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水务工程课程思政探索

2022-02-06李海燕谷中鹏陈昌禄段文凤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务专业知识育人

□李海燕 谷中鹏 陈昌禄 李 密 段文凤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每门课发挥好教书育人作用,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实效的检验标准,在课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对于工学类专业课程,需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选修课城市水务工程获批校级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课程思政”项目,该课程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水资源循环及水处理基础等相关专业知识。文章以城市水务工程课程为例,挖掘课程内容内含的思政育人知识点,从教学方法、途径和思政内容多方面探索实现城市水务工程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一、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与途径

(一)制定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需要将高校育人理念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此时需要充分利用教学大纲进行指导,以确保实施质量。在制定教学大纲过程中,深入分析课程内容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了解城市水务工程发展现状,结合现阶段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教学大纲中丰富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育人的基础,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各教学设计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此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自身教学经验和风格,灵活应用各种教学素材,合理组织和安排各项教学要素,优化配置各教学环节,尽量做到教学设计的系统性。

(二)改进课程考核模式。目前,高校课程考核主要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对于课程思政类课程的考核没有单独的相关规定,教师大多参照已有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模式,使得现有考核未能兼顾专业知识考核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考核体系未能真正凸显思政育人功能,从而使得课程思政不能深入人心。此外,在专业课考核时,要避免生硬加入思政元素的考核,尽量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嵌套。城市水务工程的过程性考核包括线上任务成绩、翻转课堂小组成绩、出勤情况和课后作业等多个方面。其中,翻转课堂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改变知识的输入、输出方式让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更加深入人心。此外,在期末考试中增加具有思政元素的开放性题目,在解答专业问题的同时需要指出措施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三)评教结合助力课程思政实施。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保障课程实施对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反馈亦可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优化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目前,教师评学和教师评教相比未实施课程思政前均未发生变化,需要做出一定改变。课程思政评价需要从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思考,综合评价授课效果,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施。一是充分利用本校教学督导团和学院教学评价系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便进行改进。二是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聊天等渠道了解学生对增加思政元素的效果和满意度,针对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建议及时做出调整。三是城市水务工程课程思政的建设应该聆听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的意见,可邀请其对教学大纲、教案以及授课现场予以指导,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四)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优势。线上资源有利于多元化教学,可以利用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视频、案例、图像等素材,打造学生喜爱的多元教学模式。例如,推荐同学们观看央视频道播出的《大国工匠》,教导学生夯实专业基础,作为工程师要有工匠精神,不惧艰险、脚踏实地开展工作。推荐课后观看纪录片《美丽中国》,其中的《清水绿岸》《蓝天白云》《沃土如金》《生态文明之路》都是本课程相关的素材,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社会职责和价值。

此外,可以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等平台打造线上教育,使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在线上平台打造时,除了可以将教学资源、课后作业、测评、调查等发布在线上平台,还可以将优秀外部教学资源嵌入,拓宽知识面。可将本课程有关的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等进行展示(如:竞赛项目中城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项目),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五)及时关注专业发展动态。关注该课程有关的新研究和热门话题,让学生跟上专业的时代步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雨水管渠系统时,增加目前大力提倡的海绵城市概念,介绍海绵城市助推绿色建筑、低碳城市发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人民生活舒适度等优势。碳排放、碳中和、节能减排等概念均是与本课程高度相关的最新动态。讲授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方法时,引导学生爱护生活环境,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加强学生构建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该课程中涉及许多工程技术规范、法律法规等指导性文件,可充分利用该内容的更新讲述专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通常,选用的教材是几年前甚至更早时间编写的,需要及时甄别其中已变更的标准、规范及法规等内容。例如,之前选用孙凤海、杨辉编著的教材《城市给水排水基础与实务》,其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以2008年修订版为示例,而现阶段施行的是2017年修订版,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条款已不适用于当下环境,为更好地实现水质目标应提出现阶段的要求。

二、城市水务工程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的实施目标是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培养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课程思政育人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专业知识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将知识传授和思想引领、道德教育相互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互结合,达到课程思政的真正目的。

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在专业知识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是挖掘出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才能实现更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依据课程原有内容,挖掘与其可嵌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四个自信”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思政元素。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内涵建设的需求,课程思政可以在思政课程外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3]。城市水务工程专业知识中蕴含诸多此类案例,挖掘其相互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案例:在讲授“水环境容量”知识点时,天然水体有接纳一定污染物的能力,如果超过限度,水体将发生恶化,危害人类和其他物种,人类需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样,人与人之间也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才能做到和谐共处。教授“水环境保护与相关法律法规”时,加强“诚信”与法律法规的关系,法律法规的设立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从业者以“诚信”为本开展各类作业。此外,学生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工作后在岗位尽职尽责,各司其职,就是个体“敬业”的具体表现。

(二)生态文明教育。近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样造成了环境的巨大破坏,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城市水务工程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及水务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案例:在给水处理章节,教师可介绍国内外水污染事件,如日本水俣病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露事件等,此类污染事件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灾难,让学生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在讲解生态环境改善时,引入贵州毕节的“最美奋斗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文朝荣同志,他把贫瘠的海雀村改造成山清水秀、生态美好的海雀村,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价值。

(三)“四个自信”教育。“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回顾历史,我们正是选择了这条康庄社会主义大道,才有了绚丽的今天。援引古代和现代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及给排水工程,让学生在感受精妙绝伦的同时加深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和认同。

案例:在课程绪论部分,以我国都江堰工程、京杭大运河、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典型工程作为案例,让大家感受工程的宏伟壮观和社会价值,增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入理解。排水系统小节学习时,以具有600年历史的紫禁城为例,面对超强暴雨,故宫庞大复杂的排水系统让其免受洪灾,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艺。此类工程案例、典型人物及事迹都是优秀的思政教学案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四)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方面,在城市水务工程课程教学中,挖掘合适的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就业主要从事水利、水电等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其中与城市水务工程课程相关的职业包括市政工程施工员、管网巡检员、自来水厂及污水厂管理人员等。在择业过程中,要充分分析自身优势和工作特点,选择可以长期发展、不断提升的职业,在岗位上,避免单纯追求工资、不重视专业知识累积和反复跳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不论何时,要有积极乐观、开放、包容、合作、不断革新的工作态度,遇到逆境可以冷静思考,及时破局。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工匠精神。即便作业环境恶劣也要保证工程质量,因为工作的疏忽大意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将直接造成人身危害和经济损失。

三、结语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实现思政育人需要反思之前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为防止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成为教学的“两张皮”,要从教学大纲设计、课程考核和评教体系等重要教学实施环境考虑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从设计出发,综合利用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等多个过程性考核及反馈机制,优化课程思政的实施。

利用当下学生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和最新专业动态,打造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城市水资源及环境发展关乎居民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绿色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学习城市水务工程,让学生了解城市水务知识和水资源形势,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课程思政的实施,让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现代科学技术,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社会政策,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投身专业事业的决心,引导学生在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水务专业知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水务智慧巡检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建设探讨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水务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讨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