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视角下吉林省乡村振兴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2-02-05王文昭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闲置吉林省资源

王文昭

(1.吉林省普惠金融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24;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金融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4)

一、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实现乡村振兴,实际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

2021年3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和吉林工作讲话的重要指示,提出八“新”的发展目标,即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科创能力实现新提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实现新成效,数字经济聚合新动力,生态文明开创新局面,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以及治理效能再上新台阶。这八“新”体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实现振兴突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心,也是未来吉林省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到创新、绿色农业、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理念,也给吉林省乡村发展指引了方向。

共享经济作为信息化时代下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共享经济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也是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1]本文首先对共享经济理论以及共享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共享经济的视角对吉林省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最后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提供建议。

二、共享经济与乡村振兴理论分析

(一)共享经济理论

共享经济理论起源于美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共享经济又称为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以出租或出借的方式,将社会闲置资源进行重新利用,创造出新的价值。共享经济的核心在于信息与资源的共享,通过让渡使用权或经营权使资源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资源的使用率,使闲散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000年以后,随着Zipcar、Uber、Airbnb的相继问世,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认可,学术界对共享经济理论的研究也逐步开始。

关于共享经济内涵的研究,Colleen Walsh(2014)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没有中介的直接交易制度,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分享社会资源,节约社会成本;博茨曼(Botsman)和罗杰斯(Rogers)(2015)认为共享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协同消费,其核心是共享,通过网络或面对面形式实现资源和需求的匹配。王喜文(2015)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共享生产、共享消费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汤天波、吴晓[2](2015)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实现闲置资源再利用的新范式。虽然学者们对共享经济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在建立网络平台和共享使用权两个方面的观点都比较一致。

关于共享经济本质的研究,里夫金(2014)认为共享经济实际上是集体利益和他人分享精神在资本主义市场的一次颠覆,他的本质在于“协作大于竞争”;Kim J(2015)等学者认为共享经济是建立在双方资源平等分享和交易对等的基础之上,本质上是一种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郑联盛(2017)提出共享经济本质是通过技术手段让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实现短期让渡,并使闲置资源所有者获得相应的收益权;刘蕾、焉章华(2017)认为共享经济的本质实际上是从“去中介化”到“再中介化”的过程,是解决资源闲置问题的一种被动创新。学者们对共享经济的本质看法都比较一致,认为共享经济的本质实际上是闲置资源再分配和再利用的过程。

关于共享经济的影响研究,弗雷姆斯塔德(2016)认为,共享经济可以使闲置资源获得经济效益,使用者也可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因此共享经济是协同消费的产物。[3]周业安(2017)认为,共享经济不是简单的租赁,而是一种规模效益的体现,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带来经济效益。郑联盛(2017)认为,共享经济可以盘活存量,减少增量,对资源有着显著的节约作用,投入有限成本,促进协同消费,是一种互利互惠的新范式,对发展绿色经济有着积极意义。[4]

(二)共享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综述

贾佳、周晨(2018)提出共享经济有助于消融乡村与城市的差距,共享农庄、特色小镇等产业可以吸引更多资本,成为乡村振兴的良好载体,但是在此过程中,顶层设计任重而道远;宋海峰(2018)认为,共享经济有助于改变传统农业原有架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然而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共享经济战略区域间不平衡问题显著,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努力。刘君(2018)认为,共享经济融入乡村农业,可以有效解决闲置资源问题,降低资源浪费,实现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种生态经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张松(2019)认为,农村共享经济发展具有必然性,共享经济可以加速农村经济创新发展,激发活力,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三)共享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1.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多余的农产品、闲置的土地、农屋、农用机械、无人打理的鱼塘、山林等资源造成了农村有限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共享经济模式下,通过搭建共享平台,借助互联网发布信息,可以打破信息壁垒,将闲置的资源进行重新开发和利用,使之发挥新的价值。[5]例如随着城镇居民对乡村休闲旅游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愿意去农屋体验田园生活。借助共享平台,将农屋的使用权流转给企业或者个人,将闲置农屋重新利用起来,农屋拥有者可以收取租金,企业可以获得经营收入,个人也可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共享农屋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融合的步伐。

2.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共享农屋需要清洁、管理、餐饮等服务人员;共享农业需要电子商务、育苗、种植等技术人员,共享经济的发展为乡村农民提供大量的灵活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就近就业的机会。共享平台对就业人员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方向,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方面贡献突出。

3.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绿色经济发展

2021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共享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共享经济盘活存量、减少增量的理念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享经济通过分享有限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减少投入,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效率,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促进了乡村绿色经济的发展。

4.激发乡村经济创新发展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改变了乡村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理念,促进了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共享经济成功的关键在于理念的创新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共享经济广泛的应用场景带动了农村新经济、新模式,共建、共享、共管的共享经济理念为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激发农村经济的创新与活力。[6]

三、共享经济视角下吉林省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

与城市共享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吉林省乡村共享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近年来,吉林省政府、人社厅、地方相关部门都对乡村共享经济发展给予重视,多次展开相关调研,发布了很多关于促进乡村共享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

吉林省人社厅、吉林省政府多次举办共享经济创新论坛、互联网+分享经济新商业模式高峰论坛等,展开共享经济平台分享,传播共享经济新理念,从政策、保障、服务等方面群策群力促进吉林省共享经济的发展;

2020年5月,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鼓励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

2020年8月,吉林省人社厅开展共享经济推动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实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实际情况,并表示鼓励建设共享经济产业园,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2021年6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意见》从总体要求、发展布局、重点任务、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五个方面对吉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进行规划,旨在提升吉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意见》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特色民宿,破解关键证照办理”“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改善乡村旅游整体环境”“完善利益共享机制”“盘活闲置宅基地和住宅,整合资源创建民宿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等,都从政策方面体现出大力支持吉林省乡村共享经济发展的力度和决心。

(一)共享农业

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地带,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但农业信息化、规模化发展一直较为薄弱。近年来,在党中央、吉林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推动和村政府的帮扶鼓励下,共享农业有了一定发展。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光东村的“共享稻田”项目,以“共享”方式向社会大众推介和龙大米,为和龙农产品打开市场;长春市九台区清水镇成立锦绣山河经济联合设总社,将村里的闲置资源统一作价入股,共同开发高端苗木花卉种植,打造“苗木之乡”。共享人才、共享技术、共享渠道的共享理念盘活了乡村的闲置资源,也让村里有了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的基础;吉林省延边州南坪镇高岭村“智慧农场”共享小驴驹项目,认养人员只需缴纳一定的饲养费用,通过共享农场、共享饲养员的方式饲养小驴驹,毛驴长大后可以牵回或者由农场回购。共享小驴驹解决了农场饲养小驴驹的成本问题,也扩大了农场的规模效益,为农场带来经济效益。

(二)共享乡村旅游业

截至2021年4月,吉林省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34家,其中5A级景区7家,4A级景区73家,3A级景区103家,2A级景区42家,A级景区7家。2019年,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24 696万人次,接待国外游客121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37万人次。全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活跃。近年来,为大力推进吉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一批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名村也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吉林省共有特色小镇80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名村76个。吉林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给农村共享经济带来新契机,共享民宿、共享庭院相继发展起来。延边州西城镇金达莱村“共享庭院”,将村中21座闲置庭院整合起来,通过共享平台发起认领,消费者购买使用权,可以享受田园生活,还可以享受周边旅游项目优惠;“爱彼迎”平台中的吉林乡村民宿,将闲置农屋重新改造利用,为消费者提供特色住宿环境,也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四、共享经济视角下吉林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参与度不高

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整合大量闲置资源,形成规模效应。然而目前吉林省土地制度改革还未全面完成,管理松散,乡与乡之间协同工作较少,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农村资源的整合。农村居民小农经济意识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村集体的凝聚力不足,村民对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认知较少,不愿意积极主动学习,对共享经济多元主体的发展模式持怀疑态度,农民参与度不高。地方政府落实政策的滞后性也导致农村共享经济发展缺少规划,具体运营机制不完善。

(二)农村共享经济水平不高

虽然吉林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但是在资源整合和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农村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很多共享民宿只是简单地改造闲置农屋,并没有发挥地区特色,同质化严重,“千村一面”,市场竞争力不大。其次,共享理念有待提升。共享乡村旅游业不仅是资源的共享,也是服务的共享,然而目前大多共享旅游只做到了资源的开发,却没有与之配套的优质服务,距离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三)缺乏技术人才

在农村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不可或缺。共享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消费需求和闲置资源整合之后的精准匹配。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持,这个技术不仅是构建共享平台的需要,也是开发共享资源的必备条件。因此,虽然共享经济已经在农村发展起来,但是农村空心化严重,很多高科技人才不愿去农村发展,导致目前农村共享经济发展相对粗放,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农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共享经济的理解有限,对共享中的权责认识不清,视野不够广阔。共享经济在技术推广、服务提升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

五、结论与展望

共享经济是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共享经济助推吉林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长春市九台区清水镇、延边州和龙市光东村、西城镇金达莱村、吉林市丰满区等多个地区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农民参与度不高、共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才匮乏也制约了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普及共享经济理念,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不仅要从政策上,更要从资金上、技术上助推农村共享经济多元化发展,打造集地区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种植、线上销售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模式是未来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闲置吉林省资源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