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02-06武佳瑜褚润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导师校企技能

□邹 娜 武佳瑜 褚润函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极具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在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学生关于环境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环境设计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被高校渐渐摒弃并开始关于“技能导师工作室”方面建设的探讨。

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现状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效益的项目,“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需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也需要有关教育部门在这方面的关注,加强“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基础建设,加大在“技能导师工作室”的资金投入。但是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实际建设中,因为多种原因使“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校企合作意识。高校为了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努力构建“技能导师工作室”,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是高校自己在唱“独角戏”,没有企业的参与,就使得环境设计专业的“技能导师工作室”只有一个表面而没有实质的内涵。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参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主要因为政府教育部分对于这方面的关注度不够、资金投入也不足,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师资水平、学生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如果不能够激发校外企业积极主动参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这就会严重影响“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本质,影响学生的环境设计专业技能训练。

(二)高校师资建设机制的不足。部分高校在进行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的时候因为对于“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内涵不了解,也没有与“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相适应的机制。在高校参与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的导师对比于普通的导师而言,他们的教学工作会增加很多,例如,保障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负责与企业进行沟通学生的实训、关注在企业实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等,这就增加了工作难度,加大了导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是在高校教师职务提升的方面,学校看重的还是教师的科研成果,没有将“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业绩考虑在内。所以“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成为导师的额外负担。企业参与高校“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的教师本身还肩负着企业安排的生产任务,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当企业兼职教师在完不成高校“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的时候,就会造成他们归属感和使命感的淡薄,也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高校与企业教师的共赢平台建设的不足。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是需要高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协同组建的。由于企业教师在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做事方法、思维思路等与高校教师不同,在构建“技能导师工作室”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产生矛盾。学校与企业在空间距离上是有一定的限制,就会造成双方教师见面的机会不多,在师资培养方面不容易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及时有几次见面会谈也只是趋于形式,没有什么实质结果。也不能激发高校与企业教师的进取动力。所以搭建高校与企业教师的共赢平台是实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的必经路径。

二、校企合作机制下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路径

(一)明确“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功能与特点。在校企合作机制下进行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的时候,要结合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推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是将学校的教师资源与企业教师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组建专业的技能导师团队,来实现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技能导师工作室”也可以作为交流的平台,学生基于“技能导师工作室”开展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实践。在“技能导师工作室”中学校教师负责环境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企业教师负责对学生的职业负责和社会技能培养。

“技能导师工作室”在团队领导人的带领下进行合作办公,明确专业技能导师的教学目标和专业技能导师的教学分工,制定适应于本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技能导师工作室”,加强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来掌握最新的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理念,参考社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素质评价标准重新归化,保障校企合作机制下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培养出真正的高质量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想要实现校企合作机制下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不仅只是做表面工作,而且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构建“技能导师工作室”需要高校主动地与校外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作保障。在“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开展中可以将企业的运作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设计项目与学生课堂教学的联合。校外企业还可以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定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中验证自己学到的环境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企业还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核心员工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并提供相应的环境设计项目来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习的时候提前感受职业氛围,保证他们在真正进入岗位工作时能够快速的融入。

(三)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机制下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中,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过硬。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中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一是可以对高校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让教师去企业中进行挂职,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增加高校教师与企业一线人员的交流,以此来增加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二是可以邀请其他院校在环境设计专业有建树的教师来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同时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的教师还要坚持自身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关注环境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运用高新技术产品,来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三是可以邀请知名的设计师来与学校教室组建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机制下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在具备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时候还需要加强环境设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对环境设计专业进行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室中多动手,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所以为了加强“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功能性,在学校可以建设与真实环境相同的实训基地,并根据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来保障学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技能。高校在建设“技能导师工作室”的时候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引进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实践项目的设计中。

(五)改善“技能导师工作室”的考核评价体系。为了保障“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工作质量,实现“技能导师工作室”的良好运行与发展,就需要对于“技能导师工作室”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导师绩效考核。对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数量、学生的实训实习情况、学生的设计创作等进行绩效考核。这样可以明确导师的工作标准,实现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二是建立导师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数量、学生的实训实习情况、学生的设计创作等进行量化管理,可以积极调动导师的工作,让导师在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三是建立成果归学校激励机制。“技能导师工作室”创作的研究成果要归于学校。在做好成果转让的同时还要保障对导师的奖励。

三、结语

校企合作机制下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有利于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可以实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用于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对“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还需要学校、导师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作贡献。

猜你喜欢

导师校企技能
高级技能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