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索
2022-02-06季宝成岳晓月白艳红
□季宝成 许 旭 岳晓月 白艳红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依次经历了启动期、挫折期、探索期、破坏期、恢复期、发展期,并迎来了大发展阶段[1]。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从建国初期的“凤毛麟角”,到2020年已突破300万,研究生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发展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自主培养的博硕士研究生已逐渐成长为各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承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不竭源泉,研究生导师作为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育智育才,更要育心育德[2]。研究生导师作为在培养过程中与研究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为亲密的人,其为人处世、言行举止和治学态度等均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既是保障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也是依靠高素质科技人才升腾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有力措施。
一、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师德师风建设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备受尊敬和关注。自古以来,便要求教师不但学识渊博,还应以身作则,并能够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心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贤孔子便有关于师德师风的相关论述,比如“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唐代诗人韩愈又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南宋教育家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则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行合一、知先行重”。总结这些先贤大儒关于师德师风的评述可知,为人师者均应当兼具德、识、才、学四方面的综合能力方能成其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的师德师风思想延续至今,仍然熠熠生辉,进一步挖掘、阐释和转化我国传统师德师风文化思想[3],可加强和巩固我国师德师风建设在广大研究生导师心中的内化力。
(二)师德师风建设是当代研究生教育的现实需求。近年来,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总体水平持续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具有高尚师德师风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典型,如黄大年、汪自强、李保国、朱英国、钟扬、郑德荣等。但局部出现的理想信念动摇、师生关系异化、指导方式欠妥、侵犯学生正当权利、违反道德诚信、违规获取经济利益、损害教育公平、损害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等个别问题也依旧突出[4],严重影响了导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基于此,2018年至2019年期间,教育部先后多次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成师德师风高地”、“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等精神要义。强化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已迫在眉睫,亟需通过各种综合举措培育、改善和巩固我国师德师风建设体系。
(三)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正处于重大的变革动荡之中,国内外竞争态势不容乐观。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深远地影响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争创世界科学技术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人才战略基地。作为高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研究生教育可为我国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型高层次人才,是影响我国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坚有生力量。打造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高地既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措施,也是培育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要基础。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执行者和引路人,发挥好师德师风的正向引领作用可为国家发展持续输送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增强人才内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措施,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二、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举措
(一)加强师德师风组织制度保障。加强师德师风组织制度保障是打造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结合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意见,积极组建校院两级师德师风工作委员会以及工作组,逐步建立、制订、修订和完善组织与制度体系,并将师德师风养成与提升作为其工作核心要务,加强与人事部门、研究生院、教师发展中心以及纪检、监察、督查等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发展、培养和管理的首要位置,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快速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地生根,以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工作、措施与活动有条不紊地按照规章制度顺利进行。推动全校及各级学院上下统一思想,增强每一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构筑崇尚师德师风文化阵地。讲好师德师风故事、加强典型引领,依靠文化的凝聚、传承、塑造和熏陶作用[5],通过主题宣传、主题征文等各种形式开展向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学习的活动,把学科的功勋人物、大师大家转化为师德师风的文化符号,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内营造风气、弘扬正气,为研究生导师潜心教书育人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激励研究生导师的教学育人热情。注重宣传农村贫困地区教师、支教教师、在教育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在校园内利用线上线下多重形式宣传师德师风文化,营造浓厚的崇尚师德师风氛围;在校园外通过多种新媒体形式,着重宣传研究生导师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务实求真、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积极涵育和弘扬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研风。利用校庆日、教师节等重要节日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积极展示师德师风建设成效,大力弘扬崇尚师德师风文化,提升研究生导师的社会形象和荣誉感。
(三)建立师德师风过程管理系统。将师德师风教育与评价作为研究生导师遴选和考评的首要指标,并将其纳入研究生导师中长期培训计划中,不断加强和优化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培训和管理工作。在研究生导师遴选方面,可着力推行动态遴选制度,如出现师德失范行为的,严格限制或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切实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打造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石,努力维护好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土壤。
导师作为研究生接触最为亲密的人,其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学识涵养、行为举止等均能够对研究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导师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和能力,发挥好自身的正向引导作用。此外,师德师风工作委员会及工作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深入教学课堂和科研实践,以定期汇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发现的在招生、培养和毕业等全过程中师德失范问题及时反馈和整改,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科研指导能力,增强研究生导师的教学育人意识和责任感。针对突发舆情以及接收到的重大、典型师德师风问题举报,应快速调查、及时处置有关情况。
(四)完善师德师风监督考评体制。发挥好学校各级行政部门、学术组织和研究生团体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监管保障作用,根据现有状况和潜在问题积极开展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制定相应的防控办法,并形成规章制度性指导文件,便于广大研究生导师参照和学习;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与社会舆情作用,构建包括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等多主体的师德师风检举投诉平台与监管体系,以达到高能预防、有效研判和及时制止违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行为的目的。
加强和完善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考核制度,逐步规范教学工作规程,完善理论教学、研究指导与成效考核制度,分年度分学期全面考核研究生导师“德、能、勤、绩、廉”等五个主要方面,建立起规定任务与额外激励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实施办法。严格按照考评办法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定期考核,并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正式纳入教师管理系统,作为对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和职务聘任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
(五)严明师德师风奖惩机制。通过各级评选,发掘和树立一批校内研究生导师模范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果,以此激励和带动校内广大研究生导师积极向先进学习的内在动力,逐渐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尚和校园氛围。凝练师德榜样的先进事迹与经验做法,将师德师风细化为具体可遵循的行为标准,汇编成册,以便形成为研究生导师提供全面系统的师德遵循体系。在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研究生培养基金、科学研究设施条件配套等方面对优秀导师进行政策倾斜和专项支持,构建全方位的师德师风高效激励机制。
根据当前较为突出的师德失范问题,学校可通过列清单明令禁止的方式,使该类行为得到有效及时遏制;对于潜在的倾向性问题,可通过定期排查活动,掌握全体导师队伍思想动态,做好该类问题的梳理、研判与防控,做到防微杜渐。对于严重违反导师岗位职责、问题突出的情况要及时彻查。针对具体问题事件具体分析,处理问题事件必须严明纪律,问责惩戒不容含糊,有效掌控和运用好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这把“无形戒尺”。同时,还应将师德审核作为教师申报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政治思想条件,对于确实存在师德失范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时直接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本文从历史、当下和未来的角度阐述了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现状从组织制度、师德师风文化、过程管理、监督考评与奖惩机制五个方面具体探究了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些重要举措,以期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底层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