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能力大赛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排泄的护理为例
2022-02-07董旭婷李正姐施雪晖谢思雨
□董旭婷 李正姐 施雪晖 孙 敏 谢思雨
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对护理人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对护理人员的角色和技能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新时代,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这一问题,建立职业教育“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基础护理(排泄护理)为学习主线,通过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以行动为导向,基于真实工作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遵循教学标准,依据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修订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工匠精神为育人导向,并将安全意识、职业防护、劳动教育、职业道德、中医文化、职业认同等有机融合;教学策略上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案例体验式教学强化学生岗位角色和职业认同感,通过虚实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学生知识的掌握,通过课内课外教学、校内校外实训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疫情期间,有效利用虚拟仿真进行实训直播,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基本情况
(一)教学内容。《基础护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讲清楚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特别重视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内容选自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模块三(生活护理)中的项目三(排泄护理),排泄护理是《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病人常因疾病等各种原因致其产生排泄障碍,临床护士需要运用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病人维持和恢复正常的排泄状态,满足其排泄的需要,维持生命所必需。本项目共计八个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排泄护理中最基础的操作,同时加强思政教育,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通过临床场景进行演练,增强学生信心,按照“岗位必须、社会所需、课证融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临床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每个任务各2学时。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安排在第二个学期开设,面向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已通过前置课程的学习,如人体解剖学,护士人文修养,护理学导论,部分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已具备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呈现出思维活跃、充满活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等;同时喜欢手机和网络进行操作;喜欢用模仿、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害怕侵入性操作,缺乏自信心;护士职业认同感较低;缺乏临床思维和应用能力;缺乏中医药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基础上,确立知识目标:掌握异常粪便、异常尿液的评估和护理措施,掌握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简易通便术、留置导尿术和集尿袋更换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能力目标: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能正确评估并护理;结合实际情况,能为老年人正确实施排泄护理,预防风险的发生;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结合新冠疫情,加强工作中的自我防护能力。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坚定职业信念。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异常排便、排尿的评估和护理。正确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简易通便术、留置导尿术和集尿袋更换;1+X(老年照护)培训项目操作中如何避开安全风险。教学难点为便秘、腹泻、大便失禁的正确评估和护理;有效结合临床进行各项操作,实施整体护理;树立安全意识、无菌意识和防护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教学问题,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多元化课堂(包括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虚实相结合等多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校企院三方合作、双元导师制使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利用线上虚拟+直播教学双平台、线下双元导师实训教学解决疫情期间实训教学的困难。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前探索、课中引导、课后拓展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工匠精神为育人导向,将三项1+X(老年照护)初级培训项目:工作领域四排泄照护,合理融入教学内容中,八个教学任务,依次展开实施。
任务一(排便的评估):介绍模块内容与学习目标,联系前驱课程相关内容;分享名人名言,设疑导入,启发换位思考,理解痛苦,融入人文关爱理念;看图提问,发现问题,采用各种互动方式强化重难点;课后案例拓展,评估排便情况,提高学生理论临床运用的能力。
任务二(异常排便的护理):简单问题,引出知识点,并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教师示范,讲解,设疑讨论并强调安全风险,并加强学生课后练习;根据情景演练视频,发现问题,教师点评,企业专家给出评价;现场情景演练,发现问题,学生评价,教师点评总结。
任务三(排尿的评估):结合病例思考,发生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小老师”进行简单操作示范;虚实结合重难点操作,教师给于讲解、示范,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通过小组比赛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教师将护理伦理和职业道德素养贯穿教学过程中;课后拓展,临床情景实例分析与演练,设疑思考,知识迁移,并加强临床思维判断能力。
任务四(排尿的评估):学生用3D解剖学图谱软件进行知识回顾,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分析总结;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表格、游戏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总结;案例分析,小组比赛,发现问题,同时进行文化渗透,加强学生同理心;根据问题先分析,后梳理,加强学生记忆,强化教学重点;利用视频质疑,分层次引导分析解答,表格、口诀法巩固和梳理知识点,强化教学重难点。
任务五(异常排尿的护理):案例分析,发现问题;根据问题一,学生示范,教师分析指导;根据问题二,学生观看视频,提高风险评估能力;教师利用文献,拓展临床新技术;照片、实物、动画、视频,形成感性认识,互动练习完成实践体验,突破教学难点;融入人文理念,复述思想,强化信念;情景模拟演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临床应用能力。
任务六(留置导尿术、一次性集尿袋的更换):案例教学,强调无菌,加强职业道德;操作示范、讲解留置导尿术,并虚实结合指导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文化渗透,强调职业素养;学生“小老师”进行简单操作示范一次性集尿袋的更换;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小组回示,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课后拓展,临床情景实例分析与演练,设疑思考,知识迁移,并加强临床思维判断能力。
任务七(排泄护理的临床应用——综合案例分析):临床案例引入,五个问题引导回顾,自行总结制作思维导图;病例资料深入分析,描述关键词;小组讨论,找出问题,如何解决,在此过程中,老师发现问题,指导解决方案;列出临床常见问题,进行知识迁移,老师予以总结;根据问题内容,潜移默化中,加强“三观”意识;根据案例,结合疫情,加强职业防护。
任务八(排泄护理的临床应用——综合案例临床演练):“五问”思考,专家指导,构思情境;结合临床,身临其境,设计脚本,真实演练;演练展示,发现问题,专家点评,规范操作,进一步提升临床综合能力和防护能力;专家互动,增强信心,提升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信念。
三、教学实施过程
基于1+X特色内容,以任务2:异常排便的护理为例,对教学过程进行介绍,以课前探索、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三段式教学结构展开教学。课前探索: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任务,学生根据大便失禁患者的护理进行情景演练并拍摄视频上传平台;课中引导:一是便秘患者的护理(20min):制定一份健康教育计划,小组合作完成,分组比赛汇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拓展中医护理技术,现场专家视频连线,演示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敷贴法,课堂上,学生利用模型进行取穴练习,拓展临床新技术。二是腹泻患者的护理(15min):课堂上进行知识测试,利用平台进行互动,如抢答、头脑风暴等。三是大便失禁患者的护理(45min):针对课前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融入1+X(老年照护)初级培训项目:尿垫、尿裤的更换,并对课前演练视频进行纠错分析,强调技能培训中的安全风险,行业专家进行点评,再次强调安全风险的重要性,学生依据案例进行现场演练。四是总结(5min):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强化重难点内容;课后拓展:针对“便秘老年人,如何进行护理?”这一主题,分小组讨论,并拍摄视频上传平台,根据表现选取“实训小老师”进行培训。
四、评价方式
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实践环节的评价。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综合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表现,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专家评价方式,完成本次课的多元化考核评价。线上评价(50%):签到(5%)、课前任务完成情况(10%)、课后作业完成情况(10%)、课堂测试(10%)、线上考试(15%)。线下评价(40%)=课堂互动情况(10%)+单项操作表现(10%)+综合案例分析(10%)+综合案例临床实践(10%)。
五、教学特色与创新
采用中西医结合理念进行教学:在课程思政中融入中医文化,注重拓展中医护理技术;进行课证的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方面将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与1+X(老年照护)初级培训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并开放了1+X职业培训工作手册等实训教材;针对“疫”教实训进行改革:打造了线上“虚拟+仿真)实训双平台,线下双元导师制的实训教学模式。
六、反思改进
(一)存在问题。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力度还不够,由于教师日常教科研任务较重,投入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精力有限,自制微课的质量有待提升;虚拟仿真教学手段有限,未充分真实模拟临床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以及所遇到的各种困境;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较弱,不能有效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在碰到问题时不愿意自己思考,等待老师讲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改进措施。吸纳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特长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或组织学生成立专门团队协助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地探索虚拟AR或VR技术,如何在课堂上模拟真实工作场所及情境,是今后要考虑的重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按需授课,注重侧重点的选取和难易程度的把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