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与贡献

2022-02-06□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民族时代

□李 旺

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关乎国运,攸关国家事业的承继。培育时代新青年,要求针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了诸多创新贡献,这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青年教育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不是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而是与时俱进、辨证发展的。”[1]习近平总书记关注青年,注重将青年和青年教育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结合推进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断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梦”筑牢青春梦。“中国梦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2]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发展主题,提出用“中国梦”筑牢青春梦,激发青春能量,升华青年的理想信念。青年蕴含的理想之能和信念之力具有强大的动力价值,是实现“中国梦”的宝贵能量所在。他以“精神之钙”妙喻理想信念对于青年的重要作用,坚信青年的理想和信念之力足以影响国家前途,攸关民族未来。习近平认为“中国梦”与青春梦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梦想,内在地包含青春梦;另一方面青年勇于实现青春梦,能够助力“中国梦”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同时“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为青年实现青春梦想搭建更高的“跳板”,为青年追逐个人梦想提供更加美好的时代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因此他将中国梦纳入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中,认为青年的个人目标或许不同,但都不能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相背离,不能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目标相违背。青春梦的铸就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要求青年必须将自身发展融入促进国家发展和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2]主动投身到逐梦的奋斗中,不负时代所托和人民期望,用“中国梦”夯实思想信念,增强对“中国梦”的信仰和追求,在追逐青春梦、助力“中国梦”的实践中释放青春能量。

(二)价值观培育:用“八字箴言”规劝青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持久的作用,明确用社会公认的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习近平将社会核心价值观比喻为衣服上的扣子,以“扣扣子”理论形象地说明了价值观在青年人生中的地位,向青年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3]的具体要求。一是勤学。要求青年立求学志,践求学行,在博学精进中勇担责任;二是修德。指出青年要立志高远,在正行修身中脚踏实地;三是明辨。告诫青年于多变的社会现象中做到自持稳重,善辩是非;四是笃实。寄语青年要将所学外化于行,笃行不倦。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要求不仅限于青年,要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有所体现。他概括提炼了“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3]的十六字决,为少年儿童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路径,同时指明在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4]强调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凸显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在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深埋爱国之种,深植报国之情。

(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教育:以“四史”教育引导青年。知古方可鉴今,善于从历史发展中汲取治世智慧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特点。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对青年提出了要加强历史学习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4]这就为将“四史”教育纳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提供了价值遵循。

1.“四史”教育是帮助和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家国观念和历史观念的重要途径。“党史教育”通过提升青年对党的艰苦奋斗征程、理论创新历程和自身建设过程的学习和认识,增强自身政治认同,是学习其他“三史”的前提和基础;“国史教育”强调青年学习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以及改革开放历史,激发青年对国家历史的体悟和感知,激励埋头建设社会主义的青春热情;“改革开放史教育”指青年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突破阻围、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历程的了解和体悟,提升对改革和开放的认知,坚定继续走改革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可以让青年厘清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大历史,认清当前国际大势,坚持社会主义信仰,持续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四史”教育虽各有侧重,但又是有机结合的严密整体。总体来说,学习“四史”,是青年力避历史虚无主义的迫切需要,也是在学习中不断升华理想信念,淬炼精神品质的必然要求。通过“四史”教育,促进青年在对历史的学习和回顾中,不断提升对党、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知,引领青年在对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强化国家观念,增强跟党的自觉和自信,树立同国家和民族相向的人生信念,在奋斗中展现青春力量。

(四)文化自信教育:强调以文化人,引导青年树立文化自信。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精神来源。倡导青年的文化自信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的又一创新贡献。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的革命文化以及领航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教育和引导青年深化文化认识,提高文化认同感,进而不断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资源。一是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5]蕴藏着国家和民族长久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推动国家前进的精神源泉,要引导青年科学辨别传统文化内容中的落后成分,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滋润精神土壤,自觉打牢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定力,唤醒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肩负承继优秀文化的青年使命;二是革命文化是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中不断形成的,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和价值内核,用革命文化感染青年,利于青年爱国主义情感的养成,“有利于鼓励青年积极承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品格,使青年的文化自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6];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融汇中外文化形成的文化精华,凝聚着时代精神,指引着文化的前进航向,要发挥先进文化对青年的引领力和号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先进文化价值实质的生动体现和高度凝练,在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丰富精神实质和价值导向,为青年文化自信教育提供重要的价值方向和理论支撑。

(五)国际意识教育:培育青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所谓国际意识,指的是教育所培养的人要有国际视野,正确把握时代潮流,科学把握世界大势。”[7]国际意识教育意在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胸怀、能够为国家和世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人类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是习近平对青年提出的迫切期望。习近平认为人类关怀是青年一代理应具备的素质品质,他希望青年既要继承五四精神,深植家国情怀,勇于传承天下一家的人文精神,也要“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8]勉励青年学会在开放的世界潮流中,能够不断开拓自身眼界,兼具心怀人类的宏观格局。同时他还对世界青年寄予厚望,重视青年在全人类社会中占据的重要价值地位,期盼各国青年能够完成不断接力的时代任务,为各国发展助力,更助推整个世界的发展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期望青年“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9],激励世界青年能够在开放交流中加深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和鉴赏,培养开放包容的胸怀,培育人文关怀,理性看待世界各国的不同发展路径和现实问题,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文明。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同世界梦想相对接,培养世界性眼光和达济天下的广阔胸怀,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谋求福祉,正是我国青年乃至各国青年理应追求的人生价值。

二、习近平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特征

(一)突出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为核心,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为重点的教育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要求,体现意识形态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突出表现在始终坚持和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对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国优秀文化和有益于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思潮,保持开放态度,进行借鉴、吸收和传承,用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8]他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的富有建设性的创新贡献中,鲜明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他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的新论述中,始终做到了围绕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教育内容中包含的党史教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更是直接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运用;他首次提出“文化自信”重要命题,并将其做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生态文明观,在关注国家发展的同时也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为世界发展注入青春能量、作出青春贡献等,无不体现了对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中包含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和运用,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的政治性要求。

(二)鲜明的时代性。社会变化和时代发展产生的新课题是催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中,遵循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充分彰显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内容和时代性风格。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家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奋进征程上。在新的时代和征程中,推动青年教育发展,引领青年成为走在时代前面的时代新人,需要不断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富有时代性的内容,不断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实现这一时代目标,需要以时代精神和时代责任启示青年,引领青年适应时代环境,动员广大青年主动投身到这一时代运动中。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的新贡献中,不论是要求青年树立与“中国梦”同向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价值观引导,还是要求青年加强“四史”学习,力避历史虚无主义困扰,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开放的世界潮流中培养世界情怀,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适应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而提出来的新内容和新要求,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三)强烈的民族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打上民族性的烙印。民族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一旦丧失了民族性,思想政治教育就偏离了自己的方向,丢失了自身的价值。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3]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民族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民族价值,重视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加入具有民族特质和民族气派的独特内容,凸显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民族性特征,引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根植中国大地,染上鲜明的民族底色。

“中国梦”将个人同国家和民族紧密联结起来,内在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和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创造,将时代要求和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和现实转化融为一体,实现了“家国一体”这一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时代性再塑。用“中国梦”来构筑和打牢青年理想信念,正是以中华优秀文化独特的精神特质来引导青年主动将个人价值追求对接国家和民族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征,体现民族品格。”[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创新表达,其中深刻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特有的“仁爱”“民本”“诚信”等精神理念,鲜明体现着民族的特色,同时也是对传统儒家德育传统的继承,将传统修身齐家的理念同国家、社会和公民的要求融汇为一体,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力劝青年认真践行核心价值观,深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提升文化自尊心,坚定文化自信,使其成为日常的行为准则和处世规范,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人伦日用”特点的重视和继承。

猜你喜欢

价值观民族时代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