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经济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2-02-06马冬梅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7期
关键词:县域人才信息化

◎马冬梅

自从计算机的诞生,全球进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产业革命,各个国家都在推动信息化建设,我国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大力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信息技术人才为支持,其中信息技术人才是推动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我国农村建设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仍旧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缩小城乡差距,需要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国家提出了振兴乡村战略。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人才的积极作用,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有助于现代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

一、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指信息化,主要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其通过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传播和利用,挖掘信息中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把握市场变化,让生产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管理、营销效率,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县域经济信息化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包括农村生产经营、政务处理、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内容,通过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分析,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县域经济是以县级区域为单位,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县域经济包括了县城、乡镇以及农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是国家经济的基本单位,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多个缓解,主要以农村经济为主题,而现代化是其发展的主流方向。

信息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主要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软件、通讯技术等产业的兴起。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并且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二十一世纪中,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势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知识经济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高新产业为主的新型经济,信息技术在其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可以推动我国从劳动密集型社会转向资本密集型社会,从而改变过去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的生产模式。

县域经济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加速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大量信息技术人才的支持。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信息专业学生不断增多,但是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中仍旧存在较大的信息技术人才缺口,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才不愿留在县城,且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信息技术人才无法适应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信息技术人才,为我国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县域经济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1.信息技术人才

《辞海》对于人才的定义为德才兼备、有才能的人,或者是有某种特长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对于人才进行了更加清楚的阐述,将其定义为: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可从事劳动工作,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总体来看,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具有时代特征。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科学理念下产生的各种具有信息功能的技术,通常是指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利用的技术总和。信息技术是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核心在于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其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融的技术,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网络。信息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前沿技术,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由此推断,信息技术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信息能力的人才。

2.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系统性: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包含了各种要素,例如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制度等,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实现人才培养目标。(2)规范性:人才具有典型性与标准性,因此人才培养需要深刻、准确,并且可以获得相应的教育效果。但是从实际来看,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会更具自身的实际情况基于标准形式进行调整。(3)稳定性:人才培养不是个别的、偶然产生的,而是通过大量教育实践进行总结与概括,能够根据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规律,经过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过程,因此一旦形成信息能力之后,就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不会突然消失。(4)变革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才培养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人才培养与社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因素有密切的相关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才培养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速变革,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上述要求之外,还需要关注继续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因此信息技术人才需要随时掌握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支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术,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避免滞后于社会发展;同时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了解信息化建设中涉及到的其他领域的知识,既要懂得信息技术,又要了解其他行业的知识,从而具备良好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人才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迈入新世纪之后,信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信息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国家经济总值的增长速度,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目前已经是我国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使得我国生活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县域经济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与结构都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1.信息技术人才数量较少

在信息时代下,随着信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导致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整个行业发展迅猛,加上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其增长势态相比,仍旧存在较大的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2016年教育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进行了数控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信息咨询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查,经过初步调查来看,信息产业对于人才需求量每年呈递增的趋势,但是信息专业毕业生仍旧无法满足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且高校人才培养具备时滞性的特征,导致信息技术人才缺口问题无法快速解决。

2.信息技术人才发展不平衡

信息技术人才可分为高端人才、中端人才和低端人才,高端人才多为精英人才,中端人才多为白领,低端人才多为蓝领。人力资源配置会影响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而对行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若一个行业中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低端人员过剩,不但无法推动行业的发展,反而会导致成本的增长;缺乏高端人才会限制行业的拓展,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从我国信息产业的人才结构来看,中低端人才所占比重数量较大,高端人才比重小。这与我国科技发展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但是高端人才仍旧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万人中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不超过20个。从信息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人才结构存在三角形的特征,高端人才仅有10万,中端人才为40万,低端人才超过100万,而高端人才正是各个企业所需的人才;低端人才较多,导致成本进一步升高。

3.信息技术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实现的,一方面是通过高等院校培养实现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力量设立的信息培训机构实现的;同时还有包括企业中的岗位培训以及海外留学等途径,为社会发展输送信息技术人才。在这些渠道中,高等院校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而我国信息技术人才总量不足,加上信息技术人才结构不均衡,导致供求矛盾愈发突出。随着分工的细化,新型产业的出现,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从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层面来看,其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软件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智能技术人才等方面。

四、县域经济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原则

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信息技术人才,为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服务,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人才培养创新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原则:(1)以农村产业结构为依据,进行层次化的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数量的需求,更要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结构的优化。根据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以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信息技术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高端人才,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第二种是中端人才,具有较好的应用能力;第三种是低端人才,掌握了基础的信息能力。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中有着不同的岗位和要求,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分工合作,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更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2)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建设完善的培养体系。培养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不能经由高等院校来培养,更是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政府需要提供有效的财政支持,各大高校也要提供教育资源支持,培训机构需要引入产业之都,加强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联系,建立政府、院校、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优化信息技术人才结构。

2.培养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

虽然目前高校毕业的信息技术人才较多,但是综合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仍旧短缺,成为限制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培养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成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针对这一现状,政府需要加大信息专业研究所的培养规模,并为高端人才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持,并充分利用现有高校教育资源,扩大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时在非信息专业中也要增加计算机、软件课程,加强各学科的交融,培养复合型人才。

3.培养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

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速度要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于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仍旧没有达到现代化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分工的细化,信息化工作成为多人协同工作,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从而高端的软件设计,到工程师、变成人员逐渐分层的格局。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职业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获得社会的关注。

4.培养基础型信息技术人才

从实际来看,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缺乏的是各种程序员和技术工人,基础型信息技术人才从事的都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此类人才培养不能仅依靠高等院校的培养,还需要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扩大人才培养渠道,从而提高信息技术人才数量。

5.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从基础教育着手,增加义务教育中信息知识的比重,通过信息教育,提高农村青少年的信息能力,培养其信息思维,从而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让更多的农村青少年选择信息专业,并注重农村教育中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设施的建立健全,提高农村信息意识。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相关政策,并且高等教育中的信息课程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并且需要采取定向培养的模式,避免面面俱到但缺乏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关系,重视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投入基层工作中。

6.强化学校与社会的职能

高等教育是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县域经济的要求,采取多角度的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职业教育还需要根据行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确定培养方向与目标,最大程度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除了学校之外,职业培训机构在信息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学历教育,其具有灵活高效、目标明确的特点,更加受到现代年轻人的青睐,其主要是采取订单式的培训方式,面向企业与厂商,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进行培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机构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受到各种群体的关注。

五、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信息技术不仅为我国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在提高生产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上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因此县域经济现代化发展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而这离不开信息技术人才的支持,因此需要结合县域经济的特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推动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

猜你喜欢

县域人才信息化
人才云
月“睹”教育信息化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