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2022-02-06□张娟
□张 娟
一、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一)大学生总体心理状况。以财政金融系2019级新入校高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上进行测试,大致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存在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
本次测评参与人数为358人,其中存在一级心理问题的有38人占比10.61%,二级心理问题的有44人占比12.29%,三级心理问题的有83人占比23.18%,试卷作废的1人占比0.28%,无心理问题的192人占比53.63%。
(二)心理问题的表现。一级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幻觉、妄想症状、自杀意图、焦虑等多方面指标数上偏高,存在抑郁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饮食不振,体重减轻,早醒,自我评价低,不爱出门,不爱说话,对生活没有兴趣,有极端想法或者行为,可能存在自杀意向;二级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自卑、抑郁、敏感等多方面指标数上偏高,可能存在进食问题、自卑、敌对攻击、躯体化、网络成瘾、睡眠困扰、社交恐惧等问题;三级心理问题的学生抑郁、冲动、学校适应困难等多项指标上数值偏高,可能存在幻觉、妄想症状、偏执、进食问题、自伤行为、冲动和强迫等行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的方法和对象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的方法。事件发生之前,防范是有效的解决方法。目前,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采取的防范的主要方式有:一是单独心理谈话,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谈话方式,能够直接地了解学生心理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二是提供专业心理疏导,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构建心理咨询室,让心理疏导教师能够面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危机;三是设置课程要具有针对性,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不同程度专业的课程,针对大一的新生可以就校园人际关系处理、环境转换等问题来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大二的学生可以就职业规划和感情交流方面等问题来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大三的学生可以以就业问题来进行心理辅导。将心理危机进行缓解化解,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程度。
(二)心理危机防范的对象。通过数据分析以及跟学生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几种类型的学生容易存在心理问题:一是在之前有过心理问题,在短时间内被治愈但长期还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二是父母离异或者家庭中有亲人去世等重大变故导致心理出现了问题;三是交往情感丰富,在感情生活中存在感情纠纷,或者感情不顺利遇到挫折、失恋等情况,容易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四是身体上存在缺陷,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五是对新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与同学关系不融洽也会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六是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学习困难特殊群体、生活困难特殊群体、社交困难特殊群体、经常违纪特殊群体、心理脆弱特殊群体、特殊体质学生群体等六大类容易出现各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的对象涉及的广泛程度之大,这就需要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时,做到多听、多观察、多关心、多照顾。
三、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原因。家庭是构建一个人价值观的最基本的方式,父母恩爱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氛围,健全孩子的身心健康。但若家庭出现变故,比如:父母离异,父母一方因故去世等打击,都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会导致存在抑郁、自卑、社交恐惧、失眠等多种情况。而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容易缺失对孩子的观察,导致长期如此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对孩子今后在社交、学习、生活方面都有严重的影响,会让孩子形成自我封闭的思想。
(二)感情原因。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思维方式,导致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交流问题,引发一系列的纠纷,会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有的同学天生外向,在说话做事方面不能够很谨慎地考虑到其他的人感受,有的同学比较内向,习惯独来独往并且敏感,所以在交往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导致内向的同学会更加敏感、抑郁甚至自卑。而在大学最常见的就是男女之间的感情问题,在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恋爱观之前,容易为了男女之间的感情受到伤害,产生自残、抑郁的心理情况,甚至采取极端的打击报复行为去伤害自身、对方以及社会。
(三)环境原因。环境是在大环境和小环境共同的发酵下的影响,一方面是进入大学后在学习方式学习氛围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对于十八九岁的孩子存在适应一个新的环境需要的周期长,适应力弱的问题。同时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在同一个寝室同一个教室同一个环境下学习生活,在生活习惯、文化语音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需要学生们相互适应相互包容,这些都给心理问题埋下伏笔;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心理需求方面不断提升,再加上物质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希望提升自己的生活,对优质生活产生羡慕的心理,想要通过物质满足自身的虚荣心。但实际中很多学生都来自贫困家庭,在与其他同学对比后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导致在校园中感觉无法立足,难以融入同学和校园的生活。
四、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档案。根据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做好“建档立卡”工作,要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档案里要包括姓名、班级、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心理情况、个人成长经历,教育经历、人际关系等。做到一日一观察、一周一谈话、一月一调查,从入学到毕业的每一次谈话都进行记录,实施动态档案,同时要注意保护心理问题学生的隐私。要坚持科学分类原则,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学生需要完善的信息也不相同。如:一级心理问题学生还有完善身边朋友、同学的信息,朋友圈QQ空间动态记录等信息,采用基本加网络的方式,将覆盖范围扩大能够建立起学生信息档案的关系网,让心理帮扶更有成效。
(二)构建专门的防范处理部门。心理预防坚持“以人为本”,要从预防到处理健全机制体制,对此学校应该要建立专门的职能部门。一是学生心理危机防范部门,由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和专业的心理干预专家组建,以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危机为目的,开展校园心理危机防范工作。在校园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多媒体自媒体文字宣传等方式来防范学生发生心理问题;二是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快速处理部门,由高职院校负责人、学生管理人员、保卫处、专业的心理干预专家和辅导员共同构成,该部门要以快速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为工作目的,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并且要及时消除该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为学生群体提供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群体的心理危机问题,避免心理危机事件影响的恶性扩张。
(三)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校开展的教学工作,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用案例来讲解心理健康、用学生们的亲身经历来解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应对方法解决方法;通过增加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请心理专家进课堂开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找到心理慰藉;二是父母教育引导工作,父母是孩子的观察人,要让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关爱孩子,同时也能更好的配合教师、专业的人员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指引;三是社会的宣传和服务工作,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在心理健康月开展视频宣传、形象大使传达关怀等方式;同时社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采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
(四)制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中,主要针对已产生的危机问题开展处理工作,利用持续高效的工作,促使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得到一定的缓解,确保学生的心理能够达到正常情况。为了能够将心理危机干预的功能高效体现出来,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开展有关系统的建设活动。工作小组应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开展大范围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健康档案,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全面开展相关的研究与选择活动,确保能够对学生隐藏的心理危机问题作出系统了解,并针对性地利用干预方式方法,有效减少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工作小组还可以成立干预信息分析系统,并将其与信息收集系统紧密联系起来,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确保信息整理与分析一系列操作活动的高效完成。除此之外,工作小组还可以大力开展干预信息示警系统的建设工作。在所建构的干预信息示警系统中,主要通过颜色,对预警等级作出区分。危机问题的等级不同,其所运用的干预方法也就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