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老挝农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探究

2022-02-06覃舒曼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老挝一带一路农业

□覃舒曼

农业在老挝国民经济中占据主要位置,是老挝的发展之基。虽然老挝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业,但受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目前农业发展仍需国际社会的援助。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逐步增高,农产品供给处于紧平衡的状态,要解决国内农产品需求总量不足和品种多元化问题,必须要统筹国内外的资源,实施多边农业合作战略。“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是我国与老挝合作的重点领域。自确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老双方统筹推进农业领域的务实合作,多个合作项目已发挥实效。在农业合作频繁且层次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老挝农业人才需求快速增长,深化对农业人才培养的合作研究,是双方在农业领域进行合作的关键点。

一、老挝农业发展简要情况

(一)农业现有资源分析。老挝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北部多为山地和高原,全国平原面积431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万象以南的湄公河沿岸,著名的有巴色、万象、查尔平原,土壤资源包括腐质土、红壤土、潜育土等富含矿物质的土壤,易于农作物的生产。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水充足,种植业开发条件优良。老挝还拥有150万公顷的草场,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有坚实的基础。湄公河在境内的流域面积达21.3万平方千米,水能丰沛,同时还拥有100多条支流,水库、沼泽等丰富资源也为水产业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支撑条件。

老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稻米,种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5%,全国超过70%的居民种植水稻。北部、中南部的高原和山地区是咖啡、天然橡胶、烟草、花生和茶叶等出口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其中咖啡的种植面积居首位,约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家畜大多由农户在野外饲养,多食用天然牧草和农作物副产品。随着老挝人口的不断增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条件下,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发展现代化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老挝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农业发展现状分析。老挝工业、服务业基础薄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属于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虽然具有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与条件,政府也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改革战略,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滞后,目前农业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2020年,老挝GDP增长3.3%,其中农业产业经济增长2.3%,占GDP总值的16.6%。老挝在多年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本就产生了不少问题,在此期间自然灾害也未曾间断,又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极大冲击,多项经济发展规划并不能如期达标。

老挝政府将农业的发展列为社会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利农政策,推行发展清洁农业。而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导致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人才短缺,技术水平落后,科研能力弱;水利灌溉、防洪防旱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投资资金有限等方面。其中,人才匮乏是阻碍老挝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推动老挝农业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管理水平,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人才储备。

二、老挝农业发展人才需求分析

(一)农业劳动力状况。根据老挝统计局数据,2019年国内总人数712.3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达411.4万人,占比57.6%。国家贫困率18.3%,在贫困地区很多家庭从事农业生产仅能维持温饱。老挝劳动与社会福利部于2019年8月公开有关“劳务供需不平衡”的研究结果,首次承认老挝正面临劳动力缺乏问题,农业部门劳务市场需求高达2,500个岗位,但劳务供应能力仅达1,600个岗位。造成劳动力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非劳动人口少,而是因为教育结构和职业培训的落后,劳动力的技能和专业度尚无法达到市场和规定需求。因此,要促进老挝农业的快速增长,更应该注重提升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更新农业人员的行业生产、管理理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夯实老挝农业发展的根基。

(二)农业教育概况。由于老挝经济落后,教育发展也相对滞后,目前有5所大学,144所高等教育机构,分属老挝教育与体育部、农林部和各省份管辖。全国有4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即老挝国立大学农学院、苏帕努翁大学农学院、占巴塞大学农学院、苏发努冯大学农林资源学院;其他公立涉农院校有包括万象塔恩水利学院、琅勃拉邦农学院、东坎商农业技术学院、沙湾拿吉农学院、北部农林学院等。农业的大学职业院校入学人数逐年缓慢上升,与国家农业发展需求有一定错位。

虽然老挝是农业国家,但其农业教育面临着很多现实困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足够的资源配置。农业行业艰苦且低收益,愿意选择就读涉农专业的学生数量少且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资源与现代农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课程、师资、实训场所等各项教学软硬件条件难以与现代农业的人才需求相匹配。教育是提升国家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对于贫困国家老挝而言,农业生产力不断增强才能推动国家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切实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农业管理能力,以推动农业生产力质的提高。

(三)中老两国农业合作概况。中老两国是山水相邻的友好邻邦,发展战略契合。“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以多个多双边农渔业合作备忘录、协议和协定为指导,以双边农业工作组和联委会机制为保障,农业合作呈现出援助与投资、园区项目与单个项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稳定局面,带动了老挝农业产业发展,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据老挝《人民报》报道,中国成为老挝最大的农业投资国,2020年共有239家中国企业投资老挝农林领域(包含畜牧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业等),总金额约5.9亿美元。总体来看,中老双方农业合作有地理优势、政策支持,还有促进经济发展、友好往来的共同利益。

老挝的农业资源、低廉的土地价格和人力成本,给政府合作项目和企业投资带来了利好,但农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却造成很大的困扰。老方员工由于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及技能,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影响了两国农业合作的进度和成果转化,当前急需能够服务“一带一路”农业建设的人才。

三、老挝农业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老挝农业人才缺乏的现实问题,应重视教育的根本作用,发挥自身优势,借鉴成功经验,在各个环节建设有效机制。建议采取以下举措进一步推动老挝农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升老挝农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老挝是佛教国家,对农业生产习惯采取顺其自然的理念,轻视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应用。且老挝高校目前的农业教育存在教学内容浅、学科领域有限、课程设置欠合理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理念及体系。因此,老挝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首先强调现代农业的重要性,转化发展思维。其次,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论,各高校要规划好以下4个方面:一是农业人才培养目标,掌握市场需求,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二是培养规格,做好资源分配;三是课程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训课程;四是确定培养制度,包括配套的管理、评估、实训制度,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良效运转,真正做到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中心,以就业要求为导向。加强老挝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充分的探索与实践。政府也应加强财政支持,引导思路转化,提升学校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能力。

(二)鼓励企业加入农业人才培养环节。企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农业人才的培育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与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农业人才培养培育,一是可以加强院校等单位与企业的有效衔接,提升学生、学员掌握知识、技能、方法的效率,推动个人和企业的良性发展;二是可以利用市场手段筹集培养资金,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农业人才培养的受益面和覆盖面,完善农业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机制。当前已有很多中资农业企业进驻老挝,大力发展香蕉、火龙果等产业,可以通过企业的平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当地农民理论和实操水平;也可接纳农业院校的实习生,加强培养,最后农业人才反哺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入农业人才培养的环节,形成政府引领、企业积极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资源的互通和共享,有效推动成果转化,满足各方需要。

(三)提升农业教育区域交流与合作水平。对于贫困国家老挝而言,要加快发展现代教育,需加强与区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借助力量提升发展水平和研究层次。目前在“一带一路”合作背景下,中方与老方在教育的交流合作主要体现在留学生互换、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等。其中,涉及农业教育的版块不多,当前中方对于老方的农业援助主要体现在科技输出与推广,形式包括建设农业基地、举办培训班等,存在翻译效率较低、培训覆盖面少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语言培训、师资交流、项目合作等形式提升农业教育区域交流与合作水平,吸取优秀经验,尽快完善当前农业发展体制的漏洞。我国在帮助老挝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应注意提升老挝农业教育的水平,做到“授人以渔”,因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是老挝农业发展的出路。

猜你喜欢

老挝一带一路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