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助力衡水发展
2022-02-07张文婷宋振源张晓星许文龙
□张文婷 宋振源 慕 瑞 张晓星 许文龙
一、产教融合及相关概念
(一)高等学校。普通高校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备案的以实施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分为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1]。高等学校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作用,到十九世纪,科研才作为为教学服务的部分出现,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学校也开始与社会相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在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里提出要求: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2]。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双一流”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重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的劳动者[3],这就需要地方高等教育学校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
(二)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是教育部2000年以后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从2000年至2015年,仅仅16年间,我国共新建本科院校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新建本科院校主要集中在非省会、非直辖市地区,主要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办学方向,希望走区域融合、特色发展之路,因此很多也被称为地方本科院校。衡水历史悠久,大禹治水时,划天下为九州,衡水所辖的冀州区便是九州之首,因此,衡水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历史上窦漪房、董仲舒、高适等名人荟萃。衡水学院滨临素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之称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衡水湖,距京津仅2小时左右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属于地方性综合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本文则是以衡水学院为例,探讨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
(三)产教融合。产教融合原本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现阶段,产教融合已经不仅是职业学校,也是地方高等院校为提高在校生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与企业无缝衔接而开展的深度合作。
二、高等学校与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一)理论支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的强有力手段[4]。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发展现状相结合[5],形成了伟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主张,因此,不论何种教育形式,都应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J·杜威倡导实用主义教育,以此为基础,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兴起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学说,这些也都提示着人们,教育必须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高等教育学校开始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揭露了很多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方面的弊端,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许多年快速增长的时期,在近些年增长速度减慢,要求经济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升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因此市场对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另外,我国还需要一批能够从事设备改造和工艺创新的创新型人才,这些都需要通过高校参与与企业对接,进行产教融合,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和高技术人才。但是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快速发展,但教学内容更偏重于理论分析,甚至学生所习得的技能,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实践经验,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毕业生就业受到限制,而企业一方面渴求高技术人才,一方面又难以从高校获得人才补给。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地方本科院校应该重视产教融合,重视校企合作,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无缝对接,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三、高等教育课程结构调整方式
(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课程,尤其是高等教育本科类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设立的。实践课程有很多,如为辅助理论课教学而设立的课程实践,以衡水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的《数字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为例,分为理论课程36学时,以讲授画面编辑和演播室操作方法及规程为主要内容,实践课程36学时,以学生亲自录制电视节目为主要内容,实践课程是对理论课程的实际操作,也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其次是课程设计实践,如《剧组实录》《动画实践周》等,通过一周或更长时间的集中训练,开展简单的设计,强化学习经验;还有实习、毕业实践等,都是学生开展实地实践,不仅学会相关专业知识,还能学到处事做人的道理,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现状。
1.追求升学率,忽视实践教学。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不仅要向社会输送大量人才,还要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向上培养更多优秀的研究者。因此对于研究生升学率的追求也非常重视,这就导致很多专业出现更加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效果的情况,学生出现理论考试分数很高,但是实际操作中不知所措的情况。
2.教学目标不明确,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践教学被忽视。学校的培养方案隔几年就会根据毕业生情况进行修改,但是很多实践类课程会因为学生难以完成或教师难于管理而被删改。也有很多学校因为资金不足,因此对招生情况不好的专业,投入的力度不够,相关设备特别落后,无法支撑实际教学。造成了许多重点院校重点专业的学生学过用过的设备,一些地方院校的学生都没有见过。
3.教师水平有限导致实践内容与社会脱节。教师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引导员,而很多新兴专业如物联网、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等,在专业创立之初,并没有专门的教师,而是由相关专业如计算机技术、教育技术专业教师负责,部分教师可能被强制“转专业”,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企业锻炼,没有大量关注过社会相关职业的发展,因此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学生缺少了专业的,有效的反馈,也就没办法与行业无缝对接。
(三)实践类课程的改革方向。
1.要完善教师的认知,优化教学理念,从教师方面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去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并且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各学科教师还应该经常进行教学研讨,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与企业对接平台课程的比重。只有教师提高了认识,保证实践课程以及专业实习的顺利进行,才能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的发展相吻合,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
2.学校需要更加重视与企业对接情况,创新教学观念。建设合格的实验室、实训室,以衡水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为例,中心建筑面积9,463平方米,设实验室32个,包括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数字音视频实验室、影视特效实验室、金工实训中心、通信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等,但是有些实验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设备老旧,新媒体实验设备跟不上等状况。这就需要学校及时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设备,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3.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实践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桥梁,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有很多,如邀请企业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对行业的普遍认知,了解行业发展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内容。也可以对某些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或派专业教师去企业挂职,教师提高了自身技能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有了专业的评定标准,能够给学生更好的评价反馈,使学生有重点地参与实践。
总之,想要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就必须走产学一体,校企合作的道路,而实践课程就是连接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发展的桥梁,想要打通这座桥梁,必须重视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校以及教师对实践课程的认识程度,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加大资金投入,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与行业企业对接。
四、校企合作的思路与方法
(一)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衡水学院紧密结合衡水市地方经济发展创办自己的特色专业。作为董仲舒这一大儒的故乡,衡水民众和政府、学界对董子文化资源高度重视,着力加以保护和弘扬。衡水学院作为董子故里的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自觉担负起保护和传承董子学说,弘扬董子文化的重任,吸引了大批董子文化的研究者,创办了董子学院。不仅如此,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8年被授予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衡水湖检测研究基地。高等学校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获得了资金支持,提高了办学水平,地方经济也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二)与企业互动发展。截至2021年暑期,衡水学院与衡水市地方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包括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引领教师看到了前沿信息,教师为企业带去优质的理论支撑,为行业提供多种层次和需求的技能服务和开展高端项目研究;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一边分担企业的劳动,一边享受企业的实训教学资源;邀请企业到学校进行宣讲,向学生传达行业标准,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与方向。例如,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衡水市电视台、衡水市威影影视公司、衡水市大象传媒公司等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为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府有必要扶持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高等教育学校担负着传授甚至是创造知识的重任,能够研发科学技术,政府应该提供各种服务职能,以高校为依托,以企业为引领,或提供宽松的经济政治环境,或建立科技园区,以求快速淘汰落后的生产模式,提高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五、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衡水学院与企业合作,与地方经济互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开发了许多新型服务模式,如建立学生创业孵化园,教师服务地方专家团队等,但是在合作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专业结构调整困难,人才培养滞后。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的调整需要相关教师和学科集体联动,不可能单纯依靠调整一门专业课实现,因此现有专业,尤其是比较成熟的专业,调整起来比较困难。同时,培养方案调整通过之后,还需要四年的时间进行人才培养,这就带来了很长时间的延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所需人才依旧无处可得。
2.新兴专业得不到高考考生的认可,而传统专业却人员充足。比如新兴的物联网专业、生物医药等专业相比于计算机技术或生物工程专业,不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更多的考生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专业,不知道未来的工作方向而放弃这个专业。
3.科学技术类专业不被人重视。一方面是从教师的角度,为了职称需求和科研需求,教师更愿意进行理论研究,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而企业则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害怕因为创新技术投入过多的资金而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从学生或学生家长的角度,单纯地认为十年寒窗换来的应该是管理层工作,而不应该去到生产一线做一名技术工人。
校企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创新思维与传统工艺之间的碰撞,大型研究的资金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这些都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也阻碍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