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2-02-07朱慧贤吴梓键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外语类课程思政育人

□蓝 兴 朱慧贤 吴梓键

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核心在于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使思政育人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中并未突出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尤其在课程大纲、教学方案中并未将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进行有效整合,这就需要高校外语教师结合“课程思政”的特点深入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为课程思政组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早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针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向、需求以及策略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反复强调,相关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有效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协同发展,同时紧密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此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目标。与此同时,相关高校还应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高校全体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传播者以及践行者。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来,就突出强调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相关高校不但需要渗透素质教育,还需要基于平等公正的角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从多个角度着手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还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主旨,也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相关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而学生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已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协同发展,从思想层面上强化全体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进一步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和各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距离。

二、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重科研、轻教学。目前大部分高校设定的职称晋升、绩效考核标准更倾向于科研方向,还专门针对科研领域提出了激励奖励措施,从而导致大部分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科研成果上,忽视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主要集中于个人科研领域,片面性地忽视了其他领域的科研教学成果,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落实过程中也严重缺乏相应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单一。大部分任职高校外语类专业的教师并不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尽管其在外语类专业课程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有着出色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却较为浅显,并未深入研究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而这种弊端又会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中各个成员的优势和价值。

(三)教学队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成员必须保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的关联,这与个人工作模式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实际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能仅依赖于个人的力量,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但大部分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成员仍未及时改变个人工作模式,完成自身工作任务后也并未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对其他优秀教师取得的成就也并不了解,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建设,不利于课程思政教学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环境所需的物质资源不足。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环境建设离不开物质资源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如培训基地、完善的基础设施、活动经费等物质层面的资源,以及高效化教学队伍管理、考核、激励机制等政策资源。但大部分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可供相关教师队伍使用的物质资源有限,在监督考核机制的建设上也有待完善,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利于相关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一)不断革新与优化教学方法。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相关教师不应偏离于学生语言技能培养的根本目标,而是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化价值,这也是每位外语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研究课题。实际上“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并不统一,相关教师必须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的僵局,通过隐性植入的方式逐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身边的真善美等元素,以此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还应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探究某一课题的结论,从而有效避免教师因生硬的道德说教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展前,教师还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讨论活动产生兴趣,引导学生从传统被动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在育人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载体,以此为育人工作的落实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深入发掘外语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当前现有的英语教材版本中综合涵盖了人文、地理、科学、文化等领域,为相关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优秀文化教育素材。因此,在备课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包含思政内容的西方文化,向学生简要概述西方思想及相关文化背景。在实际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时,还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技巧,从思想层面上升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认知。此外,相关教师还可以围绕着形式多样的主题设计开展口语表达训练活动,结合学生所学的单词和短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例句,在贴合课文主题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汉译英和作文题目,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充分发挥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二是重新梳理英语教材、讲义的结构。英语教材的编写原本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相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严修细编课堂讲义,并将其作为英语教材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相关高校可结合课程特色与实际办学情况,组织现有教师精心编制符合学校特色的英语教材,并在实践教学中反复推敲与打磨,同时积极与其他优秀院校进行沟通交流,从而相互借鉴英语教材编制的具体内容。

(三)强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不但承担着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职责,还需要凭借自身人格魅力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利用自身学术造诣为学生开辟一条全新的学习之路。这种需要相关教师自觉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与使命,将其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自我价值,有效提高全体教师投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这就需要相关外语教师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多种角度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但当前大部分外语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无法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其中涉及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也有待创新与改革。针对于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水平,以问题为导向收集与整合思政教育素材。一是高校外语教师必须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举止,尽可能为学生塑造正面积极的外在形象。实际上每个高校毕业生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所学校的鲜明特征,这也是校园文化留给学生的宝贵财富,而校园文化的塑造离不开教师付出的努力。二是高校外语教师在讲解专业理论知识时,还需要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落实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教师提出的观点和理论,同时在情感上臣服于教师的人格魅力。

(四)落实思路和机制建设。在新时代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全体高校应从宏观角度出发科学规划“大思政”格局,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深度融合,要求思政教师与英语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思政教育指导,不断补充与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内容,从人才培养、教材编制等方面着手把控课程思政教学的全过程。一是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英语这门语言原本就蕴含着大量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西方文化逐渐侵袭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利于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不但需要深入讲解中西方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别,更需要重点描述中西方各自的历史背景,要求学生以辩证性思维和批判性眼光看待东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思维与敏锐的洞察力。二是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专业课程相结合时,必须从教学大纲和教育机制的实施细则两方面着手进行细化,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化发展,以此实现中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另外,英语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重新整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块,在英语教学大纲中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四、结语

在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必须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使专业课程教学与价值观教育同步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基于课堂教学主阵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真正意义上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就需要相关教师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着手进行更新与完善,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和英语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点,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培育标准下强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力方面的保障。

猜你喜欢

外语类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