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规避会计信息质量中的无意失真
2022-02-05刘辉
刘 辉
(陕西交控物产管理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8)
会计工作主要用来归集并计量、核算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及资料,按照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财税法规的规定,运用设定的方法和程序,通过专业的处理真实反应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等,进而通过分析比较,处理成有助于应用和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产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年度计划,长短期规划,资金筹集与使用等,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因此必须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具备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要求,也是会计系统控制和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的关键。
所谓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主要包含财务信息不实,会计事项计量与核算不正确或不准确,出现虚假记账、虚假报表及报告等,如延期或提前确认收入、虚列费用开支等。通常,会计工作严格依照准则及本单位的财务制度要求,规范按照财税法规进行计量和核算,严格履行内控财务体系,基本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定程度上规避会计信息质量失真。会计信息质量无意失真多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非故意过失,会计人员由于个人专业能力不足、财税法规理解不到位、职业素养不高等原因在核算过程中发生差错或失误,可能造成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降低会计信息可比性与真实性,不能及时可靠地反应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会计人员由于在某一段时间内工作内容多、思想压力大而出现的偶然差错,事后通过自查或内部审核发现并及时调整或纠正的情况,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一、无意失真与故意失真的比较
(一)出现失真的诱因不同
会计信息质量故意失真多为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组织安排会计人员刻意隐瞒、修改、虚列原始经济发生业务数据及凭证,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改变报表数据分析结果,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判断或得出错误结论。最常见的就是虚构业务收入及成本费用、延迟或提前确认收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坏账准备不实、虚列往来及工程造成资产严重不实等。如2020年瑞幸咖啡约22亿元财务舞弊行为,是一起有目的有组织安排的企业行为,成为轰动一时的财务造假事件。而会计信息质量无意失真的发生,事前无特定目标,也无明显的利益趋势,多为会计人员个人习惯,不存在企业行为。往往一些无意失真会给会计人员自身后期工作制造麻烦或者造成困惑,影响工作效率,出现阶段性分析结果偏离等问题。
(二)触发会计信息失真的机制不同
会计信息质量故意失真往往需要企业各层级、各部门进行集体造假,或业务部门需要出具虚假销售单据、成本费用开支原始凭证,或工程部门需要提供虚假工程合同及进度单,或物资管理部分出具虚假市场报告单等,同时需要企业各层级进行虚假审签,最终由财务部门进行计量并核算,形成虚假财务报表。而无意失真可能就是某位会计人员的工作失误,或财务部门内控机制不健全,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所致,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往往无关,独立发生并存在。
(三)造成的后果不同
会计信息质量故意失真本身目的性就很强,就是为了让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判断,便于企业投融资,调整会计期间收益,误导消费者判断,诱导集团企业内部考核偏离,骗取企业上市,偷逃税费骗取国家补贴等,往往伴随着触犯国家法律或财税法规,造成不可逆后果。如瑞幸咖啡财务舞弊行为不但触犯法律,同时对中企在国外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社会反响恶劣。会计信息质量无意失真只造成单位内部分析出现偏离,财务统计数据不准,各期财务数据可比性失真,严重的无意失真行为会误导企业对经营行为做出短期错误判断,造成税收处罚等,一般会在上级部门巡视检查,或中介机构审计、税务部门稽查过程中被发现并进行追索调整,不会造成过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四)均须加以规避
无论是故意或者无意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虽然造成的结果不同,但均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可靠性造成影响,出现长短期数据分析偏差,误导管理者或企业财务报表需求者做出错误判断,所以企业应该努力加以规避。无意失真如果不加以规避,长期存在会对外呈现出财务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不规范,内控不完善,也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税收处罚风险,影响企业纳税等级评定等。同时企业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积极规避故意意失真行为,不能盲目追求短期目标或短期利益。
二、无意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摘要描述不清楚,分析填列报表易出错。
会计凭证摘要是对记账凭证所记载的重要会计信息通过数字加文字等形式进行简要说明,是会计凭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检索目录的作用,同时也为查账人员提供基础信息和判断的途径和手段。常见的摘要描述不清楚的情况会有:报账部门人员不清、收支分类用途描述不清、调整凭证对应关系不清晰等。虽然财务软件可以做到分部门、分人员、分供应商或客商进行辅助核算,部分常发生的或直接可以归口的项目不需要摘要明细到部门或人员等,但对于部门临时性挂账或不能准确归集的项目摘要,备注不清就会为后期入账造成麻烦。还有一些比如借款或预提费用,由于对用途描述不清,导致还款或冲账时需要翻阅原始凭证方可进行对应冲抵,增加工作量和差错率。财务部门经常会参与各种数据统计、分析或收集提供工作,当我们需要对科目发生额进行分析统计时,比如统计某部门全年维修费中电力设备的维修费用,如果摘要描述不准确、清晰,就需要翻阅大量会计凭证。又比如工资薪酬类凭证,如果不注明所发工资归属月份,出现“工资发放”摘要,对发放工资进行统计时,就会发现延期发放的工资需要查阅原始会计凭证。账务调整凭证,常见的问题就是只注明“账务调整”,不备注调整的原凭证号及问题,导致账目不清,难以核对。
因此,会计凭证摘要需要对重要信息进行提炼,甄别的完善部门或人员、归属时间、款项性质、用途、未分科目的类别及指向性凭证号等。为方便财务人员输入,减少凭证录入工作时间,可将常用凭证摘要进行系统备存,使用时调用,也可以使用电子文档单独保存,使用时复制只对个别部分进行修改即可,最终形成良好的编写习惯,提升会计凭证摘要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二)凭证附件不全,核算数据缺乏真实性。
会计凭证附件是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附件要能够基本反映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比如工程类会计凭证附件必须包含付款结算单、工程发票、工程审批立项书、工程造价合同、工程计量单及结算单,竣工决算报告及验收合格报告等,要能够充分反映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有一些企业对于会计凭证要求不严格,采购物资只有发票而没有收货单,培训费报销不提供参会通知及批复,预付款只有自制附件付款申请单,无对方收款收据或发票等等。会计凭证附件不全,一方面导致审核人员对业务的真实性无法准确判断,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财务人员准确入账,比如在费用结算过程中,无发票可以暂挂往来,待收到发票后记入对应费用,如果财务对会计凭证附件要求不严,付款时直接记入对应费用,可能造成未索取正式发票入账,也会影响税金,导致计量不准。
(三)往来核对不及时,形成损失或会计差错不能被及时发现。
企业出现坏账或无法支付款项的主要原因就是往来款项核对不及时,应收账款长期不核对并催收,一旦出现对方单位股权变动、业务部门人事调整、企业注销或自然人死亡,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有部分企业将无法支付款项长期挂账,一方面不希望主动对账支付款项,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应付账款核销条件进行擅自处置,应付款项金额较大,造成资产负债虚高。
(四)原材料及资产盘点不及时,造成资产不实。
为了加强资产管理,企业需对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材料等资产进行定期盘点核对,确认并核实盘盈盘亏原因,及时进行追偿或核销,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状态清晰。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将月末盘点留存于形势,疏于和实物及财务账进行核对,尤其部分餐饮企业采用依存定耗的办法推算期间成本,出现年终盘点账实、账账不符,加重年终财务决算工作负担,年末调整账务较多,各会计月度成本费用列支可比性下降,甚至出现资产虚高严重不实现象。
(五)科目设置不清晰,列支不规范。
企业会计科目设置应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同时根据企业特点及实际需要,在满足合理、相关、实用、清晰、全面等原则下进行细化。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企业较多使用“其他”、“暂存”、“市场户”、“代销品”等末级科目,这些科目大部分是归集临时性或偶然性发生的经济业务,但当出现多个客户同时挂入,又没有做到及时核对,且经常有调进调出业务发生,最终出现长期挂账余额核对困难,无法得到有效清理。还有一些企业科目设置过细,又未编制科目注释,比如出现“安全费”、“安保费”、“保卫费”并存,或“清洁费”、“保洁费”并存,“通讯费”、“电话费”并存等,这样科目体系搭建者的目的就无法实现,随着财务工作变动,就会出现科目使用混乱,费用列支不规范,降低了期间费用的可比性。
(六)收支入账不及时,分析结果造成误导。
会计人员在做到日清月结的同时,要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于跨期收支必须在合同期内按月进行有效计提分摊,对于非重大的金额较小的收支项目,可以采取季度或年度一次入账。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方便核算,减轻负担,或业务部门积压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对于收支项目均采取一次性方式进行确认,从而导致月度收入较高,利润却减少或亏损,收入较低的月份反而出现较低盈利。还有一种奇怪现象,就是在会计期间内前11个月出现大量亏损,年底报表出现盈利,或者相反,这些都是由于未及时对收支项目进行入账,导致管理者无法准确判断企业收支盈亏平衡点,无法判断短期经营管理方式的有效性,甚至出现误判,做出错误决策。
(七)不能正确使用辅助余额表,会计差错不能及时发现。
正确使用科目、辅助余额表不仅能帮助我们快速发现凭证中错记、漏记、重记、串记等问题,对现金、银行存款等余额、往来客商挂账金额、损益类科目结转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核对,为财务报表的编制及财务分析做好基础工作。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普及,我们会发现月末结转后损益类科目已经全部为零,但就是无法结账,打开辅助账发现部分科目辅助账有余额;或者月末科目余额表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核对无误,但编制余额调节表时出现各存款户有长期或大量未达账项,或者有串户问题发生;或者出现对科目发生额及余额不做初步分析及判断,不核对往来,最终出现大量会计失误得不到及时调整,最终影响报表数据准确性。
(八)账务处理不规范,反应事实不客观。
企业经常会在月末对应该记入当期的支出进行梳理,对于原始凭证尚不能及时提供或报销的业务要进行预提,如果金额确定,当报销时只需要冲预提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等,对于金额不确定的报销项目,当实际支出时对于差额部分需要补提或冲回。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冲回与计提处理不统一,应该红字原路冲回的反而做了蓝字冲平,看起来会计科目余额正确,但造成科目借贷方累计数字增加,造成科目发生额较大的假象,会造成如应付职工薪酬实发数和应发数虚高,客商往来发生额虚高,如果对于借款类处理不规范也可能造成现金流量与实际业务不符等问题,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造成财务数据反应事实不客观。对于会计差错的账务调整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情形。
(九)会计政策使用不规范,违反会计政策一致性原则。
报告期企业会计政策应该保持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悉或粗心大意,经常出现会计政策使用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常见的如资产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办公类和电子类资产分类随意,计提年限及残值率使用随意等;工资性补贴与福利费科目使用不规范;维修类工程与在建工程划分不严格,常将本应形成固定资产的工程一次性记入维修费用。会计政策使用的随意性,破坏一致性原则,从而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可比性下降,影响企业真实利润及应纳税费。
(十)税收法规掌握不全面,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业态的不断丰富,经济行为的不断衍生,或者宏观环境的影响等,国家财税部门会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完善或出台新的规定办法或短期内税收优惠政策等。重要的财税法规一般通过继续教育或税务机关指导,会计人员都能够进行了解或掌握,但工作中往往忽视一些解释条例或短期财税政策,比如增值税抵扣政策不断完善和补充等,再如疫情期间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如果不加强了解就会出现遗漏,可能错失享受优惠,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税收负担,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无意失真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停留在完成每个月财务任务的层面,对财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甚至一些企业的管理层片面地认为会计就是记账和算账,所以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日常要求也不够,从而出现财务和管理脱钩,财务和经营脱钩,会计人员不关心,或不能从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出发处理财务数据。
(二)财税政策不熟悉
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财税法规学习,及时关注地方财政税收政策,不能仅依靠年度后续教育。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对于政策的学习上时间相对滞后,且年度安排内容侧重点不同,所涵盖的内容不一定涉及到本企业的方方面面,由于缺乏对近期出台的财税法规进行及时学习,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会计处理出现偏差。必要时企业可以通过财税服务机构及时准确得到有关企业的财税政策,及时获取指导。
(三)专业基础不扎实
由于企业缺乏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或鼓励政策,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危机意识,对于职称考试缺乏兴趣和动力。掌握的知识应付正常业务尚能满足,或者对部分财务知识只知皮毛,不深入分析掌握,当企业面临新业务拓展或扩大营收规模等需求时,明显暴露出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会计处理不规范、不准确。
(四)工作责任心不强
财务工作本身就是不断的重复每个月度、季度和年度的工作内容,一些会计人员对于不断重复的工作失去兴趣,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仅仅把工作看成自己谋生的手段,以完成财务报表为目的,不注重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应付、走过场等现象,对于原始凭证把关不严,科目选择不慎重,摘要一笔带过等现象,对于工作中的部分失误不能及时发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职业道德素养不到位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素养,坚持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利用专业技术真实反映和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同时要始终坚持会计基本原则,确保业务真实准确。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容易讲情面、看关系,对于会计基础资料把关要求不严,不能及时拒绝和纠正企业不规范的经济事项,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六)工作经验欠缺
经常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约人工成本,把本来不相容的会计岗位由一人担任,长期内控制度缺失,在这种企业工作的会计人员内控意识淡漠,对标准化、规范化的财务工作流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同时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得不到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或者部分中小企业不进行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算及特殊业务审计等,得不到部分业务的锻炼机会,导致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和预测能力,或者缺乏财务数据分析运营能力,从而会计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提升。
(七)对审计监督意见重视不够
我们经常会看到财务审计监督报告中会提到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核算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企业往往只将重点放在发现问题的整改上,只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账、补充等处理,从而忽视了此类问题的后期规范和改进,会出现发现一次整改一次,整改一次又出现一次的情况。只有通过对问题的整改,梳理制度漏洞,规范业务处理流程,严格收支审批环节控制,规范会计核算体系,循序渐进地扎实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才能有效杜绝重复问题的不断发生,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四、改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完善财务基础制度,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及业务需要,不断地完善财务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其中包括财务部门的机构设置、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及规范、收支确认标准、成本费用报销审核流程、报表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安全等方面。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制度体系,使会计业务在统一标准下工作,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准确有效可比。
(二)提高思想认识,补上职业道德素养课。
企业需要注重员工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通过开展在岗培训、会计差错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全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定期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认真履行财务岗位职责,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从而提升会计人员工作责任心,遵守职业操守,遵守会计制度规范。
(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
企业要将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升与薪酬挂钩,与职务挂钩等方式,不断激励财务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创造机会加强与同类优秀企业的交流学习,引导会计人员向财务管理转变,重视财务预算与执行分析的成果利用,重视财务团队建设,建设一支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和需要的会计工作团队,夯实财务基础,让财务数据真正为企业经营管理、经营决策服务。
(四)加强财务内控审核力度,降低财务工作失误。
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审核力度,确保收支准确完整计量,及时入账。设置会计岗位牵制监督程序,降低会计基础工作差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准确可靠。同时建立会计人员轮岗制度,通过交叉轮岗提升财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同时,有效提升内部监督控制效果,规避财务工作长期失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有效整改。
(五)重视开展财务数据分析,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越来越大的企业不断地重视财务数据的分析应用,通过定期对财务数据分析,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规划产业布局,优化融资渠道,改进投资方向,提升管理效率,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财务人员也要通过定期的财务分析,来不断地规范财务工作,优化账务处理流程,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差错,提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自我要求,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决策需求。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避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无意失真,需要从上而下的管理层提高对财务工作的思想认识,注重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审核监督机制,注重会计人才引进培养及财务团队力量建设,重视对基础经济业务工作的流程设计与规范,同时重视财务数据分析与比较,只有不断在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才能有效规避会计信息质量无意失真现象,真正实现财务数据为企业服务的目的。