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 联合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2022-02-06李宏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3
李宏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影像科 (福建 福州 350003)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联合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疑似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S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为标准,比较AP组(n=80)、非AP组(n=26)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及MSCT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方法诊断AP的效能。结果:AP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非AP组(P<0.05)。MSCT显示,AP组胰腺边界、体积、形态、密度、强化方式与非AP组有明显差异。ROC曲线显示,三者联合诊断AP的灵敏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查(P<0.05)。结论:MSCT联合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对AP的诊断价值较高。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重症患者器官功能出现衰竭,且易受感染,病死率较高[1]。因此,AP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极为重要。淀粉酶是胰腺、唾液腺分泌的一种酶,临床发现,AP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是既往临床诊断AP的主要方法,但特异度不高[2,3]。同时,有研究[4]还发现,血清淀粉酶水平与AP病情程度无相关性,而且有些患者(胰腺大面积坏死)血淀粉酶不升反降,这给AP的鉴别诊断带来了一定难度。相对于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能够提供更直观的证据,成为目前临床诊断各种病变的重要手段[5]。其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时间短、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可清晰显示胰腺病变程度,但也存在不足[6]。基于此,本研究将MSCT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联合用于检测AP,以期能够提高AP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疑似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S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检查。其中男57例,女49例;年龄23~75岁,平均(48.52±7.28)岁。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存在急腹症症状;③发病3d内入院进行检查和治疗;④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已确诊慢性胰腺炎患者;②已确诊胰腺癌患者;③其他恶性肿瘤导致腹腔广泛转移者。
1.2 方法
1.2.1 MSCT检查
所用仪器为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机,患者CT检查时取仰卧位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采用自动毫安(通过CARE Dose4D软件适当调整mAs数值),螺距0.6,采集层厚0.6mm,重建层厚3mm,从患者膈顶往下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依据个人病情需要的检查部位适当调整)。平扫完成后,部分患者(因明确诊断需要且患者个人身体情况允许的)进行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造影剂碘帕醇,剂量60~100mL(依据体重适当调整药量),浓度370mg I/mL,注射速率3.0mL/s,行增强三期扫描,扫描完成均进行常规后处理重建出CT冠状位图像(重建层厚3mm),图像采集完成后传到PACS工作站,进行统一阅片。
由放射科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进行阅片书写初步报告,由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进行阅片审核报告,均根据胰腺的边界、体积、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出血或坏死情况进行合理判定检查结果。
1.2.2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检测
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及尿液标本,采用适当方法检测淀粉酶含量。本院血/尿淀粉酶正常值分别为15~180/100~1200U/L,如果血淀粉酶升高≥3倍正常值,尿淀粉酶相应升高,结合相应的临床症状,则诊断为AP。
1.2.3 三者联合诊断
MS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任一种检查方法显示为AP,结合相应的临床症状,即诊断为AP,否则为非AP。
1.3 观察指标
根据AP临床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最终有80例确诊为AP(AP组),26例为其他急腹症(非AP组),比较两组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水平、MSCT表现,以及MS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三者联合诊断AP的临床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方法诊断AP的效能,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比较
AP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P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比较(±s,U/L)
表1.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比较(±s,U/L)
组别 n 血淀粉酶 尿淀粉酶AP组 80 235.94±65.16 1409.79±164.88非AP组 26 113.49±29.32 654.85±121.50 t 9.259 21.498 P<0.001 <0.001
2.2 两组MSCT表现比较
两组胰腺边界、体积、形态、密度、强化方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见表2。具体MSCT表现见图1。
表2.两组MSCT表现比较
图1.正常胰腺与急性胰腺炎患者MSCT图像 [注:图A为正常胰腺,图B为AP患者,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简称APFC),图C~D为AP患者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平扫可见胰腺急性坏死物积聚(简称ANC)及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增强可更清晰显示不强化的胰腺急性坏死物积聚(ANC)及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
2.3 各方法对AP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
MS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三者联合诊断AP的灵敏度分别为81.25%、71.25%、78.75%、97.50%,特异度分别为88.46%、80.77%、65.38%、84.62%,准确度分别为83.02%、73.58%、75.47%、94.34%。MS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联合诊断AP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见表3。
表3.各方法对AP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
2.4 各方法诊断AP的价值分析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诊断AP的截断值分别为555.96U/L、1765.72U/L,MS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三者联合诊断AP的AUC值最高为0.911,其次为MSCT(0.849)、血淀粉酶(0.788)、尿淀粉酶(0.735),见表4和图2。
表4.各方法诊断AP的价值分析
图2.各方法诊断AP的价值
3.讨论
AP是胰酶异常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坏死的炎症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研究[7]发现,炎性病变可使胰腺分泌的淀粉酶从胰管管壁、胰泡逸出进入血液,导致血淀粉酶含量增高;另外,此情况还会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使尿液中排出的淀粉酶增加,因此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升高,可作为AP的临床诊断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AP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非AP组,与既往研究[8]结果一致,血淀粉酶一般于AP发病后6~12h开始升高,20~30h达到峰值,3~5d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尿淀粉酶显著升高一般于发病后12h,但下降较慢,可维持5~7d。目前,临床将血淀粉酶升高3倍以上作为AP的诊断指南之一,尿淀粉酶作为AP的重要参考指标[9]。
相比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等实验室检查指标,MSCT能够多方位、直观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结构,而增强CT扫描还能发现微小病灶,通过观察胰腺边界、体积、形态、强化方式等有效鉴别AP[10]。本研究发现,AP组患者MSCT表现为边缘毛糙、体积增大、实质形态改变、密度降低/混杂、呈不均匀或不强化,与非AP患者的CT表现有明显区别。AP可导致胰腺、周围组织、胰外器官发生病理性变化,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等,因此MSCT表现为胰腺增大、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形态不规则、呈低或混杂密度,进一步增强扫描,还可发现间质水肿性AP呈不均匀强化,坏死性AP无强化表现,与胰腺正常强化有明显区别。因此,MSCT也可用于鉴别AP的分类。
本研究进一步比较发现,MS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三者单独诊断AP的灵敏度分别为81.25%、71.25%、78.75%,特异度分别为88.46%、80.77%、65.38%,准确度分别为83.02%、73.58%、75.47%,MSCT诊断AP的效能优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因为胰腺并不是合成淀粉酶的唯一组织,其他急腹症(如胆囊炎、肠梗阻、胆石症)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也会升高,而尿淀粉酶水平受患者肾功能、饮水量、尿液浓度的影响较大,故血/尿淀粉酶诊断AP的价值有限。MSCT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扫查图像基本不受脂肪、呼吸等的影响,灵敏度、特异度相对较高。但无论是MSCT,还是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单独使用诊断AP依然存在较高的漏诊和误诊,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将这三种诊断方法进行联合使用,灵敏度、准确度得到显著提高,而且ROC曲线显示,三者联合诊断AP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1,高于MSCT(0.849)、血淀粉酶(0.788)、尿淀粉酶(0.735)。MSCT主要通过观察AP患者胰腺征象进行鉴别,血/尿淀粉酶是胰腺损伤标志物,三者联合具有互补作用,可进一步提高AP的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MS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三者联合诊断AP的灵敏度、准确度优于三者单一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