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辅导员加强对“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

2022-02-07任积丽孙海荣刘佳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智力跨文化留学生

□沈 煜 任积丽 孙海荣 汤 敏 刘佳佳

一、研究背景

数据表明,从1999年至2020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高速增长,推动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生的高质量培养,对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张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外交均有着积极作用。美国国际教育学会发布的2016年留学生流动性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已超越法国(8%)、澳大利亚(7%)和俄罗斯(7%),成为继美国(25%)和英国(12%)之后全球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在快速增长的国际留学市场中占有10%的份额(马佳妮,2018)[1]。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达31.72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64.85%,增幅达11.58%,高于各国平均增速。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万名来华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的日益增长和涉及的文化背日益复杂,都对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遇到的问题。本次研究将从微观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解决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一)文化智力。Earley和Ang(2003)首次提出文化智力的概念,认为文化智力是适应由于文化环境导致的陌生环境的能力,文化智力包括认知文化智力、动机文化智力、行为文化智力三个维度[2]。认知文化智力是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个体的意识水平和知觉程度,是指个体对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规范、习俗的理解程度。动机文化智力是指个体适应不同文化的驱动力和兴趣点。行文文化智力是指当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个体所表现出的合适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的灵活性(张芳,2011)[3]。Brislin(2006)认为具有较高文化智力的个体有较强的文化适应能力,能够与不同文化的成员有效合作,并适应不同文化环境[4]。文化智力较高的人能够理解文化冲突行为的发生,推迟对冲突情况的错误判断直到理解冲突行为的产生原因。因此,跨文化学习者通过加强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主动去学习和适应不同文化,可以提高文化智力,更好的跨文化适应。

(二)文化距离。Adler(2008)认为文化距离是母文化和东道国文化基本方面的差异,包括核心价值观、信仰、习俗、仪式以及法律、政治和经济体系[5]。文化距离测量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于文化维度测量的文化距离、文化群距离和感知文化距离(Tan,2013)[6]。基于文化维度测量的文化距离主要指的是不同价值体系的归类,比如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权文化和女权文化。文化群距离是母文化和东道国文化基本方面的差异程度。可以借此将世界上的国家按照文化分类,比如日本和韩国等亚洲文化距离比较小,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文化距离比较小,而美国和日本文化距离比较大。感知文化距离主要是个体对东道主国文化理解的差异,比如同一国家的人对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尽相同,由此带来文化距离的差异。感知文化距离能够更好的反映不同个体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以往的跨文化适应性研究主要是基于文化智力和文化距离分别进行阐述,本次将文化智力和文化距离研究相结合,为高校辅导员处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及过程。本次主要采用访谈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就读的电商国际19级11个留学生,来自4个不同的国家,分别是自印度尼西亚(3)、老挝(3)、孟加拉(2)、缅甸(3),其中女性4例,男性7例。之所以被选中他们,是因为他们都选修了相同的课程,即将完成学业进入实习,对中国的情况和自身的情况比较了解。为了更好地完成分析,访谈共计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20年7月9日线上进行,第二阶段在2021年7月8日进行面对面访谈。第一阶段是为了了解他们刚来到中国遇到的跨文化适应的问题,第二阶段是为了了解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面对之前的问题是否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以及现在对来华生活两年的感受。

本次问卷调查参考文化智力量表、感知文化力量表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共设计了4个部分:总计30道题目。A部分是个人细节,B部分价值文化适应问题,C部分涉及学术适应问题,D部分涉及社会生活适应问题。本次问卷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量表,“完全赞同”、“比较赞同”、“中立”、“比较不赞同”、“完全不赞同”分别赋值5,4,3,2,1。这些研究旨在挖掘文化适应感、心理适应感和社会文化适应感,不做定量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取访谈的信息。本次问卷共发放11份,有效问卷为11份。

访谈分析每次持续50~60分钟,并强调了诚实性和保密性。进行访谈分析是为了掌握被访问者的主观感受,并获得比单独通过问卷调查所能获得的更深入的了解。访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根据问卷中给出的结构化问题进行回答。被访问者会被要求详细说明李克特量表处于中间数值的主要理解与看法。第二阶段访谈是让学生谈论对他们有意义的主要问题。

(二)调查结果。从感知文化力维度来看,老挝、缅甸等来华留学生在涉及到“大多数情况下在中国生活状态很接近我的理想状态”、“对住房条件感到满意”、“对中国的交通体系感到满意”等感知文化力问题上得分平均高于其他国家学生。可以看出,文化距离比较接近的群体跨文化适应更容易。

从文化智力维度来看,在“享受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理解其他文化中的宗教信仰”、“理解中国文化中非语言行为的含义”等涉及到文化智力问题上得分较高的来华留学生在感知文化力问题上得分也高于其他学生。可以看出,文化智力和感知文化力存在正向关系,即文化智力越高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接纳其他文化,感知文化距离越小,跨文化适应越强。

从社会文化适应维度上看,得分较低的分别是“从中国人的观念来看待事物”以及“理解中国人的真实情感和客套的区别”。结合访谈分析,被受访学生表示在大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来华留学生都是与其他中国学生分开上课,这样使得他们很难与中国学生深入交流,平时的相处也仅限于娱乐活动。另一方面,对中文使用的困难和平时的大量学业也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并且课程主要涉及的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价值观和文化的部分。因此,他们虽然在中国呆了两年,一直处于文化的外围。

四、辅导员解决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作为留学生平时在生活、学习上接触最多的学校工作人员,在面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缩短文化距离。语言是基本的沟通桥梁,来华留学生虽然文化背景复杂,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高校辅导员应该提高一定的英语水平,确保在沟通环节能够理解留学生的主要意图。辅导员可以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或者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文化适应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来华留学生的心理感受,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该针对来华留学生所在地区的文化做基本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非语言行为误会的产生,缩短与留学生的文化距离。在初期拉近与来华留学生的距离,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

(二)做好文化对外传播,提高留学生文化认知力。高校辅导员作为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要发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带领留学生经常参加体验中国文化的活动。比如在传统节日开展制作传统美食、举办中国字画展等活动,还可以带领留学生体验茶道、参观特色小镇、开展当地民俗风情讲解活动。此外,除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外,可以通过向来华留学生讲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待人接物的理念,让他们学会用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更全面地认识,更好地理解中国学生成长文化,适应中国社会的一些规范。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促进文化融合。来华留学生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让每个国家的学生融入班集体,辅导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文化活动。比如,在入校初期开展一些中文诗朗诵、户内外团辅等活动来缓解来华留学生在刚入校受到来自文化冲击的不适感。开展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来华留学生的中文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也能够缩短不同文化背景留学生的文化距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探索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提高留学生们的文化智力,增强跨文化理解的“同理心”,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

(四)采取“一对一”导师制,加快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辅导员可以选拔一批有意愿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提供帮助的本国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及一些文化误区的普及。在开学初期可以按照性别进行一对一匹配,在辅导员兼顾不到的范围,给予来华留学生一些生活上和学习中的帮助,并对志愿者做好定期的答疑与访谈工作,以了解他们的工作动态。此外,采取“一对一”导师制,不仅能够兼顾到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细节问题,也能够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同龄中国人的想法,对比如像“如何区分中国人的真实情感和客套”这些更冷门和地道的文化,有更好的理解方式,加快来华留学生适应社会文化。

猜你喜欢

智力跨文化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