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商企领导与员工关系的误区及其矫正
2022-02-07张国良
张国良
(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新时代科学的领导艺术可具体描述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驾驭全局,协调八方;激励部属,催人奋进;率领队伍,走向成功”的高超本领。 领导,顾名思义,就是率领引导,领而导之。 领导,包括领与导两个方面。领是刚性的,导是柔性的。过去主要是领,今天主要是导。 领导领导,要由领到导,只领不导,问题不少;只导不领,指手画脚;又领又导,拍手叫好。 同时,领导要有威信,有威没信,脱离群众;有信没威,无人理会;有威有信,才能服人服心;没威没信,则一事无成。 科学管理与和谐沟通是领导艺术之精髓,科学管理的核心是尊重客观规律并处理好人际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作为领导者如果处理不好与员工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管理失败。
一、新时代商企领导与员工关系的误区
(一)主观武断,刚愎自用
领导决策果断,雷厉风行,办事效率高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 也是一个人学识、胆识、践识的综合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 而武断是指处理事情主观臆断,盲目自信,甚至是盲断。 武断者,由于主观,往往就固执己见。 大凡刚愎自用的领导, 都是顽固、守旧、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也都是好大喜功的人。 压抑持不同意见者,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帮献媚于领导的人, 都会投其所好,在领导的面前搬弄是非。 结果这类有权势的刚愎自用者,离“忠良”就会越来越远,甚至离众叛亲离。
(二)高高在上,目无下属
有些领导者高高在上,目无下属,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脱离实际。 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才能都超群出众,在领导管理与沟通交流过程中,首先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观点与看法甚至滔滔不绝,不断地反驳员工的意见,把“群言堂”搞成了 “一言堂”。 有的领导习惯了对下属员工颐指气使、指手画脚、呼来喝去。
(三)先入为主,无心倾听
有的领导 “先入为主”, 凭以往印象和主观臆想,随意编撰和剪裁“所需情况”。 如果领导先定了基调,多数情况下,下属不会做出与之差异太大的评价。 除非这个团队有非常好的沟通文化,不管谁先说,大家都敢讲真话,否则很难听到真实的声音。要想倾听,就不能先入为主。 良好的倾听是高效沟通的开始。 要在做到“耳到、眼到、心到、脑到”的前提下,综合地去“倾听”。 当别人在你面前评论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时候, 我们可以去认真倾听,但是切勿产生不必要的共鸣,因为对方的评论可能会和我们的印象重合一部分, 所以要进行客观思考,养成公正、客观、平静的心态。 同时,沟通不畅,缺乏反馈。 有的领导往往会向坏处设想,再加上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猜测, 往往会将上级的意思曲解。例如,与上司交流时,下属往往会产生一种敬畏感,这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二、新时代商企领导与员工关系的误区矫正
领导就是服务,这不仅指出领导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也包含了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处理与下级的关系。
(一)信任下属,尊重他人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以人为本,以信待人,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应建立在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领导者要放下架子,对人坦诚相见。有些领导片面地认为,上下级之间不能讲友谊,只能是服从。 服从带有强制性,而友谊容不得任何勉强和虚假。 在上下级交往中,领导干部切忌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或屈就下属的姿态,应该实实在在地和下属相互交流。 通过交流,下属自然会以心换心,以德报德。“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道理。阳光的人视失败为垫脚石,消极的人视失败为绊脚石。 有些领导错误地认为,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威,就要和下属拉大距离, 往往用一些自以为是的方法树立权威,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领导者也要精准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 领导干部与下属分工不同,责任不同,权力也不同,但不能把这些东西带到上下级交往中。
(二)认真倾听,虚心纳谏
高明的领导者, 不单靠自己聪明过人的脑瓜,最主要的是要有集思广益的本领,能虚心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博采众家之长。 刘邦虽然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但他善用手下人才所长,量才任能,是容人之长的典范。 他高明就在于集思广益,善乘众从之智。 领导要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确实在真心实意地听取意见,生活中总有人需要我们的倾听。 首先,积极主动地倾听,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 领导干部在谈心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切不可居高临下,更不能盛气凌人。 否则令人敬而远之。 员工不可能向你倾诉心里话。要有鉴别地听。 领导干部要帮助对方释疑解惑。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如果只是为了走走形式,就不可能真听,到头来,别人也不可能与你好好谈心、交心,更谈不上倾诉心声。 要一视同仁地听。领导者倾听下属的心声,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心血来潮,不能漫无边际,更不能搞花架子,要形成制度。 此外,要及时反馈,并作必要的记录。 从而使对方产生被重视感,有利于气氛的融洽,上下级关系的和谐。
(三)兼容并包,豁达大度
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提出:“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 ”当自己同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够主动检查自己,而不文过饰非,推诿责任。 大度者,能够关心他人,帮助和体贴他人。 气量和容人,犹如器之容水,器量大则容水多,器量小则容水少;器漏则上注而下逝,无器者有水而不容。 能兼容并包,听得批评自己的话。也能忍辱重负,经受得起误会和委屈。作为一名领导,一定要胸怀宽广,气魄大度,容人,容事,善于团结那些对自己有意见的下属。 这样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保证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以情感人,激励下属
和谐协调、关系融洽令人向往;工作顺利,心情愉悦,氛围温馨,人的激情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古往今来,用兵作战,气只可鼓,不可泻,都强调“励士”,明智的指挥员都懂得激励士气的重要。 当前,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也都十分注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许多出台的改革措施,也是围绕这一主题作文章。励士之法,可谓多种多样。如平时潜移默化的教化、宣传鼓动、激励奖励、批评惩戒等。 然而,就上级对下级来说,最好的方法莫如感情激励。 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向来以爱兵如子而闻名于世。 据《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介绍,公元前412 年,齐国举兵伐鲁。 鲁国大夫公仪休向鲁穆公举荐吴起为将,率兵两万,以拒齐师。 吴起受命之后,决心打败齐国,以扬名于世。 他为了鼓励部队士气,身先士卒,誓与官兵同甘共苦。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见士兵身背重荷,他上去分担;士兵伤口化脓,他亲自排脓上药。 据《史记》载,一位士卒的母亲,听到吴起为她儿子吮疽,便大哭起来。 有人问:“将军为一个无名小卒吮疽,你不感到光荣,却为何痛哭流涕? ”这位老妈妈答:“往年吴将军为孩子父亲吮疽,其父英勇战死疆场。 今日将军又为孩儿吮疽,他岂能不以死相报? 史书上还说,吴起在杀妻求将之后,鲁国军队在他的爱抚和感化下,士卒一个个把他当父亲一样看待,心甘情愿,受其驱使,效命疆场。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与下属发生摩擦和矛盾,或者是因为工作问题,或者是因为对某事的看法不一等。 对此,要讲究方法,善于消除和化解下属的对立情绪。团结群众,调动大家积极性,共同搞好工作。 领导要从下属的利益出发, 用真诚的感情去激励下属,使大家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 在这方面,主要是一个“情”字,就是要从关心下属,顾全大局出发来做好下属的工作。
(五)坦诚相见,平等待人
一些领导的两性人格是:“当面称哥哥,背后摸家伙”。 台上反贪污,台下行贿赂;喊的是打假,搞的是假打。 这种领导绝对不会让人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聪明的领导人都格外珍惜部属的信任之情,甚至宁肯自己不方便、受委屈,也不愿伤害这份情感。一旦失去下属的信任, 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后悔莫及。 因此,领导在执行制度时必须注意做到:首先,平等待人,以诚相见,增强感染力与凝聚力。只有这种平等、 真诚而朴素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才能使我们准确地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详细掌握和了解员工的现实思想状况,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心灵的谐振,思想上的同步和情绪上的共鸣,为做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身先士卒,现身说法,寓理于事,增强说服力。 管理者要站在“旁观者清”的高度,用自身或成功者的范例引导员工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过失或错误,用一些反面的经历感化、劝告他们形成共鸣和共识,点燃其发奋之火,调动其积极动因,直面过失和错误。 对其寓情于理,寓理于事和事理结合的教育和帮助,增强改正错误、克服困难的信心。 再次,委婉含蓄,方式得当,增强渗透力。 俗话说“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作为领导者应是“藏颖其间,锋露言外”,借用委婉引导的语言,用弦外之音表达原意,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而得之,可收到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