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2022-02-07孟雅雯
□孟雅雯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理念就是构建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理论和各类课程同向同行,以协同育人来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1]。“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课程思政”是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课程思政”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2]。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相统一的观念,与思想政治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从根本上说,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都是为了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国家需要服务,具有共生互促、融合互动的关系”[3]。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在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具有相通性。创新创业以创业为出发点,结合内容讲述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方面内容,意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是落实“三教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挖掘思想政治元素路径。
1.挖掘教材资源。从选用的教材中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充分挖掘教材中理论、案例以及活动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同时运用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依托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和思想政治元素载体,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2.挖掘课程内涵。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元素,深入研读课程本身的理论知识以及教材配套的案例和活动,以及建立的案例资源库,从而领悟课程本身与思想政治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以及案例和活动中有很多可供挖掘使用的思想政治元素,比如在创业意识环节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立志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中,渗透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元素,引导学生要珍惜学习机会,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服务社会、奉献国家。
3.联想探讨。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结合起来进行联想探讨,从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高理想信念、社会主义道德观、尊重法律权威、劳动教育等方面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思想升华为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政治哲理。
(二)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路径。以“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为建设原则,课程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宪法法治意识、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方面思想政治元素,通过运用案例分析、问题启发、理论剖析、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情景演绎、辩论会、小组讨论、小组活动任务、联想升华、实训平台训练等方式方法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1.教学目标融入。在教学大纲下,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理念,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构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2.课程教学内容融入。在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创新创业课程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中,还要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育人,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3.课程教学资源融入。在课程中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中有很多的创新创业的案例以及活动练习,运用这些案例和活动时融入或者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例如,在校友的创业经历案例中,在开展实践活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引导他们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符合、自身梦想与中国梦相契合。
4.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融入。课程主要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任务驱动法、体验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运用这些教学方式方法融入了思想政治元素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枯燥的说教;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开展调研等小组活动进行学习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讲授法,通过丰富的蕴含思想政治元素的案例以及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政治素养。
5.课程教学过程融入。
(1)课前自学自测,完成课前任务。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团队自制慕课、案例、题库等资源以及配套视频、图片、动画拓展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中增加含有思想政治元素的案例和练习题,从而实现“互联网+”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
(2)课中深化学习,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依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课中深化学习,课中运用丰富的含有思想政治元素的案例重点讲解学生的疑难点,同时依托超星学习通开展选人、抢答、讨论、头脑风暴、课中小测、评分、师生总结等丰富的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和专业教育的教学互动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
(3)课后拓展学习,完成课后任务。课后完成章节测验,进行拓展学习,开展“团队画报”“直播带货”“创新创业比赛”“项目路演”等活动,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服务社会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延伸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空间。
6.课程实践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建设必须抓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促进关系,抓好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活动、志愿服务等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打造“活动思政”。如,利用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在活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增强创业意识。
7.课程考核评价融入。建立面向学生的教学反馈机制,依托学习通和创业基础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进行评教,在授课中以题库或者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在授课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效果真实感受,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情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学生的创新创业愿望是否被激发等,同时根据问卷反馈积极吸纳意见建议从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
(三)教学方法改进路径。在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法、情景互动法、小组讨论法、启示联想法等。开展调研活动、实训平台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到达“教、学、做、悟”相统一。
(四)教学评价改进路径。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后,教学评价也需要改进,既要有定量评价指标,也要有定性评价指标,既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又要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以及师生评价,又可以是企业导师评价,做到评价过程化、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综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