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四横四纵一环”网络化综合运输通道形成
2022-02-05
近日,由京津冀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编制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白皮书(2014—2020年)》印发,全面梳理了7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成果。
京雄津保形成“1小时交通圈”。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1.04万公里,较2014年增长33.6%;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3万公里,较2014年增长29.2%;9个京津冀规划机场全部投入使用。“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以北京市、天津市为核心枢纽,贯通河北省各地市的全国性高速铁路网已基本建成。区域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北京和天津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0.5小时通勤圈”加速构建。7年来,京津冀强化公路交通协同共建,待贯通路、瓶颈路基本消除。3地基本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任务,“单中心、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京津冀不断深化港口协同分工和合作,基本形成以天津港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巩固河北港口大宗散货运输功能的错位发展、有效互动的良好格局。在航空方面,“双核两翼多节点”的京津冀机场群已经布局完成,机场陆侧交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市四大机场均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快线。38条跨省公交线路服务环京居民出行。7年来,“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区”建设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
京津冀创新运营模式,加快构建多层级轨道交通服务体系。目前,北京清河站、北京西站和天津站等铁路站已实现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共享、安检互认,多个铁路站实现高铁与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便捷换乘;38条跨省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服务河北省廊坊市、张家口市等17个县市及地区,日均客运量约27万人次,有力支撑了环京地区居民日常和通勤出行。
货运方面,三省市强化对接,全力推进货运铁路建设、大宗货物“公转铁”等工作。截至2020年底,北京、天津和河北货物到发铁路运输比重分别达9.67%、20.77%和12.5%,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不断打通,港口大宗货物“公转铁”运输需求基本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