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文化角度品析英语演讲稿的特色
——以拜登胜选演讲稿为例

2022-02-06郑海鹏雷晴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西方人演讲稿中英文

□郑海鹏 雷晴岚

2020年11月7日,美国大选胜选总统拜登在特拉华州的威明顿发表了胜选演讲。演讲内容主要强调重振信心、平等团结;恢复得体、捍卫民主、再现活力;重拾美国灵魂、让美国重新被世界尊重,演讲充满激情和感染力[1]。中英文演讲稿都有着自身独有的特色,要想获得英语演讲稿的主要信息,就得整体把握英语演讲稿的特点,包括词语、句法和语义的等方面,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充分展现英语演讲稿的内涵与价值。

一、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文演讲稿的差异对比

(一)价值取向的差异。中英文演讲稿中不同的形式与内容都反映出各自价值取向的截然不同。对于美国听众而言,不管是“I”还是“We”都侧重于指个人,中国人就普遍用“我们”这个词来指代个人[2]。因为西方人强调个体性,西方个人主义发展成为价值核心并付诸于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认为有了个人才会有社会整体。相反地,东方人重视整体性,“牺牲小我而保全大我”的思想且注重整体利益的价值观早已植根于民心并成为了人们衡量道德的标准;通过以下例子便可展现出这种差异:

例1 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为基层松绑减负[3]。

例2 We stand again at an inflection point.W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efeat despair and to build a nation of prosperity and purpose.We can do it.I know we can.I've long talked about 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America.We must restore the soul of America.[4]

从例1可看出,中国政府演讲者使用“我们”来强调集体的力量和社会的和谐;例2中拜登用连用五个“We”,更多是为了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美国的美好前程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折射出了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的价值取向,靠竞争来取得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语言习惯的差异。就习惯而言,中国演讲者会穿插儒道思想、国粹、工匠精神等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来阐述和支撑自己的观点,在泱泱大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形象下,演讲内容主要以人民和国家大事为主轴,而不会提及演讲人的家庭小事或者相关人物。但在西方演讲中,演讲者普遍会举自身经历或是身边人的例子来论证分析[2],在该篇演讲稿中,拜登就是运用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来表达对家人给予自己爱和不懈支持的无限感激。

例3 As I said many times before,I'm Jill's husband.I would not be here without the love and tireless support of Jil...going to have one of your own in the White House and Jill is going to make a great first lady.[4]

例3大致讲述了拜登的妻子吉尔为教育事业辛勤付出,她值得第一夫人这一身份。在拜登描述自己家人的事迹,让听众能够感受到这一过程的亲切与柔和,也更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仿佛是朋友之间的对话。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场合下,思维方式不同导致所表现的行为也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的,想问题直来直去,说话开门见山,毫不隐讳,例如他们在表达爱意之时,会直截了当地说出“I love you”这三个词[2],而中国人的思维偏于曲线式,说话含蓄迂回,感情外露是不得赞许的,同样对于爱意的表达则更多体现在日常小事中,例如下雨为心爱之人撑伞、做美味佳肴等,而不会体现在直接的话语中。在拜登的演讲末尾中,则体现在他直接分享了原创的赞美诗:

例4 And He will raise you up on eagle's wings,Bear you on the breath of dawn,Make you to shine like the sun,And hold you in the palm of His Hand.[4]

通过这首诗开口见心地表达对已故的儿子波伊的思念,同时为近年因可怕病毒而失去挚爱的23万多个家庭提供些许慰藉。

(四)社会关系的差异。西方人平等意识很强。无论贫富,每个人都尊重自己,任何人都不允许侵犯自己的权利,西方国家的社会关系复杂,社会群体繁多,例如LGBT等群体,在此篇演讲稿中:

例5 Democrats,Republicans and independents.Progressives,moderates and conservatives.Young and old.Urban,suburban and rural.Gay,straight,transgender.White.Latino.Asian.Native American.[4]

例5中所提及的“同志”“异性恋者”“跨性别者变性”等词眼在演讲中是普遍存在且毫无争议的,因为西方国家思想较为开放和自由,法律也承认这种个性和包容性,但在中国则受到道德伦理束缚,同时中国人封建思想在现在看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虑到各个方面的不可操作性,如社会认知、法律颁布等,这类社会群体普适性暂未通过法律的合法化,因此这些敏感词眼自然也不会出现在正式的演讲稿中。

(五)生活礼仪的差异。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为大国典范,在正式的政治演讲中,开头通常为“各位代表”“尊敬的……”等比较官方的称呼词,但在本篇英语演讲稿中为“My fellow Americans”(译为:我的国人同胞们)则显得较为随性,但能够消除总统与人民之间的因身份不同而产生的的隔阂感,演讲氛围也会更加轻松。中国人对于生活上的礼仪会较为礼貌和谦逊,通常用委婉和含蓄的方式表达,西方国家则会更加随意,没有太多顾虑,从上述例子也可看出西方人会更加推崇个人自由,崇尚独立自主、个人奋斗,喜欢张扬的个性。

例6 Kamala,Doug-like it or not-you're family.You've become honoraryBidens and there's no way out.[4]

例6译为:“卡马拉,道格(注:哈里斯的丈夫),不管你们喜不喜欢,你们都已经成为我的家人。你们已经成为了名义上的拜登家人,无路可逃。”[4]其中“不管你们喜不喜欢”和“无处可逃”都含有调侃之意,意为大家成为了一家人,要一起为国家做事了,带有轻松的幽默感,让当时的氛围更加活跃,而中国的演讲氛围相比之下极其威严庄重,不可掺杂任何幽默调侃之意。

(六)文化内涵的差异。文化内涵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财富而形成的精华,每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大不相近但又各具特色。

例7 But once again,America has bent the arc of the moral universe towards justice.[4]

例7译为:“但美国又一次将道德之弧弯向了正义。”[4]在未充分了解美国历史文化前提下,对于非美国的听众而言可能不太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才得知这一说法源自于19世纪的西奥多·帕克,他是美国的牧师、社会改革者和废奴主义者,曾为逃跑的奴隶伸出援助之手,也是协助约翰·布朗袭击哈珀斯费里军工厂的秘密委员会成员之一,原文是“横跨道德宇宙的弧线是漫长的,但它偏向正义”,用此句来阐述了拜登自己通过激烈的演讲竞争,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人民的支持,是“正义之举”,自己当选总统是极为恰当的不二之选。

二、结语

通过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英文演讲稿的差异进行了品味和分析,我们可知中西文化差异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我们都应就这种差异给予尊重和理解,在相互交流碰撞中进行融合和升华,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同时也得出英语演讲稿的特色如下:一是选词上通俗易懂,不掺杂高级词汇,从第一人称视角来阐述,不仅能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还有利于双方的情感交流。二是句法上概括性与具体性语言相统一,例如:先抛出问题,再进行解答;先说明事件结果,再论述原因等,逻辑思路清晰,交替使用还能增强节奏感,句与句前后不抽象不具体,二者相辅相成。多运用排比句式,使得语势得以强化,情感得以升华,气氛层层加强,意境步步深化。三是语义上洗练精辟,无赘余之意,易于听众理解稿中内容,文化内涵丰富且极具美国特色,避免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充分品析和掌握中英文演讲稿的七大差异和三大特色,以便更好地翻译英语演讲稿,从而使译语受众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猜你喜欢

西方人演讲稿中英文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怎样写好演讲稿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消失的演讲稿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