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顾颉刚出版的四类作品叙录
2022-02-06傅晓岚贺建明王兆辉
傅晓岚,贺建明,王兆辉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顾颉刚(1893年—1980年),江苏苏州人,民国时期学术界乃至政治界颇具影响的贤达人士。值得注意的是,顾颉刚还曾任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曾任中山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与北平图书馆采购委员会委员、中央大学出版部主任、文通书局总编辑、福德图书馆馆长、大中国图书局总经理兼编辑部主任及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其间,顾颉刚除了编著有丰厚的学术著述之外,他还编校教材图书、标点编订古籍、编著民间文学,并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出谋划策,为中国图书出版与图书馆事业亦有积极贡献。
1 编校教材图书
1.1 现代初中历史教科书:《本国史》
《本国史》上册,由顾颉刚、王钟麟编辑,胡适校订,为现代初中历史教科书,192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1924年5月发行第3版,1925年发行第4版,至1927年9月发行55版。《本国史》中册和下册,则分别于1924年2月和6月出版;至1926年1月,前者出版25版,后者出版24版。
《本国史》的整体编辑框架,由顾颉刚设计规划而成,因而该套教科书最鲜明的特点是体现了顾颉刚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疑古思想。顾颉刚写道:“自从地面上初有人类后,一直到所谓黄帝时,都是鸿荒之世……或许是后来的人推想出来的一个奠王建国的古帝。”[1]15他进一步指出:“尧、舜的故事,一部分属于神话,一部分出于周末学者‘托古改制’的捏造。”[1]20由此,《本国史》对中国远古时期神话故事“三皇五帝”作为“信史”的传统历史观点提出了质疑,甚至采取了否定的审慎态度,因而到1929年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查禁。各种缘由,或掺杂政治统制,或关于学术分歧,以及学派冲突。顾颉刚认为:“这是中华民国的一件文字狱。”[2]
1.2 初中语文课教材:《新学制国语教科书》
《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依照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学程起草委员会所定《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编辑,共分为6册。
《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第1册,由范祥善、吴研因、周予同编辑,顾颉刚没有参与。《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第2册,由顾颉刚、范详善、叶绍钧编,胡适、王岫庐、朱经农校订,1924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发行第3版,同年发行第4版,1925年7月发行第5版,1926年发行第67版。该册收录了蔡元培《理性与迷信》、张溥《五人墓碑记》、鲁迅《鸭的喜剧》、周作人《日本的新村》、都德《最后一课》等44篇文章。《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第3册,由顾颉刚、叶绍钧编,胡适、王岫庐、朱经农校订,1923年7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0月再版;1926年3月出版第45版;1929年发行第65版;1930年第90版;1932年国难后第9版。该册收录了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蔡元培的《建筑》、莫泊桑的《二渔夫》、袁枚的《游黄龙山记》等40篇文章。《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第4册,1924年出版发行第2版。顾颉刚等编辑,朱经农等校订,1927年8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第47版。1929年12月第57版。1932年国难后第9版。《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第5册,顾颉刚、叶绍钧编辑,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24年发行第3版。1926年3月发行第32版。1929年8月第40版。194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国难后第2版。该册收录了范成大《峨眉山行记》、白居易《庐山草堂记》等共40篇文章。《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第6册,顾颉刚、叶绍钧编辑,朱经农、王岫庐、胡适校订,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同年4月再版。1926年3月发行第25版。1927年4月发行第35版。1932年国难后第2版。
《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将古今中外的文章进行混合编排,这在当时是教科书编辑上的一个重大创举。该书还特别注意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按照年级循序渐进地组合梯进形式。编者在《编辑大意》中说道:“一、本书第一二册文言文占十分之三;第三四册文言文占十分之五;第五六册文言文占十分之七。这样的配置,要使小学及高级中学相衔接。二、本书第一二册酌采语文对译方法以便语文过渡。”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作为一部富有革新意义的教科书,对于白话文的国民普及和国语教学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1.3 小学教图:《小学标准地理教科图》
陆殿扬编,顾颉刚校,1947年3月由亚光舆地学社在上海出版发行,该图册收录了小学地理教学用图15幅。
1.4 识字教材:《国民读本》
金轮海等编,顾颉刚校订,1947年在南京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江苏国民教育实验区印制,为普及民众的识字教育教材。
2 标点编订古籍
2.1 《诸子辨》
《诸子辨》,也称《龙门子》,是一部辨识各个诸子思想及著作的辨伪书,(明)宋濂著,顾颉刚标点,于1926年由北平的朴社据浦江傅氏刻本《宋文献公集》和《宋学士全集》校勘刊行。1928年7月发行第3版。
回厂第二天就忙开了。老外们不过春节,专等春节一过,拿我们当纸篓,大批订单往里塞。抛光车间每天忙得团团转,日夜硝烟弥漫,车间像蒸馒头的大蒸笼,雾气腾腾地与我们周旋。我又抓管理又抓质量,抓得头昏脑胀。
2.2 《子略》
这是一部集诸子书目的著作,被誉为“诸子书目录之始”,(宋)高似孙著,顾颉刚标点,范仲校阅,于1928年由北平的朴社刊行。1933年再版。
2.3 《四部正讹》
原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大型的辨伪专著,(明)胡应麟撰,顾颉刚校,1929年北平朴社刊行,1933年12月再版。
2.4 《古今伪书考》
这是一部著名的辨伪专科书目,(清)姚际恒著,顾颉刚校点,1929年北平景山书社出版,1933年11月再版。
2.5 《崔东壁遗书》
(清)崔述著,顾颉刚标点编订,1928年1月上海亚东图书馆陆续出版,1936年出版全套16册。该书书名分别由钱玄同与容庚题写,书前有蔡元培的题词。全书分为前编、本书、后编。“前编”包括胡适、钱穆、顾颉刚各写的“新序”,顾颉刚、赵贞信的“序目”,顾颉刚的“传状”,胡适、赵贞信的《科学的古史家崔述》,洪业、顾颉刚等《崔东壁先生故里访问记》。“本书”主要是崔述著作汇编,包括《考信录提要》《唐虞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考古续说》《五服异同汇考》《易卦图说》《无闻集》等19种。“后编”包括胡适辑《崔东壁先生佚文》,成静兰《二馀集》,崔幼兰《针馀吟稿》,崔述《知非集》《荍田胜笔残稿》,顾颉刚对崔述的“评论”,赵贞信《初刻本校勘记》等。崔述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考古辨伪学家,顾颉刚前后历时15年完成标点编订,全面评价了崔述的学术成就。对于该套书,胡适评述道:作为一位“好求完备”的学者的遗著,在一百多年后居然得着一位同样“好求完备”的学者顾颉刚先生费了十多年的精力来搜求整理,这真是近世学术史上最可喜的一段佳话![3]
2.6 《诗疑》
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诗经》辨疑的著作,(宋)王柏著,顾颉刚校点,1930年3月北平的景山书社出版,1935年再版。
2.7 《诗辨妄》
这是中国《诗经》学史上著名的辨疑专著,(宋)郑樵著,顾颉刚辑点,景山书社北平总发行,1933年7月北平的朴社出版。
2.8 《书序辨》
2.9 《史记:白文之部》
顾颉刚、徐文珊点校,共3册,1936年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在北平出版。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使用近代标点符号点校的《史记》。顾颉刚其意在于重新整理历朝历代的《史记》版本,加以考订,以臻完善,以辩证出《史记》的全新面貌。他说道:“白文之部”完成后,是做《史记》的索引,而后是对《史记》三家注的整理,“继是以往,将一揆先后终始之要,若《校勘记》,若《序录》,若《考证》,若《年表、地图》,期于次第为之,先以确定其内容,然后博挹诸家,裒为《新注》,更增其所必增,汰其所必汰,作为《〈史记〉改定本》——此非尽去旧本而代之也,将与之并行,使人比类而观,就才、学、识、德四者以别汉人与今人之短长高下与弘隘浅深焉。国家不亡,我辈不死,速可十载,迟至廿年,谅有以偿斯夙志;否则有待于后之人矣。”[4]
2.10 《尚书通检》
《尚书通检》是有关《尚书》的逐字索引。顾颉刚编,1936年12月由哈佛燕京学社据江南书局翻刻的相台本《尚书孔传》在北平排印出版。全书包括:《尚书》本文、通检、相台本异体字表,《尚书》孔传蔡传异文异读表、目录。附录中国字庋撷检字、四角号码检字、分韵检字、拼音检字。该书按笔画排列,可查找《尚书》的所有字。
2.11 《山歌》
(明)冯梦龙原著,顾颉刚点校,1937年由一心书店在上海出版。该书辑录山歌共有345首,全部为情歌。
2.12 其他
除上述之外,顾颉刚标点编辑古籍还有(清)姚际恒著《诗经通论》十九卷,(清)万斯同著《群书疑辨》十二卷,(宋)郑樵著《六经奥论》七卷,(宋)黄震著《黄氏日抄摘本》八卷等等,这些标点古籍大多都属于北平朴社出品的“辨伪丛刊”的成果。1921年起,顾颉刚与胡适、钱玄同等创议编辑“辨伪丛刊”,历经十几年,搜集编印出版数百万言,后由朴社陆续刊行,旨在以所辨之书为纲,以历代各家之辩说为目,使辨伪之学说无所遁形。
3 编著民间文学
3.1 《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
顾颉刚编,1925年9月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在北京出版发行,辑录了民间有关孟姜女故事的歌唱作品。
3.2 《吴歌甲集》
顾颉刚编,1926年7月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在北京出版发行,列为北大歌谣研究会歌谣丛书。该书是一本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儿歌,下卷为民歌,各收录50首歌谣。书前有胡适、沈兼士、俞平伯、疑古玄同等分别撰写的“序言”及顾颉刚“自序”;书末附顾颉刚的《写歌杂记》,魏建功的《读歌札记》《吴歌声韵类》,疑古玄同的《苏州注音字母草案》等5篇文章。《吴歌甲集》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关于江苏太湖地区的民间歌谣集。胡适评述道:“这第一部吴语文学的专集出世,颉刚收集之功,校注之勤,我们都很敬服……这部书的出世真可说是给中国文学史开一新纪元了。”[5]
3.3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这是关于孟姜女传说故事的研究专集,列为民俗学会丛书之二,由顾颉刚编著,民俗学会编审,共3册。第1册,于1928年4月由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印刷出版。全书包括顾颉刚的《自序》《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孟姜女故事研究》及钟敬文的《校后附写》。第2册于1929年1月初版,收有顾颉刚、吴立模等所著8篇短论和启事、插图等有关资料,较为重要的文章有顾颉刚《杞梁妻哭崩的城》《杞梁妻的哭崩梁山》《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开头》等。第3册于1928年6月初版,收录有钟敬文、郭绍虞、刘复、钱肇基、周作人、魏建功、容庚、何植三、程树德、郑孝观等写给顾颉刚的讨论有关孟姜女故事的信件38封,及顾颉刚为其中31封信加有按语,如钟敬文《广东海丰的孟姜女传说》、刘复《敦煌写本中之孟姜女小唱》、周作人《山海关孟姜女墓》、郭绍虞《上海城墙内的范喜良石像》等。《孟姜女故事研究集》3册是顾颉刚搜集整理、研究探讨孟姜女传说故事的重要力作,对于中国民间口头传说与历史文献资料的综合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3.4 《妙峰山》
顾颉刚编著,列为民俗学会丛书之一,1928年9月由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出版发行。此书是顾颉刚等人在北京大学时期开展的妙峰山进香情况的调查报告,原在孙伏园主笔的《京报》副刊陆续刊登,题为《妙峰山进香专号》,后依靠国立中山大学的资助,编入民俗丛书得以出版。[6]全书包括顾颉刚《妙峰山进香专号引言》《妙峰山的香会》《妙峰山娘娘庙殿宇略图》《游妙峰山杂记》,容庚《碧霞元君庙考》,容肇祖《妙峰山进香者的心理》,孙伏园《朝山记琐》,俞琴《妙峰山的传说》等27篇文章,探讨了北京一带民众对于妙峰山朝山进香的民间宗教信仰活动。
3.5 《苏粤的婚丧》
顾颉刚、刘万章述,民俗学会小丛书,1928年4月由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出版发行。该书是民俗学会成立伊始的成果,叙述了苏州、广州的婚丧礼仪习俗情况,主要内容包括顾颉刚的《一个全金六礼的总礼单》《一个光绪十五年的曲目》《两个出殡的导子赈》,刘万章的《广州的旧婚俗》《广州的旧丧俗》《广州的旧婚俗补述》等6篇。卷首有顾颉刚撰写的《民俗学会小丛书弁言》及刘万章的《序言》。
4 图书馆学:《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
顾颉刚编著《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是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产生积极影响的一部著述,于1927年由正中书局在南京出版。同年6月,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研究会、广州东升印务局亦出版发行。
在《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中,顾颉刚指出藏书风气要打破传统观念,提出现代图书馆购书范围应具经史子集及丛书、档案、地方志、家族志、社会事件之记载、个人生活之记载、账簿、中国汉族以外各民族之文籍、基督教会出版之书籍及译本书、宗教及迷信书、民众文学书、旧艺术书、教育书、古存简籍、著述稿本、实物之图像等十六大类为目标。顾颉刚总括我们的购书的宗旨,只是“ 搜集材料”一句话。我们既不复以星占术的眼光整理天文事实,不复以点金术的眼光整理物质事实,不复以灵方论植物,以堪舆为地理,即不应更以传统下来之文书及其价值为研究中国语言、历史、民俗等等之范围。新的学问,靠新的材料。一科学之成立,靠一科学事件之搜集。我们要以新观点所支配之材料搜集,成就研究本国各问题之科学化,既以助成新时代之基础建设,并使我们的图书馆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图书馆。
杜定友、顾廷龙等图书馆界专家对顾颉刚的该计划书极为赞赏,甚为推崇。顾廷龙曾说道:“我从事图书馆古籍采购事将五十年,即循此途径为收购目标,颇得文史学一者的称便。这份《计划书》很重要,对图书馆工作者有指导意义。”[7]杜定友亦曾说道:“ 我拜读了顾先生的《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之后,心中十二分的佩服。他这《计划书》的篇幅,虽是很短;但是含义甚深,计划周密。所要说的,都说过了。我对于他的计划。不敢赘一辞。他拟的十六大类,已经把所有的材料,包括殆尽,更不容有所添减。我只是以图书馆学的眼光。顾先生虽不是专门研究图书馆学的人,但是他所说的,没有一句不合于图书馆学原理,没有一事不合于图书馆的范围。而且不尚空论,把实际的计划和各类书籍购求之必要,详述无遗,尤令人钦佩!… …我们的宗旨,非但要把它作为购书的根据;而且希望这本小书能够在中国图书馆学上发生重大影响,以助中国图书馆事业之发展。”他继续说道:“ 我相信若是我们能够依着顾先生的计划,去搜罗古籍。本着上述数点,去打破传统观念,扩大图书馆范围,实行科学的管理。这非但于中山大学图书馆前途有无限的发展,即于中国图书馆界也有重大的贡献。”[8]由此可见,顾颉刚《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对杜定友、顾廷龙等图书馆界专家都有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