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沟通,用情交流:高校大学生心理育人个案分析

2022-02-06朱小芳李玉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旷课心理咨询辅导员

□朱小芳 李玉佳

现今大学生大多为“00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条件的逐渐优化,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多种,如社会、学校、家庭等。高校辅导员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排查学生心理问题,培育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1],用心沟通,用情交流,实现心理育人的目标。

一、案例简介

A同学,男,广州某大学大一年级学生,自入校以来,成绩中等,喜欢唱歌,争强好胜,人际关系较差,基本能够遵规守纪。某天,辅导员通过查课和每周学委上报的考勤情况中,发现A同学存在迟到、旷课、早退的现象。由于辅导员每月有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宿舍情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在检查宿舍发现该生逃课补充睡眠。此后,辅导员第一时间与学生取得联系,学生反映自己有幻听、幻想、幻视、长期失眠等症状,常常在凌晨间4、5点钟才能够勉强入睡。由于失眠问题导致在校期间不能去上课,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经常出现旷课的现象。另外,该生自述初中时出现过频繁的幻听幻视,曾去医院开过药,但服用一段时间后自行停药。目前存在频繁的自杀观念,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社会支持系统不足,与家人关系不好,家族有精神病史。

二、案例分析处理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采用SCL-90心理测量量表对该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学院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若状态恶化趋势,尽快就医诊断排查,进行后续处理。这是一例由于大学生出现幻听、幻想、幻视、长期失眠导致旷课而引发的严重心理问题。此案例重点解决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多关心关爱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据已掌握的情况,对A同学进行了以下有计划、有目的的处理措施。

(一)以生为本,关心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1]。因此,辅导员要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情绪变化,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遇到困难愿意与辅导员分享、有事能及时向辅导员求助。面对这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坚持每周与其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给予更多鼓励与表扬,同时做好工作记录;另外,针对出现旷课的问题,辅导员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首要任务,如果旷课达到一定的次数,将按照《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执行,给予相应的处分,严肃指出各种处分的察看期限设定,并告知学生若毕业时已完成学业但未解除处分的,不发毕业证书,按结业处理,给学生敲醒警钟。

(二)发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求助。“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同学认识、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克服成长中的障碍,以良好的情绪和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进而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人生有更丰富的发展”[2]。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有着专业的心理知识和危机干预能力,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化解学生的疑难困惑,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等。由于该生一开始对于向心理咨询教师求助比较反抗,在与该生交流时发现其对心理咨询存在以下误解:认为有精神疾病的才去心理咨询、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寻求问题良策、聊天或者思想政治教育。针对该生存在的误解,辅导员向学生解释清楚心理咨询师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是能够帮助求助者化解自己内心情绪的人等,经过多次劝说后,该生同意每周去做一次心理咨询。

(三)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合力助孩子成长。“社会支持系统是否良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健康”[3]。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家长有知情权,同时学校倡导家校联系,合力助孩子成长。得知情况后,辅导员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询问家族是否有精神病史、孩子以前是否受过刺激、在家是否有失眠的现象、平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不多、孩子身边的朋友多不多等。通过沟通了解后,得知该生家族有精神病史,读小学时受过校园欺凌,试过一次头不停地摇摆,曾去过中山三院看过精神科,但觉得药物没效便停止服药,家长认为孩子正常,是孩子自行施压导致失眠的,家长还提到孩子在家玩游戏到深夜才入睡,白天则不愿意起床,平时与孩子沟通不多。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辅导员建议家长平时要多陪伴、鼓励孩子,同时要求家长签署知情书,并做好谈话的文字和录音记录。此外,辅导员与家长保持联系,形成多方合作机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引导学生走出宿舍,多参加活动,融入集体。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保持积极的心态[3]。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为庆祝该节日,某市委宣传部特邀请学校参加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共产党·恩情长”群众音乐歌会和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由于该生比较擅长声乐,基本功也较好,因此在学院的选拔赛中出类拔萃,成功地被选上了。但由于距离比赛的时间较短,参加比赛的同学每周要排练2~3次,在每次训练中,该生表现非常积极,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享受音乐给予他的快乐。另外,在班级主题团日活动中,辅导员给予该生在班级同学面前发言和表现的机会,让其走出宿舍,融入集体,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定期召开班委会议和宿舍长会议,要求他们多关心周边的同学,尤其是心理问题学生,但告诉他们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心理问题学生,让更多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影响、带动和督促问题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工作效果评价以及经验反思

(一)工作效果评价。由于辅导员坚持每周与该生进行谈心谈话和交流,该生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逐渐信任,主动和辅导员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辅导员认真倾听,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鼓励为主。该生每周有2~3次的排练要求,因此和其他班级的同学接触和沟通的机会逐渐增多,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目前,该生的心理问题已有所缓解,基本能入眠,能准时上下课,有特殊情况会提前跟辅导员请假。家长提到: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的话,愿意带领学生到医院进行专业疏导和治疗,表示愿意与学校一起努力,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经过这几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反馈的结果显示,该生的情况有明显好转,但需要学生继续坚持每周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

(二)经验反思。

1.大部分学生内心孤独,抗挫能力差,渴望被关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花了更多的心血,但受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主观感受。另外,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是微信、微博、QQ、移动电话等现代工具,缺少与人面谈交流和心灵沟通的机会,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但他们内心是渴望被别人关心的,他们就会面临人际交往难、沟通交流不畅等困境。此外,大学生长期缺乏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容易出现抑郁、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继而出现心理素质不强,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因此,要经常关注性格比较内向、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学生,多与他们交流,举办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并担任重要的一员,给他们创造与同学们沟通交流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同时,辅导员也要参与到活动中,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课堂、学习生活等,赢取学生的信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2.明确规章制度,规范办事流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学校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那么这个学校很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如果教师不遵从学校的办事流程,那么出问题责任也是重大的;因此,入学教育中,非常有必要向学生讲述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对于旷课的学生,辅导员要按规范的流程办事,要让学生意识到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严重后果,形成每天或每周学生的旷课通报批评的制度,旷课达到一定次数时,及时与学生谈心谈话并通知家长。同时,辅导员要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兴趣点所在,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和自身的价值,并朝自己的方向努力。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一定要明确办事的流程,如第一时间向主管领导汇报,对学生进行评估,确保学生安全,及时联系家长,签署家长知情书,同时做好文字记录和录音记录工作等。

3.围绕、关照和服务学生,发挥辅导员的“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暗示的是:在本质上,世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案例中,辅导员从知道该生的情况后,便主动与该生沟通交流,始终坚持“围绕、关照和服务学生”的教育观念,以亦师亦友的关系与学生相处,学生从一开始的拒绝交谈到慢慢地对辅导员敞开心扉,愿意跟辅导员讲述自己的情况,辅导员则围绕该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进行细心、耐心解答,为该生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表现了辅导员对该生是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学生能体会到温暖和关怀,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与该生进行谈心谈话时,对于他的一点小进步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认可,使学生慢慢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信任辅导员,并且为了达到辅导员的预期而愿意付诸行动去改变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

4.勤与班干部、任课教师沟通,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育的优良效果不是单凭辅导员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多方的力量协同努力。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与班干部沟通,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等,班干部作为信息员要做到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的工作;勤与任课教师沟通,在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同时,告诉任课教师该生存在的问题,建议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对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另外,辅导员要结合任课教师的力量,从专业课程和学习生活方面深入学生,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效果。

四、结语

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教师任重道远,必须学会借助学院领导、班主任、班干部等的作用力,与学生用心沟通,用情交流,不断提高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危机识别能力,做好心理育人工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旷课心理咨询辅导员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高职辅导员对旷课学生的管理初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大学生旷课行为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旷课猖獗愁坏沙特教育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