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匠心筑梦:凉州区职业中专德育工作实践

2022-02-07□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四史育人思政

□张 海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中职学校思政课要求,秉承“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以“书香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艺术校园”为平台,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活动等,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武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助力青少年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学校办学理念及德育工作目标

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修立身之本,圆人生梦想”的办学理念,全方位开展德育教育,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为一体的立体化德育管理网络,打造了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德育教育体系。以创建全省“双优校”、打造“技能甘肃”为契机,努力打造省级思政教育示范基地。

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建设情况

(一)学校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关键。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校长主抓德育工作,建立健全德育教育长效机制。根据学校各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形成“党总支-团委-团支部”、“校长一教务处一思政课教师”、“校长-政教处-班主任”、“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庭”为一体的立体化思政教育网络。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小组,建立了部门协作常态机制,形成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使用关、考评关。严格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实施师德师评议制度。组织教师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等师德师风建设有关文件和要求,增强教师依法从教的意识。二是加强德育课教师培训。学校以甘肃省职业教育何生玉工作室、甘肃省中职德育课程组主持学校、凉州区德育名师何生玉工作室为依托,定期开展“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思想政治教育示范课”,培育和建设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着力培养思政课骨干教师;通过“青蓝工程”请进来走出去、名师引领、新秀培养等方式提高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通过不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德育论坛和“甘肃省思政名师示范课展示活动”,有效提升了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全面发展。

(三)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一是把“四史”教育融入教职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将“四史”学习与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教育教学工作等相结合,制定“四史”学习清单,在全校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四史”教育模式。二是开展“四史”教育,筑牢信仰根基。为进一步加强中职生思想教育引领,学校团委开展了以“学党史知党情勇担当”为主题的主题团日活动,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开展了“学四史砺青春”的主题班会,刊出了以“学四史”为题的黑板报。

(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矢志坚守、接续奋斗的愚公精神,引导师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通过“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陈红军“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的爱国英雄事迹,对学生进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做一个新时代坚定的爱国者。

定期组织师生参观白塔寺历史遗迹、聆听“凉州会谈”的历史故事的研学活动、参观古浪革命烈士陵园等活动。把教育教学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紧密融合。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以开展“七个一”为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既陶冶广大师生的精神情操,又使民族团结思想入心化行。

(五)开展“少年工匠心向党青春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共筑科学梦想”主题宣讲、“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先进事迹报告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红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主题实践、“守初心担使命、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回眸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主题演讲、“党的故事我来讲”主题演讲等学党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重温党的故事、学习先烈精神、感悟党的精神,厚植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和报国之志。

(六)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课程育人。通过以“晨诵、午读、晚写”为主要形式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全面推进经典诵读活动,促进了学生主体性发展,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开展1530“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堂堂进行1~2分钟德育教育,每周5分钟德育集中教育,重大活动及节假日30分钟德育教育,实现了在非思政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渗透,达到了协同育人效应。

2.文化育人。以学前教育、旅游服务、烹饪专业为依托,深入挖掘优秀地方乡土民俗文化,建成“民族团结一家亲”文化长廊。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开发校本教材,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教育;围绕地方优秀乡土民俗文化,进行阵地建设。

以思政教学资源在线服务平台为基础,打造“思政营地”德育思政实训中心,提升我校德育教学水平;打造“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校园、“敬畏法律,心中有法”—模拟法庭、“生命至上,健康成长”—禁毒教育、“融通·传承·创新”—民俗、非遗文化4个校园文化品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创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良好局面。以校内“道德讲堂”为载体,通过教育宣传,庭审实践,让学生树立积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并通过学生延伸至学生家庭及社会,引领带动社会公民增强法制观念,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3.课题育人。针对思政教育中的共性和难点问题,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系统深入的教学研究,《中职生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省级重点课题)《文明校园创建融入育人实践研究》等思想政治工作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大批研究项目的完成,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了一批研究型教师,促进了德育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了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质量。

4.实践育人。以现有的“模拟法庭”为依托,开展法治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法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普及法律知识借助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增长法律知识;依靠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普法灌输入心入脑,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激发学生学法热情,提高学生依法维权意识。起到转变学生法治观念、安于学业、提升专业技艺的作用。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参观白塔寺历史遗迹、聆听“凉州会谈”的历史故事的研学活动、参观古浪革命烈士陵园等活动。把教育教学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紧密融合。既陶冶广大师生的精神情操,又使民族团结思想入心化行。结合顶岗实习和跟岗实习,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

5.活动育人。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职生公约》《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凉州区职业中专住校生管理办法》《凉州区职业中专学籍管理办法》《凉州区职业中专德育学分制考核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其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周会、国旗下讲话、校园朗读者、校园之声广播、新生入校军训、《中职生公约》签约仪式、校园艺术节等各种形式,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全方位提升学生德育素养。

6.管理育人。为构建和谐校园,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地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和谐发展,学校强化管理育人机制,坚持德育学习常态化。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职生公约》《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凉州区职业中专住校生管理办法》《凉州区职业中专学籍管理办法》《凉州区职业中专德育学分制考核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其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其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准则。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修身律己,做文明人”;组建了100名学生参加的校园督查队,及时发现纠正学生中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取得的成果

学校始终把学生思政课教学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兼修。经过不断创新和努力,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彻底转变了人们传统观念上认识的职业学校校风、学风差的观念。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紧围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把文明校园创建与育人实践相结合,开创了营造文明氛围、培育文明学生的德育工作新格局,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学校环境大幅度改善,教师队伍师风优良、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初步形成,德育成果突出,社会声誉良好,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区的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甘肃省武威市文明校园、“武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校长何生玉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首届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

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育人格局,校园各类违纪违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整体状况明显转好。已经形成了学生人人进取,个个争先的优良校风和人人比、学、赶、超的浓厚学风,涌现出了一批全国、省、市、区级“最美中职生”“向上向善好青年”“三好学生”“优秀班团干部”。

猜你喜欢

四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