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研究
2022-02-07刘靖婧
□周 洋 刘靖婧
自北京市施行《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来,各大中小型社区针对自身情况也制定了相关规定与模式。在通过对海淀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附近的社区实地调研后发现,各社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并不统一,且所达效果参差不齐。希望主要经过网上调研、对部分社区实地考察等步骤,了解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及现状,对社区传统垃圾分类模式进行科学化的改进,找出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社区居民垃圾分类问卷结果分析
为了调查居民对于常见垃圾分类认知情况,列出9个常见垃圾让居民进行分类,从结果来看,居民对于垃圾的属性不清楚,平均正确率只有52%,其中最模糊的概念是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分辨,其次是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总体来说,居民认为自己较为了解垃圾的分类,但通过测试来看结果并不如人意,所以居民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被调查对象在“对于垃圾分类的接受程度”这一问题中,非常接受与比较接受的占比之和高达81%,不接受仅占1%,体现出居民对于目前垃圾分类的现状接受度较高,但就社区相关规定方面,虽然知晓率较高,但执行率仅有53%。
为了分析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因素,列举了4个较为普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别从意识、自觉度、行动力、意愿四个角度进行调查。“垃圾种类不清楚,不知道属于什么垃圾”认为有4~5分难度的居民占51%,表示居民对垃圾类别的模糊是当前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置的难题之一;有33%的居民认为“无法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有3分难度;有44%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的操作复杂”有4~5分难度。由调查结果来看,支持垃圾分类不意味着执行分类,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较低,可见,要改变多数人的观念,形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从社区方面寻找影响垃圾分类的因素,从七个代表性问题来看,7个影响因素百分比分布都相对平均,其中占比较大的影响因素为“社区的监管执行力度弱”;其次的影响因素为“社区的宣传力度小”,占20%,其余5个影响因素百分比没有较大差距;说明大多数居民都认为社区中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二、社区居民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方面存在的问题。
1.居民垃圾分类细节知识欠缺。
(1)居民对查找未知的知识有排斥性。大部分居民在垃圾分类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于垃圾分类的具体分类知识欠缺,不知道具体的垃圾所属类型,也不想花费时间查找正确答案,会为避免麻烦而笼统装袋丢弃。
(2)居民已有的知识存在模糊性。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自认为对于分类工作做的较好,但是实际上并不如人意,进行分类的垃圾中部分存在错误,多数居民只是按照自己印象中的类型进行分类,由此可知大多数居民存在垃圾分类的知识漏洞。
2.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浅薄。虽然居民们对于垃圾分类并无过多的抵触情绪且有着一定的了解,但未将之纳入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甚至觉得此事可有可无,这与社区的监管力度不强、宣传周期较短和设施配备不完善有很大的相关性。
(二)社区方面存在的问题。
1.社区垃圾分类设施设备不完善。
(1)垃圾桶摆放杂乱。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摆放十分杂乱。经常有一个居民楼前放置四个“其他垃圾桶”的情况,在这种前提下,即便社区居民有意识的进行自觉垃圾分类,但由于垃圾桶摆放混乱,导致居民只能将垃圾随机投放。
(2)分类式垃圾桶“供不应求”。在社区的分类式垃圾桶仅有一处的情况下,距离垃圾回收总站远的居民不愿意舍近求远进行垃圾投放。在居民本身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不高的前提下,垃圾桶摆放的硬件问题无法达到要求,无法提起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2.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不到位。
(1)宣传形式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各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的主要方式是张贴标语、制作专栏、举办知识讲座或者培训、垃圾分类宣传册方法等,但是不仅宣传板、标语的浏览量不高,而且举办讲座与培训时听讲率也很低,宣传内容枯燥刻板,缺乏创新性。
(2)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过于“知识点”化。将所有垃圾放置的类别列举出来,大量的“知识清单”大大降低了社区居民的阅读意愿。且宣传标语过于千篇一律且没有新意,难免从“宣传”沦为“摆设”,朗朗上口、引人深思的宣传标语还未真正走进全国各地。
3.社区垃圾分类制度不完善。
(1)社区垃圾分类监管制度薄弱。社区采用志愿者监管制度,但志愿者人数较少,负责范围广和工作内容不明确,社区未设立相关垃圾分类监管部门,社区居民不进行垃圾分类,却没有相关监管人员出面管理制止,明显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
(2)社区垃圾分类激励制度欠缺。社区没有明确的垃圾分类奖惩条款及措施,使得部分居民存在垃圾分类的轻视心理,道德责任感较弱的部分居民会出现不认真进行垃圾分类、随意丢弃垃圾的情况。
三、针对发现问题的方案策略
(一)居民垃圾分类细节知识欠缺解决方案。
1.社区角度的解决方案。定期通过居委会分批次开设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班,包括但不局限于PPT基础知识科普、实际操作规范演练、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答等,通过讲授的形式增强居民分类知识基础;在专栏中对于各类垃圾的分类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增加漫画、有奖知识竞猜等栏目,将受众从单一变为各年龄段的人群,避免居民的排斥心理,也可以在看专栏时对自己模糊的概念及时纠正。
2.居民角度的解决方案。可以关注一些公众号,定时会有关于垃圾分类小知识的推送,也可以多搜索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话题,大数据会根据搜索内容自动推送更多的知识,会实时方便地了解垃圾的具体分类。日常垃圾分类时,严格按要求执行垃圾分类,遇到不明确的垃圾及时通过手机互联网进行查询,并进行记忆以增加知识储备。
(二)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浅薄解决方案。多举办针对性强的垃圾分类活动以此来增强居民关于垃圾分类的意识。从每个家庭中空闲时间较为丰富的成员入手,通过缩小垃圾分类活动参与者的范围,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社区活动,为了确保参与者将活动宗旨传达给家庭的每个成员,可以邀请参与者拍摄自己与家人讨论时的视频或照片,发送给社区即可获得额外的惊喜礼物。
(三)社区垃圾分类设施设备不完善解决方案。完善社区垃圾桶配套设施,解决垃圾桶摆放问题,保证每栋居民楼前都有完整的垃圾投放点,每个投放点都有完备分类式垃圾桶,另外,在每个垃圾投放点增设一个“厨余垃圾”垃圾桶和“其他垃圾”垃圾桶,减少有害垃圾的垃圾桶数量并明确回收时间以方便居民灵活选择。
(四)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不到位解决方案。
1.针对不同的社区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方式。例如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办公室签订党员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承诺书,以党员干部为基石,带动市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又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一社区利用社区老人、儿童较多的特点,举行“垃圾分类进各家——大富翁”活动,调动居民广泛参与,大大提升了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效果;北京市海淀区展春园社区居委会组织大多数居民签署《自愿垃圾分类承诺书》;年轻人群体多采用通过微博、公众号等自媒体运营的形式都可以进行有效宣传。
2.摆脱单纯的“知识点”的普及,拓宽宣传内容。提升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关注与兴趣,例如“垃圾分类通”公众号中推送的各类好文,具有趣味性、实用性、时效性的分类咨询可以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关注的热情,减少对垃圾分类的抵触情绪。同时公众号的宣传方式也迎合了这个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真正做到了“1+1>2”的效果。
(五)社区垃圾分类制度不完善解决方案。
1.出台明确的社区垃圾分类制度。社区出台明确的垃圾分类明文规定,初步建立社区内部完整的垃圾分类运作模式,并尽力做到社区每户居民都熟知社区垃圾分类的明文规定,在加强向居民宣传的同时,也更便于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实施管理监督。
2.设立社区垃圾分类监管部门。社区居委会明确设立垃圾分类监管部门,部门全面负责社区垃圾分类相关问题,使得社区垃圾分类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加大社区垃圾分类监管力度,提高执行效率,减少居民随意丢弃或胡乱分类的行为。
3.明确社区志愿者制度。对志愿者进行相关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明确志愿者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规范志愿者行为。增加志愿者福利,在给予志愿者工作鼓励和肯定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居民自愿加入志愿者的队伍。还可以尝试居民志愿者轮班制,每户居民轮流充当志愿者,在帮助居民丰富自身垃圾分类知识储备的同时,也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作出贡献。
四、结语
随着国家各地区出台相关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律,不同的社区都在积极开展推进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从社区到居民,大多数人对于生活垃圾分类观念及态度有很大的转变,这让我们更加坚信了实行垃圾分类的决心,也许彻底改变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相信最终会有一个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