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双语教学改革的构想

2022-02-07丁秋怡黄静芳赵蔓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华夏双语政治课

□丁秋怡 黄静芳 赵蔓平

一、研究背景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视角的研究动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的色调日益明显。通过资料搜集归总,近3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研究关注度明显提升,研究成果多维而丰富。2019年10月20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教育部东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了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层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二)思政课双语教学的研究动态。早在2000年,四川师范大学的程思进教授在《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探讨》中,就提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应是具有多种语言交际能力的人才。温州大学的屠霁霞于2008年发表《思想政治课双语教学可行性的探讨》。此后至今,12年里在CNKI里没有检索到思政课双语教学研究的文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及:“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可见,新形势下,从内观的视角,需要坚持不断深入研习华夏古今经典,讲好中国故事;从外观的视角,新冠疫情这一载入人类史册的变故,让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汉语、中医、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功夫,尤其是深涵中国智慧的中国故事,将成为越来越多外国友人的兴趣点,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眼光和格局,能够用双语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华夏小故事。

二、教改探究价值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资料的搜集归总,发现以往的研究虽然提出了颇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想法,但因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范围较为宽泛,没有形成系统而具体的落实于教学中的一套体系,缺乏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这恰恰是本研究独到的学术价值之一。近十二年来,关于思想政治课双语教学的研究为零,这是本研究独到的学术价值之二。本研究的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具有独到的应用价值,为思政课活起来、思政课与国内外形势发展相结合、以及思政课教学对象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外大学生)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三、教学改革构思

(一)构思总框架。形成华夏小故事集双语版→录制华夏小故事双语线上课程→投入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形成教学案例集和研究报告。

教改可从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思想政治课的大方向,秉持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分“中华神话故事”“中华先贤故事”“中华典籍故事”“中华美德故事”四个系列,搜集筛选各个时段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各10个,共40学时,汇编成华夏小故事集,并形成中英文版教学资料。此后,将教学资料投入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中(单独开设中国好故事课程系列之华夏小故事、融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形成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报告及典型性教学案例集等。

(二)构思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形成华夏小故事集中英文版是教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改将分“中华神话故事”“中华先贤故事”“中华典籍故事”“中华美德故事”四个系列,各精选10个小故事,共40学时。搜集筛选各个时段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将需要一支热爱中华文化、了解中国故事、具备传统文化涵养的思想政治科研团队,慢工出细活地筛选打磨;需要一支具有跨文化交际视野和格局,具有较强翻译能力的外语团队。此外,录制中国好故事课程系列之华夏小故事线上课程需要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或热爱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设计,以及线上课程的录制,此为重点和难点之二。最后,将中国好故事课程系列之华夏小故事投入到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翻转课堂是重点和难点之三。

(三)教改构思的目的和目标。教改目的: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及高校思想政治课可以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专门的课程,但该设想并未进行教学实践。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围比较广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先落脚于中国好故事系列之华夏小故事课程。

教改研究:可通过两种方式实行中国好故事课程系列之华夏小故事双语教学,一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融入可以与知识点结合的故事,二是本研究将在教改团队的高校(重庆科技学院)针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单独开设一门中国好故事线上线下课程,面向中外学生。旨在让我国的大学生们在经典故事里体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用双语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旨在让外国的留学生在中华经典故事里了解中国优秀文化,感悟中华人文精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教改目标:目标一,“中华神话故事”“中华先贤故事”“中华典籍故事”“中华美德故事”四个系列各精选10个小故事,共40个学时,归总古代、近代、现代的华夏小故事系列,形成中英文版教学资料。目标二,录制线上华夏小故事双语版教学视频。目标三,开展线下和线上教学实践,形成教学改革研究报告和典型性教学案例集。

四、教改涉及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历史典籍和文献的查阅和研究可以对华夏小故事进行搜集和梳理,并分维度归档。

(二)跨学科研究法。据有关专家统计,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本研究需要结合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英语、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和实践。

(三)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对华夏小故事教学资料投入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学反思以及问题的定性分析,从而形成教学自我评价、教学评价、揭示教学规律。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经验总结法对华夏小故事双语教学实践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注意“中华神话故事”“中华先贤故事”“中华典籍故事”“中华美德故事”各个系列教学中的代表性案例研究的记录,各3~5个,对教学案例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案例集。

五、教改实施可行性预判

教改团队需具备一定的中华文化功底以及思想政治课双语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教改涉及学科有思政、英语、跨文化交际学、教育学、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等学科。教改项目负责人需具备整合思政、英语、跨文化交际学、教育学、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等学科资源、人脉的能力。

六、结语

中国好故事系列之华夏小故事课程的教学资料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运用积累理论素材。中国好故事系列之华夏小故事课程的录制,将为线上教学积累经验。在华夏小故事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试行中,一定会显现出一定的问题和教学实践反馈,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以及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一代国学大家南怀瑾老先生在提及中华文化的断层现象时一度垂泪。他曾指出:“中国文化库存里堆积的东西太多了,几千年来的文化都籍着古文保留着。至于接受白话文学教育的人们看不懂古文,当然就打不开这个仓库,因此从中国文化的立场看,就此一刀拦腰斩断了。”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老先生在《易经的人生智慧》讲座里曾谈及:“英国人用了100年的时间发展了工业化,到现在还是祸患无穷(污染等)。我们需要工业,但绝对不可以工业化。美国发展了100年,叫做商业化,商业化很快会吃掉所有的文化,我们需要商业,但绝对不可以商业化,否则容易重利轻义,难分真假,易经告诉我们一切的一切只能用文来化,叫做文化,文化就是人伦道德。”

可见,是时候破除外国月亮比自家圆的迷思,真正的沉淀研习我们的优秀文化,对内弘扬、对外发声。无论哪一个国家或者哪一种文化,有一个共性,大家都会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沟通、感化、教化,也是当代高校教师任重而道远的传道使命!

猜你喜欢

华夏双语政治课
绽放,华夏之美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华夏撷韵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