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
2022-02-07罗诗
罗诗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纳税实务》是税务法规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课程,它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它是高职院校财会院系的核心专业课程,一般在开设在高职院校学生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因此,该门课程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会计基础。教学好这门对未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财税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教学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教学理念转变不到位
“职教二十条” 明确提出 “没有职业教育,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注重发展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纳税实务》教学仍处过渡阶段,未完全脱离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 。在时间有限的授课计划中,高校教师授课仍主要以理论为主,一方面课堂知识讲解时间较长,留给学生动手演算各项税费的时间较少,形成 “纸上谈兵” ,与企业实际报税避税、风险防控等需求相脱节。为了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落实三全育人,必须深刻意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深度挖掘《纳税实务》这门课程蕴含的教育资源。而目前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忽略课程思政元素,对《纳税实务》这门课程的授课缺乏思政映射与融入,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资源滞后且匮乏
《纳税实务》课程主要是对各项税费进行计算与申报,因此计算演练较多,难度系数较大,学生前期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而高校教师往往采用PPT放映方式来讲解知识点,再配套课后习题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很难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而题量较大、枯燥乏味的计算使得学生兴趣不佳、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和提升。《纳税实务》这门课程讲究时效性和实践性,一方面要求教材改革,及时更新税收法律资讯、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打破学科体系和知识本位的束缚,加强课程资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从事税收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以满足企业对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然而学生手持的资料比较落后,教材内容的更新进度较慢,根本跟不上对国家税收制度改革的掌握,而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高校教师也难以将书本所有知识点讲细、讲全。同时,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基础相对薄弱、自学自律能力较差,难将知识点进行全盘消化和吸收。高职院校又普遍缺少仿真实训基地和最新实训演练平台,无法创建虚拟的纳税申报环境,对教材中 “涉税登记” “发票管理” “纳税申报” “税款缴纳” 等实操项目难以形象生动地展现。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涉及实操这块甚至直接跳过,使得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和灵活操作,即使毕业上岗也无法即刻定岗,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必须全部重新学习、培训,重获各项技能。
(三)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单一
一般高职院校对于《纳税实务》这门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总分60%,期末考试占总分40%。过程性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书本作业完成度和上课签到率;期末考试主要采用一次性闭卷考核的方式,题型包含选择、判断、计算题等。虽然这种考核方式相比传统的 “一卷定成绩” 有所改进,但实质并没有发生很大改变,作业抄袭泛滥成灾、上课形式化签到,使得学生作业即使完成度和正确率高达100%也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水平,而期末闭卷考试大多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短时间内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知识点的能力,课程考核内容灵活性的缺乏、考试成绩信度和效度的局限性,根本无法客观合理地测试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也没有很好地对接初级会计师、税务师、经济师等考试重难点,无法彰显 “课证融合” 的思想,不仅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师传授正确的课程知识与专业技能,还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弱化和学习效率的低下。
(四)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的老师日趋年轻化,虽具备高学历、高职称,但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关注与资金投入有限,学校建设主要靠增加生源的方式自筹资金,由此加深了师资匮乏和学生人数日益剧增的矛盾。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很多专职老师身兼数职,任教的同时还担任班主任、教务干事、学管干事等各种行政职务,频繁参与会议以及完成科研、编写校本教材,教学任务加重。导致这些专职教师超负荷超压力工作,在校期间无暇顾及自身业务和素质的提升,只能利用自己寒暑假的时间下企业进修,这无疑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高职院校受到经费的限制,很难安排教师去企业长时间学习。即使下到企业,企业也不一定积极配合,更多的挂职锻炼流于形式,真正去企业实践学习的老师少之又少。这也造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实践经验比较薄弱的现状,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税收业务的掌握程度更加片面,即使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无法满足的企业对学生日益增长的技能操作的需求。
二、《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突出岗位能力,优化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前文分析可知,课程改革就必须将 “关注知识” 转向 “关注学生” ;把 “灌输知识” 转为 “培养能力” ,彻底贯彻和落实 “理实一体” “课证融合” “课岗融合” 政策。从而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因此,优化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可以从办税员岗位的真实工作情况出发,将《纳税实务》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并根据办税员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选取岗位认知、涉税事项的处理以及中小企业涉及的主要税种的核算和申报为主要项目,进一步详细划分为 “纳税工作岗位认知” “增值税计算与申报” “消费税计算与申报” “关税计算与申报” “企业所得税计算与申报” “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 “其他税费计算与申报” 等任务。每个任务的开始,均模拟办税员的工作情景导入案例,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 “角色扮演” 的方式课前自主分析案例中办税员所涉税种,并按照 “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确定-税费计算-账务处理-纳税申报” 任务驱动模式进行课中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从而完成各个任务中的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费计算、账务处理、纳税申报等子任务。课后由学生总结,教师或者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归纳和点评,并通过反复训练、课后辅导,加深学生对办税员工作的认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与职业完美连接。
(二)深化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的建设既要立足于技术应用的 “深度” ,又要体现实践案例的 “真度” 和教材内容的 “广度”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加强合作,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增强职业教育和龙头企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专业群体转型升级,从而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可以联合职业技能证书开发机构(比如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制定既符合企业招聘岗位需求,又能巧妙结合初级会计师考试重难点的高质量的《纳税实务》校本活页式教材,依据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及时调整更新相关知识点和模块,与时俱进。在校建立仿真财税实训基地,研发、运行和维护财税软件程序,模拟税务登记、领票开票、纳税申报和税费缴纳等平台,将《纳税实务》这门课程中的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1:1地有机结合,真实还原办税员工作场景和涉税业务。融合财务税务知识、业票财税一体化思想,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职业体验,使学生在这种以实践操作、互动教学为基础的学习氛围中切实掌握真技能和职业思维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多元化教学,提前录制好税务软件实操视频、制作税务知识小动画,上传至实训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种不同阶段的考核体系,将学生在实训平台演练的成果作为《纳税实务》这门课程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课堂上由教师发布实操任务,引导学生进入税务软件程序,督促其独立自主动手实操,以学生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和技能证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检验是否真正掌握涉税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引入思政教育,推动教学创新
在学生价值观成型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程占学期总课程的60%以上,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思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已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纳税实务》课程不仅仅要求学生以最新的税收法律为依据,掌握各项税费的计算和纳税申报的技能,更多的是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深厚的爱国情怀,养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法治精神。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纳税实务》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可以从《纳税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知识点中深挖思政元素。通过学习纳税申报和税费缴纳所涉法律法规,让学生深刻明白税收三大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培养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和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二是从《纳税实务》这门课程教学案例中深挖思政元素。运用 “网络主播薇娅因偷逃税款,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90后女艺人郑爽因偷逃税款,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 等典型案例引发学生进行人生价值思考。三是从《纳税实务》这门课程教学活动中深挖思政元素。组织学生进行 “办税员” “纳税人” 等职业角色的扮演,身临其境,帮助学生增强税收法治观念,发扬诚实守信的优良美德。税费的种类很多,不同税费,税率和计算公式也不尽一致。通过对学生税费演算的操练,要求学生时刻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和严谨科学的作风。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互融互通
为更好地实现 “课岗融合” ,造就一支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 “双师型” 教师群体非常关键。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深度交流和共同协作,高职院校可聘请合作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到校担任产业导师,引入企业先进的财务技术和实战案例进课堂,参与教学管理和研究项目。鼓励在校专业骨干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学习,等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鼓励教师去体验真实的岗位环境和税务实操流程,积极吸取企业的先进理念和高效实操方法,将学习成果运用于教学,解决学生实操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校企岗位互通、人员互聘、校企共赢。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还可以利用空暇时间,踊跃参与 “1+X” 职业技能证书师资培训,了解和认识各类财税系统,学习操作技巧,开拓新思路。自己参加或带队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在比赛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磨炼自己的技能。积极报名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巩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则是目前首要任务,而《纳税实务》这门课程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唯有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实操与理论相结合、项目式任务式模块教学,实时更新教学资源,摄入思政元素和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的力量,才能有效推进财经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