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特藏室之空间功能拓展
2022-02-06王球云
王球云
(江南大学 图书馆,江苏 无锡 214122)
高校图书馆特藏室是高校图书特色资料建设的重要场所,它能充分彰显高校的文化底蕴,展示高校的办学特色。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的图书馆陆续建立了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特藏室”,强调传承本校文化的精神力量,肩负保存本校文化传统的责任,在研究本校历史、支持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特藏室的文献资料,是根据学校办学传统、专业特色,经过长期建设而形成的。特藏室如何建设,已有一些相关研究,而对于如何拓展其空间功能的成果,却较为鲜见。有论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大部分用于储存文献资源和为用户提供静态阅读,其空间布局与设计形态与现代化的图书馆空间具有很大的差距[2]。有论者提出,传统意义上的“以馆为中心、以馆藏为中心”的空间建设思维模式和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推动图书馆知识内容的开放获取[3]。空间功能包括物理空间和利用空间,物理空间受图书馆整体建设规划而有所限制,利用空间却可以得到充分拓展。在新时代,数字化与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特征,图书馆特藏室也应顺应时代特征,满足读者的新需求,拓展空间功能,将其打造成集阅读、研究、交流、休闲于一体的多维学术空间,显得尤其必要。
1 图书馆特藏阅览室之空间现状
传统意义而言,高校图书馆特藏阅览室多处于一个偏僻角落,把特藏资料置放一处,或将其敞开任意取舍,或将其密闭而严格保护。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图书馆特藏室,处于图书馆5楼一个相当空旷的室内空间,分成两边,一边是期刊阅览室,一边是几排书架,放些所谓的特藏资料,旁边安置几张桌子,再挂个特藏阅览室的招牌。特藏阅览室很少有人光顾,读者门可罗雀,诸多时候甚至灯光都可不开。诸如此类的特藏室在各高校图书馆并不鲜见,仅发挥为读者提供阅读的物理空间功能。这种现状的形成,与以下原因相关。
1.1 重收藏轻利用
一般高校的图书馆特藏室收藏种类繁多庞杂,但并不知特在何处。室内或有不少成系统的镇馆之宝,比如《四库全书》之类,或历经数年的孤本、善本、拓本等。但所收藏的资料,相对冷门,多晦涩难懂。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在重理轻文的影响下,文科学术资源普遍偏少,学术氛围不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经岁月沧桑的各类藏书变成闲书,孤零零立在书架上,积尘不薄,书页渐渐发黄变黑;特藏图书或密闭于玻璃框的架子里,难以体现其应有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
1.2 重实物轻数媒
在信息化的新时代,读者借书还书数量与频次不断下降,利用纸质图书显著减少。图书馆本应与之相应调整,重新考虑资料利用,重划空间布局等。然而,大多图书馆存在着重实物,轻数媒的现象。即重视整齐划一的书架与纸质图书,重视空调、热水等硬件的改善,但在查询、利用乃至小型交流的数字媒体设备较为缺乏。这种现象在特藏室更是如此。特藏室除纸质图书等文献资料外,缺乏系统的、珍贵的数据库,对馆藏的善本、孤本的数字化进展异常缓慢,或干脆缺乏数字化计划。这固然与数媒经费支出受限,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1.3 重摆设轻阅览
尽管特藏室所处楼层相对偏僻,依然比较注重摆设。比如,一边放几排书架,一边放几张阅览桌子,这是传统图书馆阅览室的基本模式。在特藏室,考虑读者较少,阅览桌也干脆省略了,专业工作人员也省略了;特藏室没有了阅览功能,更加无人问津。笔者所工作的特色馆藏资源室,每年只有寥寥无几的师生查看一下相关研究的数据,或偶尔搬弄几本书籍,鲜见有人在此处认真阅览。
2 图书馆特藏阅览室之空间功能拓展原则
图书馆特藏室的文献资料历经长期积累而成,对于该高校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学术价值。它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满足读者更高需求的有利场所。特藏室要充分展示其特色,发挥其利用功能,就要充分考虑拓展其空间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种拓展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2.1 美学原则
图书馆本质上是一个净化读者心灵与遨游知识大海之所在,瑞士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汇聚地,灵魂的疗养院”[4]。在传统意义上的特藏室中,众多发黄的旧书或厚实的新书,呆板陈列于书架里,灯光昏暗,让人心情压抑,即使重视摆设,也无非是工工整整而已,显得陈腐、呆滞,与美学原理背道而驰。因此,空间设计应满足高等学校的美育要求,培养读者的高尚情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过程是一个自由自觉的教育过程,使受教育者被美的事物所吸引与滋润[5]。图书馆特藏室突出美学原理,更能吸引读者或学者到特藏室从事学习、研究与交流。一个赏心悦目的阅览空间,一个有着敦实厚重的木书架,配上古色古香的图书,与柔和静谧的灯光交相辉映,营造高雅大气的读书氛围,读者又何乐而不往呢。
2.2 创新原则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文化传承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功能。特藏室要继续发扬藏、借、阅的传统空间功能,同时,根据新时代知识信息爆炸的特点,也要不断拓展空间服务内容,增加新功能,将其打造成学术交流与创造知识的场所。为此,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要协同拓展与优化,使其功能由单一转向多元,在传统文本收藏、阅览等知识输出功能之上,进化出新型的同行汇集、学术交流等知识创造功能。
2.3 便利原则
在信息化与数据化时代,便利成为一个重要的标签。然而,传统特藏室利用资料显得极为不便,借阅手续繁琐,阅读环境缺失。在智能化时代,特藏室优化传统借阅手续之外,除将必要的经典书籍整齐摆放于书架上,大多资料完全可以数字化,使更多读者了解和使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足够的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及师生交流的便利条件,形成信息串联,实现知识共享。
2.4 舒适原则
图书馆特藏室的空间应尽量满足舒适的原则,即满足学术化与休闲化的需求,主动激起读者阅读图书的兴趣。因此,在空间拓展上需最大限度遵循人性化,体现美观、大方、典雅的原则,使读者置身其中而深感愉悦。为此,特藏室完全可以设置个性化座椅、大小不一的空间隔离区间、满足短时的休憩场所等。也只有在舒适环境里,读者才更能充分潜心学术,吸收养料,拓展思维,创造知识,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3 图书馆特藏阅览室之拓展路径
根据上述拓展原则,特藏阅览室将不再仅仅承担珍贵文献收藏与专业特色展览等空间功能,应成为灵活的、多样的、富有动态交互的、协作性的学习、研究与交流空间。特藏室的空间功能拓展应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3.1 强化特藏室的专题化空间
专题化看似为特藏室建设路径,实则与空间功能拓展有莫大的关系,可以说,专题化是空间功能拓展的基础。特藏室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办学传统与专业特色。几乎所有世界名校都有自己独特的馆藏,即多种专题馆藏。特藏室不应只是挂一个特藏室的招牌,而应有具体的特藏内容,体现其独一无二的特点。比如复旦大学图书馆诗歌资料收藏中心,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南大人文库,海南大学图书馆以“热”为特色,进行热带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覆盖了热带农业、热带海洋、热带旅游、热带经济和热带资源等多方面。[6]当然,这种特藏室根据需要还可以进一步特色化,比如,南京大学的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就可以做成一个相当具有特色的特藏室。江南大学可以结合无锡的历史工商名城,在图书馆做一个荣氏专题文献特藏室。
3.2 拓展数据库终端的阅读智慧化空间
在信息化时代,打造智慧化图书馆是潮流所趋。近年来,各图书馆已开始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加强了资料建设,购买了不少数据库,但相对于图书馆整体的数字化进程来看,特色资源数据库仍显得设施不足、技术落后。因此,应最大限度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科学设备,对特藏室的文献服务进行整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文献信息与读者、管理人员等互联,统筹信息技术资源,构建智慧平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交互通道。特藏室不应局限于纸质图书的收藏与阅读这单一功能,而应基于数据库终端的便利,拓展其智慧空间。
3.3 拓展特藏室的学术交流空间
特藏阅览室还应有一个新功能,那就是成为最方便的学术交流场地。特藏室可以打造成一个围合或半围合的整体空间,引入不易令眼部疲劳的自然光,搭配大尺寸的书桌,以确保读者拥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在空间设计上,从进门到馆内空间布局、从特藏室大门的形状到室内书架及各种硬件设施的空间摆放、颜色的搭配都应尽量有所考究,有助于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特藏室还应设有会议桌、一体机等现代先进数媒设备,使之能够举行小型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进行研究生层次的相关教学与学术沙龙活动。
3.4 拓展特藏室的休闲功能空间
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学习与休闲已密不可分。打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和氛围,是高校图书馆拓展文化休闲功能的重要条件。特藏室应遵循休闲阅读的理念,打造品位独特的阅读环境,以启发读者对新知识创造所需要的灵感。目前,图书馆或书店的休闲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法国巴黎美丽霍顿斯书店就融合了法国文化的葡萄酒吧与书店,因此店内经常老客云集。特藏室也要尽量将其打造成师生的文化休闲之所。
4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特藏阅览室需摒弃传统意义上呆板而缺少人文气息的空间特征,打破以借阅为中心的传统格局,最大限度拓展空间功能。这种空间功能拓展并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却是一所高校体现办学传统和专业特色的重要展示场所。特藏室应充分拓展空间功能,彰显学校传统,体现时代特征,充分吸引读者,使之成为集读书阅览、学术探讨、知识创造、休闲交流的多维空间,更好地体现高校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