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关系与大学生适应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以贵阳市某职校为例
2022-02-06赵苛苛
□赵苛苛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很多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师生关系一般,现状也不太乐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师生关系成为研究学校的重要课题。大学阶段是个体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个体的适应状况不但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而且还影响其今后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程度。王晨(2014)的研究表明,大学生适应与师生关系亲密度维度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师生关系的其他维度相关性如何,师生关系是否对大学生适应具有预测作用,值得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通过整群抽样,选取贵阳幼高专各年级学生各150人,共抽取被试450人,剔除无效的被试,最后获得有效被试441人。基本情况:男生60人,女生381人;大一185人,大二108人,大三148人;学前教育290人,艺术专业151人;班干128人,非班干313人。
(二)测量工具。采用屈智勇(2002)的《师生关系问卷》和方晓义(2005)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作为测量工具。问卷回收以后,进行问卷录入工作,然后运用SPSS19.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师生关系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师生关系的平均分M=2.97,接近于临界值3,说明师生关系的总体状况较好。这意味着,当前高职生的师生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
在冲突维度得分上,男生(M=2.59)显著高于女生(M=2.33)(p<0.05),班干(M=2.17)显著低于非班干(M=2.42)(p<0.001)。王晨(2014)与王佳权(2007)的研究认为,男女生在冲突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大多数女生心思细腻,比较关注感情,会主动与老师交往,期待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从而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而男生则是比较关注问题的解决,不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更不会进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保持,所以女生对教师的理解程度高于男生,从而女生与教师的冲突性显著低于男生。班干部与教师的接触比较多,和教师共同管理班级,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了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从而更加理解老师、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与教师之间的冲突更少。
学前教育与艺术两个专业在师生关系的各个维度上都有显著差异。在冲突维度得分上,艺术专业(M=2.68)显著高于学前专业(M=2.19)(p<0.001),在亲密维度得分上,艺术专业(M=3.14)显著高于学前专业(M=2.66)(p<0.001);在理解维度得分上,学前专业(M=3.88)显著高于艺术专业(M=3.32)(p<0.001),在期待维度得分上,学前专业(M=3.77)显著高于艺术专业(M=3.46)(p<0.001)。王佳权(2009)的研究表明,艺术专业的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这是因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兴趣浓厚,专业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与教师有着更多亲密接触的机会;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幼儿教育事业,他们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标准来要求自己,从实践中学习和幼儿相处,对幼儿教师工作和师生关系有着较深的理解。
三个年级在师生关系及各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冲突维度得分上,大三学生(M=2.69)显著高于其大一(M=2.19)、大二(M=2.18)(p<0.001);在亲密维度得分上,大三(M=3.14)显著高于其大一(M=2.58)(p<0.001)、大二(M=2.79)(p<0.001);在理解维度得分上,大二(M=4.00)显著高于大一(M=3.78)(p<0.01)、大二(M=3.22)(p<0.001)。分析其原因: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三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有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给予很好的就业指导,因此导致他们比较迷茫,从而对教师产生不满,冲突比较严重,而有的学生积极向任课老师寻求帮助和支持,而老师也尽自己最大努力的给予帮助,从而与教师的关系亲密,因此大三学生是亲密与冲突的矛盾体,与老师冲突还是亲密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大二学生经过大学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及与老师同学的相处方式,对学习和生活都比较适应,从而对师生关系的理解程度较高,期待和老师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好。
(二)大学生适应的基本情况。大学生适应的平均分M=3.25,大于临界值3,大学生适应的总体状况较好,学习适应最好(M=3.26),但是满意度较低(M=3.10)。学前教育与艺术两个专业在大学生适应的各个维度上都有显著差异,在大学生适应的各个维度上,艺术专业的得分(M=3.41)都显著高于学前教育专业(M=3.24),并且艺术专业学生的适应状况要显著好于学前专业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艺术专业是对个人的积累有较高要求的专业,学生选择艺术专业是以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多是自主选择为主体,在学习中有相当的专业成就感,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而学前教育专业对所学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想去幼儿园工作,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关注度也不够。
三个年级在大学生适应及各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情绪适应维度得分上,大三(M=3.36)显著高于大一(M=3.05,p<0.001)、大二(M=3.20,p<0.05);在自我适应维度得分上,大三(M=3.35)显著高于大一(M=3.08,p<0.001)、大二(M=3.19,p<0.05)。王晗(2018)的研究认为,大三学生的适应水平显著低于其大一学生,而李彩娜(2010)的研究认为,大学生社会适应随年级增高而下降,大学生适应只有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四个维度上差异显著,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质,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非常明确的认知,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也都是针对职业的特殊性而设置的。学生刚进入大学时,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对自己将来是否具备从事这项职业的能力并不确定,这导致了他们的个体适应水平不高。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更加能够掌握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再加上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有了基本的了解,不仅学习了理论课程,而且有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对自己的能力的认可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他们个体的适应状况越来越好。
(三)师生关系与大学生适应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1.师生关系与大学生适应的相关分析。师生关系及其各个维度与人际关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三个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冲突与学习适应、满意度两个维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与其他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理解与校园适应、择业适应两个维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与其他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期待与学习适应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与其他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2.师生关系对大学生适应的回归分析。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和理解性进入回归方程,对大学生适应效标变量构成显著回归效应。三个预测变量能联合解释大学生适应28%的变异量。预测变量中,亲密性对大学生适应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21.5%,其余两个变量的解释量较低,联合预测力为6.6%,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大学生适应=.42×亲密-.26×冲突+.20×理解。即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与理解性对大学生适应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其中冲突性对大学生适应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应该多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及时的帮助、鼓励和支持。专任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多向沟通和交流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可以支持学生社团的建立,组织社团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提高个人适应能力。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工作方向,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学校也可以经常给学生推送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讲座,让他们清楚遇到事情时应该如何积极的面对并解决所遇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