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管新规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2022-02-05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资管理财产品激励机制

胡 茵

(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金融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4;2.吉林省普惠金融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24)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我国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资产保值与增值的需求,为我国优化投融资结构及实体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业银行在“理”“汇”“贷”“存”等传统业务格局中,逐渐将“大资管”与“财富管理”作为商业银行未来战略发展的关键。在资管新规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却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瓶颈,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成效。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对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与平稳发展至关重要。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管当局提升了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出现了规模放缓现象,商业银行不再像以往那般追求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而是将业务重点放在理财业务发展模式转型层面。首先,在理财业务的运作模式上,我国商业银行封闭式理财产品虽然在规模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开放式理财产品却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阶段。2019年末,开放式产品的资金余额已增长到5.24万亿,其在市场中的份额增加到35.23%,资金规模增幅显著提升;而同期封闭式产品的市场份额却出现明显下滑迹象。其次,在理财产品类型上,截至2019年末,非保本收益产品逐渐成为理财市场的主流,余额高达10.91万亿元,占总余额的71.83%。与此同时,保本浮动理财的余额却下降了4.23%,占比仅为20.31%。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非保本浮动理财产品逐渐成为理财市场的重要产品和主流业务。最后,从银行规模看,大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占据市场主体地位。国有大型股份制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理财产品数量、资金规模及客户数量占据主导地位。银保监会于2018年9月28日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简称“理财新规”),强调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展开全面的监督与风险管控。其目标在于消除理财业务市场的不确定性,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及理财产品的设计与发展,确保整个理财市场的可持续发展。[1]据统计,现有国有大型股份制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理财资金余额占总资金余额的70%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型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产品种类、资金规模、用户方面的雄厚实力,更受到客户的青睐;而对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其理财业务规模较少,获得客户的认可度较低,从投资者类型来看,个人投资者占主导,约占理财资金余额的 50%。[2]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理财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缺乏激励机制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净值型产品管理政策要求,需要在销售环节、系统完善、风险管理及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强管理,加大理财业务人才储备力度和完善内部激励机制,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重要基础。[3]从风险管理与投资研发的角度出发,我国商业银行理财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子公司发行的产品间接进行股权类投资。然而,银行附属的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在权益类投资项目具有准入资格,但却存在投资经验不足的问题;与基金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的投资经验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因此,吸收并储备拥有权益类投资经验的高级人才,是银行资管公司开展理财业务转型的关键。在当前资管新规背景下,在银行保本理财转变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环境下,商业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要确保投资范围符合政策要求,并要实现独立管理、独立核算及独立建账的基本目标。在构建净值型系统与执行全新定价模式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仍然缺乏具有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在产品销售层面上,理财业务的销售体系缺失激励机制,产品的推广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完善和优化理财专业人才储备与激励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理财业务转型的首要任务。

(二)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相对单一,服务差异化不够明显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普遍存在产品种类相对单一、服务差异化不够明显的现象。通常来讲,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者规模庞大、风险承受力较低,相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及服务缺乏竞争优势。与券商、基金公司等投资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所发挥的资产配置功能有限。根据相关调查,银行客户普遍属于风险厌恶型,低风险、低收益是其理财的基本诉求。[4]然而对于高净值投资者来讲,收益和风险是需要兼顾和衡量的,其较为基本的投资需求是确保较高收益率,但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普遍较低,难以满足高净值客户的投资需求。此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差异化产品较少,银行提供理财产品和服务类型有限。因此,银行应根据客户需求,研发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使高净值客户逐渐成为银行稳定的客户群体,增加客户流量,增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优势。

(三)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研发能力有限,竞争力不足

伴随着监管机构“表外业务”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表外业务”的“不断回表”进程的加快,中小型商业银行又可能面临资本不足的难题。这导致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构建过程中,为了满足监管要求,需要维持大量资本,而监管资本的存在,会弱化资本的研发能力,这会对理财业务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尤其面临较大压力。此外,资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独立运行、分开建账,对产品的集中度与资金投向也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和限制,这也加大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由于我国很多小型或中型商业银行不具有经营衍生金融产品相关资质,或者其衍生工具的开发能力有限,导致其在理财产品研发和发行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在理财业务转型上也存在实际困难。中小型商业规模较小,由于地域限制等原因,业务运营与大型商业银行存在明显差距,社会公众对中小型商业银行普遍缺乏信任,导致中小型商业银行理财市场份额较小,竞争压力较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发展路径

(一)构建激励机制,注重理财专业人才培养

商业银行在推广和销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向投资者推荐契合其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由于资管新规背景下的理财业务是智力密集类行业,因此对理财业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应构建市场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激励机制,加强理财专业人员引进与培养,使战略决策与激励约束相一致。在理财专业人才培训方面,要加强理财销售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合规培训,加大对不合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加强向投资者推荐、解释理财产品对不同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方面的培训管理,以确保理财产品销售的成效。在理财专业人才引进方面,可以引进拥有丰富营销经验、较强研发能力的经理和团队,并吸收券商或公募基金的管理经验,构建集风险管理、估值、研发于一体的优秀团队,促进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此外,在激励机制的长期构建中,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理财专业人才储备的需要,完善内部激励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吸收的实效性。譬如可将培训成效、能力评估及业务水平作为内部激励机制构建的抓手,确保激励机制的持续性。

(二)细分客户,丰富理财产品类型

目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与投研体系日趋完善,银行应加强在衍生类、权益类理财产品的优化设计。在符合资管新规的前提下,要设计差异化的理财产品与服务,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投资理财需求。银行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确定各种客户资源在理财业务中的价值,做好合格投资者分类工作,通过客户细分机制的构建,使金融机构、创业企业及高净值投资者得以区分,根据不同客户投资习惯和需求,设计相应的理财产品和服务。[5]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借助区域优势,构建区域客户理财机制,以点到面,循序渐进地提高银行的客户流量。从客户营销的角度,商业银行应将线上、线下营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金融产品投资起点降低到普通客户能够接受的范围,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客户范围,提升客户数量,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力。商业银行还应更加关注客户理财产品的体验,将智能化与网络化作为产品服务的载体,通过定制化、无缝隙、全渠道的数字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

(三)增加中小型商业银行资本,提升理财产品研发能力

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主要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本构成。中小型商业银行应从发行股票、增加留存收益或发行长期次级债券等方式增加资本规模,提高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满足资管新规的政策要求。在衍生品资质获取上,中小型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对经营衍生品的要求,从业务经营、业务扩展及产品研发等方面满足监管相关条件,提升银行抗风险能力。在产品研发方面,中小型商业银行应加强与高校紧密合作,通过构建理财业务研发团队、销售团队,运营团队,使银行具有金融衍生工具开发与运营能力,使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竞争劣势得以弥补,优势得以凸显,以应对在资管新规背景下,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和发展,为进一步开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奠定基础。

四、结语

在资管新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理财业务的平稳转型和健康发展,应加强各部门的协同效应,注重理财业务运营体系的构建,加强理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强调细分客户,优化理财产品与服务功能设计;提升中小型商业银行资本规模,增强理财产品竞争力,从而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资管理财产品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金融生态重塑在即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