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政策抓机遇 共谋对策促发展
2022-02-06贾银松
□ 贾银松
2022年以来,受国内疫情、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审时度势,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国务院及时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视频专题会,强调扎实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尽快落地见效,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加强基建、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成为稳经济的重要引擎,这对钢铁工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为钢铁行业发展创造了新契机。
一、稳住经济大盘,增强责任担当
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部署稳经济工作。政治局会议综合研判,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在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党中央明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方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和发展。
政府以超常手段刻不容缓稳经济大盘。2022年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万人大会直通区县,明确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强调已确定的政策要尽快落地起效,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运用好,积极拓展扩大国内需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各部门将确定的6个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要于5月底前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全国各地区、各行业一起努力将政策落实到位,将经济大盘稳住。
部门、地方打超常规“组合拳”稳经济大盘。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拉动作用,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各地方政府相继部署落实具体措施,以超前谋划、超常规力度和手段积极拓展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等,使政策措施早到位、早见效、早稳住经济大盘。
二、把握政策要点,抢抓市场机遇
要把握好稳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要点。全面加强基建、扩大有效投资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牵引力,基建投资新政策、新工具密集推出,概括为“三新两快一组合”。
“三新”:即新提法、新举措、新进展。新提法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新举措明确,要精准投资有效发力,整体规划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基建项目,抓紧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在已确定每年4 000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东数西算”的投资力度和工程建设进度。新进展势头良好,1—4月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0%;各地开足马力加快重大项目启动,据26个省市初步统计,到5月中旬已有省级重大项目计划当年投资额达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
“两快”:一是进一步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节奏,截至5月中旬,发改、财政等部门发布,2022年用于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己全部下达,各地已经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5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加1.3万亿元;二是进一步加快拓宽融资渠道,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表示,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投资,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做好“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保障。
“政策组合拳”:聚集稳经济大盘,形成政策合力,建立起政策“组合拳”适时加力、靠前发力的调控机制,有效缓解资金端和项目端的“紧”和“缺”。以稳投资保稳经济的政策联动效应,既提振了市场信心,又为市场主体扩投资稳市场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
三、审时度势谋大局,促进行业新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钢铁界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抢抓全面加强基建带来的结构性新机遇。“基建新政”的主要特点概括为“六早”,即政策早定、项目早批、资金早下、债券早发、工程早干、效果早现。为此,钢铁行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结构性新机遇,做出新贡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国家工程为重点,树立保供保质稳价的经营思想,建立拓市场、提质量、打品牌的创新理念。
充分发挥好基建投资呈现出拉动钢铁业发展的新契机,钢铁行业要把握好这个特定的历史性结构性机遇。
把握好钢铁行业发展之势。要控量提质增效,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不动摇,持续推进绿色化智能化创新谋发展。
把握好钢铁行业改革之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适应“双控”市场环境,满足 “双碳”任务要求,实现“双高”(高质量、高效益)行业发展。
把握好钢铁行业运行之稳。坚持“三导向”原则,即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注重“三稳”工作,即稳运行、稳投资、稳创新。
总之,要充分认识“三新”,即新形势——强调稳住经济大盘成为要务,新任务——全面加强基建成为稳经济的牵引拉动作用,新机遇——投资拉动对钢铁业带来新要求和新契机;用创新的精神、改革的措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扎实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