等都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最佳载体。它们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修身立德意识,强化政治敏感性,提高辨识力,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并置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身体力行去影响学生。

(二)改变培训模式,激活教师内驱力。课程思政是课程的一次革命,“德、识、能”三位一体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课程的定位、内容和效果,遴选知识点,重构知识体系、其教学模式的动态性、开放性以及创造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工具性角色定位中,高职外语教师的教育,更多的属于外部信息的灌输和自下而上行政指令的完成。陈向明(2012)认为,教师工作不能仅靠一些“能力”,还需要教师个人的教育热情、信仰、信念、审美、个人情感等[4]。被动的知识灌输式和填鸭式的学习因其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体验和情感关怀以及教学思想的凝练,不能提供发展的动力源泉。Kathergan(2012)的“洋葱圈模式”,把影响教师工作的主要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使命、身份认同、信念、能力、行为、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更涉及道德、文化和情感等伦理维度,使命、身份认同、信念比能力更能影响教师工作[4]。教师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教师建构起积极正向的价值信念,意识到自身的使命,内心有了强大的道德理想,才能产生一种崇高、神圣的体验和精神追求,才能将教师的工作积累和生活积累转化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教师的教学因为有了教师情感及价值体验,才能够获得创造的快乐和不断“催生”批判与反思的勇气与智慧,才能在答疑释惑、凝聚共识中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效果。针对教师培养工作存在短板,应优化教师评价体系,不再唯职称、学历、论文为考核标准,转变培训模式,改进培训内容,从对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转向对教师的教育情怀、哲学素养、审美情趣等维度的追求,让教师潜心育人。

(三)教研结合,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既是中国特色社会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教师教育自身发展中不断出现各种挑战的重要路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任何一种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都应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将之内化为教师可以用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个人实践知识。教育理念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掀起了教育信息化新浪潮,为创新教师教研形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学校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生态,亦给当今外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契机。线上教学、公开课、网络直播等成为这一时期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各类学习平台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既要立足特色发展,服务学生需求,又要致力创新发展,探索外语教育教学新理念是新形势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依托多元化的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教师培训的深度融合,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新教学模式,用好数字资源,提升教学水平。教学改革与科研攻关都依靠团队协作,变革时代更需要聚合的力量。为促进自身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发挥优秀教师的领航作用,打造金牌教师团队、推出精品专业课程,形成教学与科研成果资源共享。

三、结语

新时期,国家发展赋予高校教师新使命。高职外语教师应转变培训模式,着力提升育德意识与育人能力,以更开阔的视野与更大的格局,做到“道、学、技、艺、仁”五术俱佳,“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践行着师者责任担当,与时代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外语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