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2022-02-06□赵伟
□赵 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多次强调国家安全问题,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1]。高校是国家安全教育思想传播的主阵地,是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大学生是接受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流群体,更是传播国家安全知识的有力载体,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中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期的国家安全教育成为高校思政育人新课题,探究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国家安全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面临的困境
国家安全教育一直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高校传统的国家安全教育面临挑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一)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总体性不够全面。由于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传统,影响总体性布局,目前国家安全教育渠道主要局限于军事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等第一课堂,没有较好利用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尤其没有充分发挥融媒体阵地,缺少主题微课、网络直播等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网络新课堂”。众所周知,互联网飞速发展,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最活跃的群体,这也恰恰给了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手段威胁国家安全教育。他们利用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向国内大学生传输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策反利诱大学生从事间谍等秘密活动,干扰校园秩序、威胁社会稳定。因此,充分发挥利用新媒体教学工具,能有效抵御外来敌对势力的网络攻击,从而及时、全面地做好国家安全教育工作。
(二)国家安全教育形式新颖性不够突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习惯于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更容易接受。高校作为教育思想集结地,将传统教育赋予时代客观需求,更需要创新教育形式,现阶段主流教育形式主要通过:故事化、专题化、问题化、生活化相结合,运用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的鲜活事例,进行教育和引导。但是,目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并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效果不佳,很难有效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学生注意力[2]。这主要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政策性的文字,以直接灌输的方式,教学过程中缺少图文并茂、互动交流、视频影音等形式。另外,由于相关课程主要是学校的公共课,课程内容本身千篇一律,可能存在好几年课件从未变更的情况,缺少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热点问题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实践课程环节上更是空白,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认识缺少直观体验。
(三)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关联性不够系统。国家安全教育是一张包罗万象的大网,而国家安全问题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3]。然而国内外有部分专家主要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和功能,对于高校教育环境和背景研究的较少。要“织好”安全教育的网,更需要“串联”好相关的其他教育体系。与此相关的教育体系还包括:网络安全教育等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然而,目前高校只讲安全一条分支,光“输血”不“造血”,缺少相关的其它体系的教育。除了国家安全各相关体系紧密关联之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联性也很重要,目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较为薄弱[4]。一方面许多高校教师将国家安全教育等同于国防教育,这就直接导致课堂教育实效,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没有配齐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而现有的少部分教师缺少全面、系统的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知识储备。
二、创新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理念创新。
1.要理解基础理论体系。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待安全问题,从唯物辩证角度分析,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普遍联系性。安全观意识的养成就与意识形态教育紧密联系,要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通过大众化的语言对当前学生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剖析,用真情影响学生、用真诚感动学生、用真心感化学生。安全观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出明确要求,借助党史教育、专题实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激发内生学习动力。
2.要关注形势发展体系,要将国家安全的历史与现实结合。从解放初期,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提出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国家安全观[5]。到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提出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兼顾的国家安全新格局。如今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性地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避免一切有可能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风险,牢牢筑起国家安全屏障的钢铁长城。
3.要推进安全制度体系。一方面努力推进法治化安全教育,在国家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法制化安全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法律准则,也提供了制度化的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就是为健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近五年来,国家安全法制化体系不断加紧构建,《国家情报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陆续出台,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人民需要;另一方面抓紧健全教学评价机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校工作考核过程中,充分考虑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研究相关的评优指标体系与评价方式方法。
(二)内容创新。
1.夯实第一课堂主要阵地。一要坚持基础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将11大安全领域与时政案例紧密结合,以事例论证,以小见大,与时俱进辩证分析,帮助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教育学习的道路上有例可循,对内容的把握更易理解、更加深刻。二要坚持国家安全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思政大课堂,将传统国家安全教育所依赖的军事理论课、形势政策课与高校主要思政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国近代史等课堂教育相互补充,各有侧重,让国家安全教育更有温度和深度。三要坚持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努力发展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充分抓住教育部将国家安全作为一级学科这一机遇,努力开设相关课程教学、编写教材绘本,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融入教学全过程。四是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目前陆续出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确定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2.拓宽第二课堂实践内容。坚持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防教育日、军事技能训练、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等重要的节日和时间节点,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以传统国防教育为基础,在军训过程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理论宣讲,普及国防理论知识,增加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坚持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依托共青团、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科技协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通过知识理论竞赛、实习实践基地参观学习、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将国家安全理论知识融入第二课堂活动中。在校园显眼位置,张贴国防教育相关标语和海报,将校园国家安全教育形成一道道美丽的文化墙,确保总体国家安全观入脑入心。
(三)平台创新。
1.努力打造实践基地平台。一方面积极开发实用性高、理论性强的符合总体国家安全教育客观需求的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建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宣传标语更易理解和接受。同时,有针对性地组建一些国家安全教育专题化基地,将国家安全教育从宏观认知到微观解读都能够深刻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推动传统教育实践基地改造升级,节约成本。主动联系有关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积极对接,通过教育实践基地的参观展览、实践体验、宣讲交流,打造品牌文化建设,增强基地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2.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平台。教师要不断自我充电,自1985年,南京、桂林、济南三所陆军学院举办第一期军事教员培训班,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陆续组织开展相关军事教学培训和研讨会,增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人才教育资源库。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中国国防教育学年会,不定期组织到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研学,为国防教育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组织社会力量,利用国防安全学科建设契机,结合高校艺术学、体育学、法学等专业学科,开发体现国家安全教育要求的音、体、美等国防教育相关作品。学生要拓宽专业化培养路径,应鼓励高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科建设标准》,在本校相关一级学科下建设国家安全教育相关二级学科,拓宽培养方向。
3.切实拓展网络媒体平台。网络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洪流中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引发国家安全危机。因此加强网络矩阵融媒体教育迫在眉睫。一要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平台,学会甄别,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二要教育大学生学会利用网络社交,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善于发声,积极传播社会主流正能量。三要建设护卫网络安全队伍,加强网络信息化人才建设,拓展网络微课、网络视频教学等网络融媒体教育平台,创新国家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分级分类开发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